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小學課堂滲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不一而足。本文從解釋滲透一詞的意思入題,試圖通過討論小學6年級數學課堂滲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尋求一些常規的滲透法制教育的途徑,以期窺見冰山之一角。旁敲側擊和旁征博引兩種滲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同樣是兩個詞語的本意切入進行的一種嘗試,文中試著解析出其概念,并列舉一些應用的例子加以佐證。
關鍵詞:滲透;旁敲側擊;旁征博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2-0084-02
國家《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下稱《綱要》)要求“中小學法制教育要以有機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各門學科、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為主”,引文表述為“有機滲透”,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法制教育方法的表達,要求將相關法律法規融合到教學工作中,與教師教學的內容有機結合為一體。這里使用的是滲透的比喻意項,即“比喻一種事物或勢力逐漸進入到其他方面”而最終與其融合為一。因此,如何化滲透于無形,就涉及到教學過程中滲透的方法,它對此尤其重要。另外,《綱要》之所以要表述為“中小學法制教育要以有機滲透在學校教育……”不直接表述為:中小學要進行法制教育。因為這樣表述的結果會導致中小學法制教育更加呆板、表面和程序化,從而達不到促進中小學生學習、了解一定法律基礎知識的效果。所以,《綱要》的表述指明了對中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一種路徑和方法,也是一種路徑和方法的指導,這里就將其命名為有機滲透。
在討論小學6年級數學課堂滲透法制教育方法之前,必須先弄清楚關鍵詞“滲透”的意義,同時也是本文以小學6年級數學課堂滲透法制教育為例對此進行探索的開端,其目的在于拾掇幾種滲透方法,以為引玉之磚,期待更多、更好的滲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出現。
一般而言,在6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普遍都比較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6年級學生滲透法制教育的方法與低年級學生就有所不同。低年級學生自我意識不強,對老師和長輩的教育比較聽從;教師在課堂進行法制教育時,注重簡單易懂圖文表達,明白曉暢的語言引導、告知即可。6年級學生則不然,有一定的自我意識,不聽從老師、長輩教育和叛逆的情況經常出現;教師在課堂進行法制教育時,既可以旁敲側擊的方法引導,也可以采取旁征博引的方法對其加以解釋和說明。
一、旁敲側擊的引導
旁敲側擊的方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找準適當的教學點切入點,從課堂教學的側面和法制教育的正面,采取設疑、質疑、引導等多種方法,激活學生對相關法規的求知欲望后,再對此加以進行相關法律知識的引導和教育,從而達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目標。
在今天的語境中,旁敲側擊在漢語主要指“比喻說話、寫文章不從正面直接說明,而從側面曲折表達”的意思,本文也由此而引入這一引導法制教育的方法。在使用旁敲側擊這一方法引導6年級學生接受法制教育的過程中,法制教育是正面,屬于課堂教學的輔助部分;課堂教學是側面,屬于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從側面曲折表達的結果就是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師旁敲側擊的引導,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法制教育,這就是《綱要》用“滲透”一詞真正的目的。它拒絕那種條規縷析的教育。換句話說,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要用旁敲側擊的方法滲透法制教育,不要直接用法律法規的條條框框去教育學生,否則,引起學生的反感,法制教育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為此,教師在課堂進行法制教育時,將學生關注的焦點導向法律法規涉及到的地方就成為教師選擇的方法。在這一導向過程中,教師不宜直接切入法制教育的內容,應該旁敲側擊地將學生的注意引到課堂涉及的法律法規方面來,進行簡明扼要的講解,以此實現法制教育的目的。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旁敲側擊的引導方式多種多樣,這里以人教版第11冊3單元例4為例。題干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丹頂鶴,2001年全世界約有200只,我國占其中的14,其他國家約有多少只?教師可以在講解例題的時候使用旁敲側擊的方法參透《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就可以進行該法相關內容的講解了。這是在“擊”的過程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重要性。
二、旁征博引的解釋說明
旁征博引的方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試探并找出學生的興趣點,以此為基礎進行橫向的知識拓展,以法律知識為連線架設課堂內容和相關法律知識之間的橋梁,從而達到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法制教育的目的。
在使用旁征博引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引導之前,教師得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內容相關方面的知識儲備,為課堂的講解提供素材;在進行教學時,授課教師立足教學內容,將所涉及的法律知識與課堂教學的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巧妙地融入法制教育的內容,以此完成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始終要立足課堂教學這一主體,在課堂教學的側面,也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拓展的相關知識面去尋找出與相關法規的架設點,以此激發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求知欲望,再順利成章地對此進行簡明扼要的講述,從而完成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目的。
在上文的例子中,引導學生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重要性之后,可以對此進一步深入拓展。告訴學生國家之所以要立法對野生動物進行保護,是因為這些野生動物是頻危動物、數量稀少、種類珍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8條規定“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獵捕或者破壞”。
三、認真總結、廣泛聯系
在教學過程中,只要細心、廣泛地進行思想、知識方面的鏈接、拓展和遷移,找準切入點之后,可以在數學課堂上進行的法制教育是很豐富的,進行的法律法規教育涉及的范圍同樣也是非常廣泛的。
中小學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法制教育,自然就成為對中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所選擇的一種有效途徑。如果滲透的方法巧妙適當,它給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對提高我國國民素質功不可沒,同時還是普法教育的一種絕佳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在不同的地區,同一地區不同的學校,同一學校不同的年級、班級,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科滲透的方法都不一樣,但萬變不離其宗,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還是可以有效促進中小學法制教育的。
參考文獻:
[1]霍健康:《堅持育人為本,加強法制教育》,貴州省中小學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課題組:《法制教育與學科教學》,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第1-2頁.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7月,第1215頁.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7月,第10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