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尤金·奧尼爾是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劇作家,被譽為“美國戲劇之父”。他共獲得四次普利策獎,《天邊外》是其第一個普利策獎。該劇成功地運用了對比這一藝術特色,通過對人物性格、人生道路、時間變化、父子母子關系、價值觀念以及夢想與現實的對比,揭示了普通人、家庭、社會、命運的悲劇。
關鍵詞:對比藝術;普通人悲劇;家庭悲劇;社會悲劇;命運悲劇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2-0049-02
由于受到古希臘悲劇的影響,尤金·奧尼爾描寫悲劇的方式與眾不同。他的悲劇色彩以他對社會現狀的探索為基礎。尤金·奧尼爾是一位自然主義作家。他第一部獲得普遍認可的作品《天邊外》就反映了自然主義精神。《天邊外》是一出三幕悲劇。全劇由三幕六場組成,每幕兩場,一場在室外農場,另一場在室內。時間是在一個春天的落日黃昏,一個仲夏的中午和一個深秋的黎明日出。《天邊外》描寫一個美國農民家庭的不幸生活,成功地運用了對比,揭示了種種悲劇。
一、人物性格、人生道路與普通人的悲劇
1.人物性格的對比導致了普通人的悲劇。羅伯特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他身上具有詩人的潛質,愛幻想,他并不喜歡和父親一樣從事農活。羅伯特夢想著有一天可以出海,逃離這個枯燥乏味的村莊。他常常越過田野,眺望小山。他知道小山后面是海,他好奇海究竟是什么樣兒。在他看來,那個遙遠的海,無奇不有,大海在召喚他。所以他就許愿,等他長大,身強力壯了,他就去找海。他的哥哥安德魯與他截然相反。安德魯外表彪悍,沒接受過多少教育,但他可以很好地適應農場生活。雖然兩個兄弟個性不同,但他們都同時愛上了一位姑娘,露絲。也正是這個姑娘讓兩兄弟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就在羅伯特要走的前一天,露絲突然向他透露了愛慕之情,事實上她并不愛哥哥安德魯。一心向往海上生活的羅伯特就在愛情面前舍棄了自己長久以來的夢想。而安德魯在得知真相后,傷心至極,決定替弟弟隨舅舅出海。從此三人的命運向著悲劇靠近。
2.人生道路選擇的不同造成了普通人的悲劇。《天邊外》中的每個人物都是普通人,尤其是三個主人公,他們既不是我們在神話故事里讀到的神、也不是在戰場上披荊斬棘的英雄,亦不是遭受社會摧殘的畸形者,因此他們本身并不能直接導致悲劇。可為什么最終主人公們都沒有得到一個幸福美滿的結局呢?原因在于他們根本不清楚自己人生的方向。弟弟羅伯特癡迷詩歌,對大海有著極大的憧憬,原本可以出海遠行的他在得知自己愛慕已久的女孩露絲其實對他也有著同樣的感情后,毅然決定留在農莊,放棄自己的夢想,他認為只要是可以和自己愛的人廝守到老,即使是做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農活也沒有關系;哥哥安德魯本來被認為是父親最好的接班人,他深愛著這片土地,自詡大地的兒子,可當他知道了羅伯特和露絲的事情后,無法面對,選擇逃避,離開農場,出海去從事他連想都沒有想過的職業;露絲,她從頭至尾竟然連自己愛的是誰都沒弄清楚,她開始以為自己愛的是安德魯,在得知羅伯特要出海離開農莊時,她發現自己愛的其實是羅伯特,于是向他表白。等到她與羅伯特結婚后,她又猛然覺得她根本不愛羅伯特,愛的卻是已經出海的安德魯。或許露絲誰到沒有愛過,她愛的只是兩個人的優點而已。三個人都沒有對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謹慎的選擇,最終導致了我們看到的悲劇,而這種悲劇再普通不過了。
二、時間變化、父子母子沖突與家庭的悲劇
1.季節的變化暗示家庭的悲劇。《天邊外》被安排在三個不同的季節。第一幕發生在春天的黃昏,第二幕是幾年后一個夏天的中午,第三幕是距第二幕五年后一個秋天的黎明。通過三個季節的對比,作者從側面展現了人物命運的發展。春天意味著生機勃勃、萬物復蘇的希望時刻,它也就代表了梅耶家庭積極向上的氛圍。夏天正午是溫度最高的時刻,這也就預示了一種躁動不安的心理,恰恰在一個令人煩躁的夏天正午時刻,羅伯特與露絲的爭吵與抱怨達到了頂點。秋天本應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可在這里奧尼爾運用了秋天的另一個寓意,即秋天是冬天的前奏,冬天意味著黑暗、凄涼,這也就隱藏著羅伯特一家的悲劇將更加明顯。
