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泰國紅黃兩衫軍的斗爭使泰國一直處于動亂中,紅黃兩衫軍斗爭的根源是2006年以來反對他信運動的延續。他信任泰國總理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但這些政策使泰國中上階層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同時他信家族又通過轉讓股份獲得巨額利潤,于是代表中產階級的黃衫軍和代表草根階級的紅衫軍,從自身利益出發,為自身利益而斗爭。
關鍵詞:他信;紅衫軍;黃衫軍;政治斗爭;街頭暴力
中圖分類號:K33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2-0125-03
一、前言
一般而言,政黨相爭的勝負總是在選票上見分曉,但在東南亞經濟較發達的泰國,這個國王至高權力、備受尊重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卻用另一種方式來爭高低——即政治斗爭街頭化。于是,在2008年,整個泰王國淹沒在一片黃色的海洋中;而2009年,泰王國卻被紅色包圍著,時至2010年紅黃兩衫軍卻同時沖上泰國街頭,并演繹了一段段流血沖突事件。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泰國政局在最近三年多的時間里如此之動蕩呢?其實,近兩年泰國紅黃兩衫軍之爭,是從2006年以來反對他信運動的延續。而支持他信與反對他信之爭,正是泰國動亂的根源。
二、黃衫軍興起的背景
(一)他信政黨執政時期的影響。
1998年,他信創立了泰愛泰黨,在2001年2月的大選中,他信及其政黨獲勝,并成為泰國總理。在他信執政的五年時間里,泰國經濟迅速發展,泰國一躍成為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但同時也存在不平衡的問題,如城鄉、地區、收入差距。他信便牢牢扎住占泰國總人口70%農民對于發展的渴求,積極貫徹有利于農村發展,農民生活的一系列草根政策,如鄉村/社區基金計劃、暫緩農民還債計劃、一鄉一產品計劃、“30銖醫療計劃”全面健康保健計劃等等。但由于他信的這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實施是通過增加中上階層的稅收來執行的,并且在他執政時期為提高國家行政效率,對國家行政機關進行大幅度的改革,大批公務員下崗,同時對國有企業也進行了改革,他大力削減經費,導致軍方的利益受損。
(二)他信政權倒臺的直接原因。
除了其自身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害外,泰國中上階級對于政府官員的貪污腐敗也是痛恨至及,但2006年1月,他信家族通過轉讓股份,在獲得巨額利潤的同時又成功避稅30%。這就使占泰國30%的人口卻擁有80%的財富的中產階級反對他信。同時泰國中上階級也認為,他信政黨實施一系列惠民政策是為了幫助自己拉選票?;菝裾叩膶嵤┦沟貌莞A級支持他信,當選舉時他信的選票必將多余其他候選人,所以他信實施惠民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上臺后的他信能夠利用手中的職權為自己的家族收斂財富。這就使得中上階層竭力反對他信執政。因此2006年9月軍方發動軍事政變,他信被軍方軍事政變推翻并開始了流亡生活,軍方扶持的政府又查處了他信。但由于他信所組建的泰愛泰黨一直都執行親民務實的路線,所以雖然他信于2006年被軍方政變推翻,但泰愛泰黨仍在后期的民主政治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泰愛泰黨隨后與人民力量黨聯合并,組成了一個較大的政黨,并且在選舉期間仍有較高的選票。并于2008年與他信的代言人沙馬一同成為執政黨,沙馬被迫辭職后,又支持他信妹夫頌猜,但新的人民力量黨最終還是被人民民主同盟即黃衫軍聯合軍方、法庭等打壓被迫取消。
(三)黃衫軍的組成及其主要運動。
1.黃衫軍的組成:黃衫軍即人民民主同盟,由代表泰國占泰國人口30%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階級及地方世襲領主組成。人民民主同盟最初由反對他信的民間政治組織組建,民盟支持者起初來自曼谷中產階級,后來擴展到各個階層各個地區。因其運動時身穿代表王權的黃色襯衣,這是由于這些知識分子階級是維護王權捍衛佛教的。其維護王權的原因是因為自古以來,國王自泰國人民心中的地位都是高不可及的,泰國民眾尊重、愛戴泰王。因此俗稱為“黃衫軍”。泰國的黃衫軍背后有國王、法院、軍隊的支持(黃色代表皇室),泰國黃衫軍所代表的就是于皇室為首的中上層階級。泰國黃衫軍的壯大與發展得力于皇室的支持,因此現在黃衫軍誓死捍衛皇權。由于有強大的力量支持,黃衫軍在泰國民主改革的進程中,一次又一次掀起了暴力游行示威活動的高潮并越演越烈。
