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階段的化學是學習整個化學知識的啟蒙階段和基礎階段,初中階段的化學為學生打開了一扇內容豐富、五彩斑斕的化學知識的大門,讓學生從奇妙多變的化學實驗中了解并且學習一些化學知識,尤其是其中許多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連的化學知識。為了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更加的積極、主動,本文結合以下幾點進行探究,以此來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化學;興趣;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2-0076-02
一、講究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力。學生興趣的激發需要教師設計出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方案來,比如可以通過實驗的演示或者多媒體課件的合理使用等,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知識的欲望,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一)通過實驗的演示,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
實驗是化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其中,實驗中的美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主要因素,因此,通過直觀的實驗的演示,能夠讓學生獲得美的感受,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美的鑒賞的能力,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實驗的過程中就有很多有趣的實驗現象,比如,發光、發熱、發聲以及沉淀生成和溶解、氣體的溢出和吸收、顏色的驟變和消失,以及晶體的生成和轉化等,這些現象都具有瞬息多變、色彩明快的特點。對于初中生來說,這些實驗現象也是吸引他們注意力的關鍵所在。因此,化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選取恰當的時機講解一些知識點,以此來提高實驗教學中的益智、求美的教學效果,這樣也能提高學生探究知識的主動性。
(二)多媒體的合理使用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
多媒體課件正以其獨特性進入化學教學的領域,多媒體的合理使用也有效地避免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枯燥和抽象性,而且還能夠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再加深他們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學習化學知識的濃厚興趣。例如:我們在演示“化學反應的實質“的過程中,通過動畫摸擬“氧化汞分子”拆分成“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再重新組合形成“氧分子”,接著,大量的“汞原子”聚集成“汞”單質,最后,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氣”等的現象,這種通過實物投影儀在大屏幕進行演示,既能讓學生們看得清晰,又能使抽象的化學知識變得簡單、形象;既能使枯燥乏味的知識變為充滿趣味性,而且還能夠將微觀的世界變為宏觀。學生通過實驗的演示,能夠將它們之前的化學反映盡收眼底,有效地激發了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進而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提問也要講究藝術性
在化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教學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把學習知識的技巧性傳授給學生們,為了構建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就需要教師通過設置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來引導他們進行有效的思考和動手,把精彩化學知識通過問題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們,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效率。
(一)把握問題梯度,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
教師在醞釀問題的過程中,要能夠站在高處,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有計劃、有步驟的高質量的問題來,只有這樣才能讓有些問題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還不會覺得難以接受。例如,我們在探究“金屬化學性質”的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這樣提問:“鎂條、鋁片和鐵片以及銅片等同時和稀硫酸反應后,都會有哪些現象呢?它們的反應速度是一樣的嗎?誰能夠解釋一下其中的道理?”這樣的問題既能環環相扣,又是層層遞進的,學生也更利于接受,而且還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二)教師要多提一些開發性的問題,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多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一些知識進行解答,多給他們一些思維空間,這樣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例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用什么方法能夠快速地區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呢?兩瓶無色的液體,其中一瓶是蒸餾水,另一瓶是食鹽水,請說出鑒別兩者的不同的方法等。這類問題主要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充分地利用題目所給的條件進行大膽的思考和探究,讓他們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解答,也由過去解唯一答案的定向思維拓展轉變為多方面的發散思維的鍛煉。這類開放性問題的提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封閉式習題的不足,而且還能夠提高化學知識的靈活性。
三、互動式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化學教學中,開展有效的課堂互動教學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有效的互動教學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在互動過程中,提高師生間的互動頻率,能夠促進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
(一)師生互動,提高效率。
例如,我們在對“二氧化碳和水的反應”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對利用飲料這一資源進行講述,然后將紫色的石蕊試液和二氧化碳的實驗進行演示給學生們看,并且通過實驗的步驟去逐步地分析其中的理論和問題,這樣,學生在實踐的作用下,也會對這個知識點逐漸地清晰起來,師生再就實驗過程中的一些現象做進一步的交流和溝通,學生也能夠在這樣的互動情境下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而且還能夠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
(二)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
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教學目標,積極地營造師生研究性學習的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探索、研究和總結;并且還能夠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可行性的學習方法來,讓化學課堂真正地做到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進而再有效地形成科學、合理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實踐證明,在新課程理念的倡導下,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一些化學知識,就需要講究一些教學策略,設計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并且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設法讓學生的這種主動求知的心態能夠長久保持下去。因為也只有這樣,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才會更樂于配合,學生只有學得快樂,他們的學習熱情才會更高,進而也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只有這樣,教師和學生才會達到雙贏。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12年第三十期 李春艷 《在化學學習中困難生如何轉化》.
[2]陳新娥.談怎樣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構建完善的小組合作體系[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4).
[3]李業孔.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