201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奪走了瑪利亞的丈夫,瑪利亞因悲傷過度而早產下一名女嬰。當時瑪利亞已有了五歲的兒子哈里和三歲的女兒莫莉,兩個孩子活潑又懂事。
按照丈夫生前起好的名字,女嬰叫伊莎貝爾,意思是“上帝的誓約”。然而這個“誓約”如此殘酷,小伊莎貝爾患有嚴重的早產窒息癥,常常會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停止呼吸,如果救治不及時,極容易死亡。
出院后的一天,臥室里傳來伊莎貝爾的哭聲,瑪利亞以為孩子只是需要換尿布了,想不到接下來的一幕令她大驚失色:伊莎貝爾的哭聲越來越弱,全身開始變藍,然后發紫,眼睛也慢慢地閉上了。瑪利亞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
正在這時,哈里沖了進來,他竟模仿電視上曾看過的急救鏡頭,扳開伊莎貝爾的小嘴,對她做起人工呼吸。奇跡就這樣出現了,伊莎貝爾竟慢慢蘇醒過來。瑪利亞一把摟住哈里,喜極而泣。
泰迪熊俱樂部是英國紅十字會下設的一家慈善機構,免費向市民傳授一些常用的急救技巧。2011年初秋的一天,俱樂部迎來了一名六歲的小學員。這名小學員正是哈里,他從醫生那里得知,伊莎貝爾何時會發病,家人根本無法預知,與其寄希望于上帝的保佑,倒不如自己學些搶救技巧更為實用。愛爾蘭紅十字青少年工作組主席瑞安聽了哈里的講述后,感動地說:“孩子,我會將最好的急救技巧都傳授給你。”
哈里成了倫敦市年齡最小的急救學員,雖然他的同學大多是已經退休的老人,可是與他們相比,哈里是學得最認真的一個。他每天早來晚走,認真聽講,爭取將每招每勢都學到位。瑞安對他格外照顧,并專門為他研究了一套急救早產兒的系列培訓方案。
在泰迪熊俱樂部學來的技巧很快就再次救了伊莎貝爾的命。伊莎貝爾的病情較重,開始時一周窒息數次,不論是在家里,還是在超市購物,抑或是在旅途中,只要伊莎貝爾發病,哈里總是第一個沖到她身邊,在第一時間對妹妹進行救治。哈里沉著冷靜、動作嫻熟的樣子讓瑪利亞驚嘆:恐怕一個大人的表現都不如他。
從哈里建立的救治記錄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兩年多的時間里,他共為伊莎貝爾急救上百次,其中22次實施了人工呼吸。靠這22個生命之吻,哈里充當了妹妹的守護神,一次次將逼近妹妹的死神驅走。
為了養家,瑪利亞回到了工作崗位,照顧伊莎貝爾就成了哈里的專項工作。他這個保姆兼醫生當得異常負責,不但犧牲了自己的玩耍時間,就連瞌睡時都抓著妹妹的一只小手,唯恐出現意外情況。
2013年7月,因為自己將要入校學習,哈里開始著手培訓自己的接班人。他的大妹妹莫莉已經五歲了,完全可以接過哈里的接力棒繼續照顧伊莎貝爾。于是,哈里開始將自己學會的急救技巧原原本本地教給莫莉。
在哈里和莫莉無微不至的照顧下,伊莎貝爾的病情日趨好轉,瑪利亞也徹底擺脫了生命中的陰影和悲傷,她決定要為了三個堅強的孩子而努力。
2014年年初,醫生對伊莎貝爾的身體進行了檢查,伊莎貝爾的體質令他們驚訝:這是同類早產兒中體質恢復最快、效果最好的一個!如果不出意外,她完全有望在十歲前徹底擺脫這一病癥的困擾。聽到這個消息,全家人欣喜地擁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