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有詩曰:“寒餓出秀句,身窮詩乃工?!逼鋵崳M止好詩句,世上有太多的好東西,都是人在窮困之時創造出來的。這其中,美食是最典型的例子。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里,有很多美食都源自窮餓。
說美食源自窮餓,有兩層意思:一是貧賤之人發明了美食;二是暫時身處困境之富貴者發明了美食。
貧賤之人發明美食,可以舉酸菜魚、叫化雞、佛跳墻為例。
傳說從前四川江津一漁夫,江上忙碌了一整天,只打到一條鯉魚,并且沒能將其售出,換回糧食給家人糊口。不安地回到徒有四壁的家,他以為老小又得挨餓。情急之下,漁夫的老婆將鯉魚洗凈切片,跟僅有的食材酸菜一起入鍋燉煮。結果,一家老小美美地吃了一頓。簡易至極的酸菜魚烹調法不脛而走。
酸菜魚的發明者雖然苦,但好歹結婚成了家。叫化雞、佛跳墻的發明者,卻是連家也沒有的叫花子。
傳說在明末清初,江蘇常熟一帶有個叫花子,偶然得到(也可能是偷來的)一只雞。因為沒有炊具佐料,便于田野間就地取材,將雞宰殺后去掉內臟,帶毛涂上泥巴。拾取枯枝敗葉,點上火,將涂了泥巴的雞放入火堆中煨烤。待泥干雞熟時,敲去外殼,雞毛隨泥脫落,雞肉香氣撲鼻而來。叫化雞從此成為佳肴。
誕生于福州地區的佛跳墻有多種傳說,我比較愿意相信其中的一種,簡述如下:一百多年前,每天提著陶缽瓦罐四處討飯的一群乞丐,把從各家討來的殘羹剩菜倒在一個瓦罐里燒煮。香味隨風飄到附近一座寺廟中,正在念經的和尚們聞了,禁不住誘惑,紛紛跳墻而出,聞香而至,跪求分食。好事者賦詩記其事,詩中有兩句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p>
暫時身處困境之富貴者發明的美食,可以舉東坡肉、宮保雞丁、白菜豆腐羹為例。
大文豪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美食家,他發明過不少美食。其中較為有名的,多是他身處窮困之時發明出來的。海南時期的東坡玉糝羹如此,黃州時期的東坡肉亦如此。日后一度官至禮部(文化部長)、兵部尚書(國防部部長)的蘇東坡,早年曾被貶到黃州,派了一個團練副使的散官,名義上相當于中校團副的八品虛職,總之是一個非常低微的職位。不用說,薪水也很微薄。憑他自己的財力,河豚肯定是吃不起的。天無絕人之路,蘇東坡發現,黃州地區豬肉非常便宜。經過一番琢磨,他發明了被后人稱作“東坡肉”的美食。東坡先生為此做了一篇《豬肉頌》,記載其烹制方法,并抒發感慨。頌曰:“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钡靡庵?,溢于言表。
宮保雞丁,宮保者,太子太保之別稱也,屬于朝廷顯貴行列。所指之人,乃清朝光緒年間名宦丁寶楨。丁寶楨并不窮,但是,有一種傳說,宮保雞丁發明由來如下:因處理公務至深夜,時任四川總督的丁大人命廚房烹制食物果腹??墒牵瑥N房里除了辣椒、雞肉、花生米,別無他物。丁大人便命廚師因陋就簡,將三種東西同鍋爆炒。不料,最具國際范兒、非常好吃的一道佳肴由此誕生。
人世間的事情窮通難料。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曾有身處困境的時候。話說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起兵反元后,一次在安徽徽州兵敗逃至休寧時,腹中饑餓難熬。于是命隨從覓食。結果,隨從只找到百姓逃難之際藏在草垛里的剩飯、白菜和豆腐。無奈之下, 隨從只得將這三樣東西加水燉煮后,端給朱元璋。餓極了的朱元璋吃過之后覺得異常美味,問是什么美食。隨從是個機靈人,順口答以“珍珠翡翠白玉湯”。轉敗為勝、脫離困境之后,朱元璋曾下令大量烹制這種佳肴,犒賞三軍。這道“飯粒白菜豆腐湯”,從此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
講完上述窮餓出美食的故事,我的心里不禁悲喜交加:所悲者,中華美食花樣繁多,譽滿天下,以至于今日《舌尖上的中國》譽滿全球。這背后,得有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庶民乞丐,多少先民曾經面有菜色、食不果腹!孟子有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鼻也徽摯笕问欠駬?,是否完成了,華夏子孫至少創造出了許多令全世界垂涎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