2.父子母子關系的沖突醞釀著家庭的悲劇。父親是務農的,他的希望原本寄托在安德魯身上,然而隨著安德魯決心去遠航,只留下了愛幻想的羅伯特的時候,父親徹底心碎,富強的希望破滅,這也是造成他死亡的直接原因。母親很疼愛體弱多病的羅伯特,但后來羅伯特對農活經營的失敗也不得不讓母親深感絕望。女兒瑪麗曾是羅伯特的撫慰,這個小姑娘是維系父母的感情的紐帶,可是她小時候就得了肺病,夭折了。瑪麗的死更是讓羅伯特深受打擊。全家上上下下都籠罩在悲劇之中。《天邊外》是一部真實的,辛酸的美國家庭悲劇。
三、價值觀念的對立與社會的悲劇
二十年代的美國正值一個經濟形勢迅速轉換的時代,整個社會由小農經濟向自由化商業化過渡。在這種大變革下,許多農村青年想要牟取暴利。安德魯就屬于這一類人。開始他選擇去布宜諾斯艾利斯做谷物生意,其實他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可能是唯一的方式,來維持他作為農民的自我意識。不幸的是,在貪欲的驅使下,他掉進了錢眼里,去做投機買賣,不但沒有賺錢還虧損很多,最終身無分文。正如他曾對露絲說他不愿只做賺一點錢的合法生意,他不滿足這點。
其實安德魯就是這個時代的犧牲品。起初他是一個熱愛農莊的農民,樂觀向上,積極能干。但當他離開土地,在外漂泊八年后,他變成了一個破壞者,他失去了生活的目標,失去了愛的能力,失去了承擔責任的勇氣,沉迷于賭博,日趨頹廢。安德魯的價值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他也只是社會悲劇的一個縮影。除此之外,羅伯特的理想主義詩人價值觀與安德魯的實力主義商人價值觀也有巨大的沖突,兩者更加體現了那個時候社會背景下的悲劇。
四、夢想現實的碰撞與命運的悲
羅伯特最初的夢想是航海,去看看天邊外的世界,然而最后因為愛情他果斷放棄夢想,留在了農莊。安德魯是一個地道老實的農民,原本可以將農場經營地有模有樣,由于愛情的背叛,他選擇出海遠行。二人的夢想與現實都發生了摩擦,碰撞出來的結果也直接導致了各自最終悲劇命運。在《天邊外》中,奧尼爾多次對大海和陸地進行了對比描寫,因為大海代表了理想,而農場代表了現實,它們是兩種命運的象征。原本羅伯特是屬于大海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大海是天邊外的夢,一個能實現自我價值的所在。而與露絲的結合使得他的命運發生逆轉,他被困在農場,遭到了束縛。安德魯本屬于大地,他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闖出一片天地,然而突如其來的事件讓他措手不及,慢慢地他被社會這片無形的大海拍打腐蝕,純真的天性蕩然無存,變得邪惡不堪。兩個兄弟的命運悲劇在夢想與現實的碰撞下被表現的淋漓盡致。
結論
尤金·奧尼爾在《天邊外》這一劇作中成功地運用了對比的藝術特色,通過對人物性格、人生道路、時間變化、父子母子關系、價值觀念以及夢想與現實的對比,揭示了普通人、家庭、社會、命運的悲劇。
參考文獻:
[1]孫太.詩情畫意《天邊外》【J】.西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1).
[2]郭張娜:《<天邊外>一劇看尤金 奧尼爾的對比藝術》【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7.10.
[3]劉向紅,劉欣,趙紅輝:《<天邊外>的悲劇內涵》【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2.1.
[4]劉茵.露絲的愛情:從《天邊外》評析奧尼爾悲劇的愛情觀【J】,2007.
[5]《奧尼爾劇作選》,荒蕪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
作者簡介:
劉鑫,女(1991-)。民族:漢族。籍貫:河北省保定市。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