2.黃衫軍在泰國民主政治進程中的主要運動:
(1)2006年現身泰國街頭,發起示威游行逼迫他信下臺。
(2)2008年初,被稱為他信代言人的沙馬上臺后,黃衫軍又開始了街頭游行希望沙馬辭職,并于2008年5月—8月包圍、占據了總理府,迫使沙馬辭職。
(3)2008年9月,黃衫軍的運動更進一步了,他們包圍了泰國兩個大機場,同時軍方也要求他信妹夫頌猜辭職,憲法法院也以大選的“舞弊”為由,解散人民力量黨。
(4)2009年9月20日,泰國黃衫軍又在軍方的“護送”下進入柬泰有爭議的地區,要求柬撤軍。
至此,泰國黃衫軍的運動已達到高潮。
從黃衫軍上述的運動中可以看出,黃衫軍主要是要推翻他信政權,引起國內外注意,以便爭奪對泰國政府的領導權,最終擁有一個可以為自身利益而服務的政黨。
三、紅衫軍興起的背景
抄襲代表泰國王室的黃衫軍的游行示威運動,并與黃衫軍在街頭輪流示威的另一個派別——泰國紅衫軍也出現了。紅黃兩衫軍你爭我奪的斗爭將整個泰王國推入一片動亂之中,其主要原因是他們代表不同的利益,支持不同的政黨。黃衫軍代表王室維護王權,而紅衫軍,則支持他信。
(一)支持他信政黨的原因。
泰國80%的人口生活在鄉村,數以千萬計的農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他信于2001年當選總理后,大力推行照顧中下層的政策,百萬銖發展基金;發展農村特色經濟;推遲農民還款期限且不加息;實施近乎免費的“30銖醫療計劃”等。這些政策的實施使農村經濟的到了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占泰國70%人口的草根階級全力支持他信及其政黨。
(二)紅衫軍代表的利益及政治目的。
泰國紅衫軍,亦稱反獨裁民主聯盟。因為他們在示威運動時身穿紅色襯衫以是識別,因而俗稱“泰國紅衫軍”。泰國紅衫軍由占泰國人口70%的農民和草根階級組成,因為他信任泰國總理時所執行的政策對他們有利,所以深得其民心。于是2006年他信被軍方政變推翻后,農民就組成了紅衫軍來支持和擁護他信。并且在一年多的軍政府統治時期,“抄襲”黃衫軍做法舉行多次反政府游行示威。其政治目的是:要求民主改革;從自身利益出發,為維護自身經濟利益而斗爭。
(三)紅衫軍的主要運動。
對于泰國紅衫軍,或許讓我們盡所熟悉就是在2009年4月份包圍帕塔亞峰會會場,那深紅的顏色讓每個人至今仍記憶猶新。但此次包圍峰會并不是泰國紅衫軍的第一次行動,只是比較而言,此次活動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更長,影響更為惡劣。
同時2010年以來,泰國緊張局勢仍然僵持不下,泰國軍隊武力驅散紅衫軍,使得泰國的暴力沖突已由曼谷向全國各地蔓延。自此,紅黃兩衫軍的斗爭越演越烈。
四、紅黃兩衫軍產生沖突的原因
泰國紅黃兩衫軍之爭,是從2006年以來反對他信運動的延續。而支持他信與反對他信之爭,正是泰國動亂的根源。但究其根本原因便應從政治、經濟角度分析:
(一)政治原因:由于泰國1931年民主改革的不徹底。泰國1931年的民主改革并非自上而下的、徹底的改革。這次改革使泰國形成了獨特的“泰式民主”機制。國王擁有絕對權威;軍方僅效忠于國王而非政府,在黨派斗爭達到無法調和時,發動政變“政治洗牌”,經過過渡期后重新舉行大選。這就使泰國的政治運動出現了政變——選舉——政治危機——在政變——在選舉——在政治危機……的周期,于是泰國政治出現動蕩后,只采用極端的政變來解決,但這樣又只會使泰國的政治危機擴大,矛盾加深。
(二)經濟原因:自80年代以來,泰國經濟迅速崛起,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但是,伴隨著工業化與經濟的發展,各種社會問題也日益嚴重地暴露出來,成為泰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不利因素。其主要變現為地區間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加大、出現兩極分化(即社會中上層與社會底層尤其是農民的利益尖銳對立)。特別是在貧富差距加大的問題上表現得尤為突出,由于他信的惠民政策,使貧窮的草根階級看到了希望,但隨著他信政權的被推翻和其他政黨的上臺,使草根階級的希望破滅了,于是他們就起來反抗,為爭取自身的利益而斗爭。
五、紅黃兩衫軍斗爭演變為街頭暴力的根源
紅黃兩衫軍的斗爭為何會演變為街頭政治斗爭并呈現暴力的特點?其原因如下:
(—)政府職能的失控:他信政府被推翻后,紅黃兩衫軍的斗爭越演越烈,這主要由于后期政府都只從維護自身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出發,因此都不能很好的解決協調紅黃兩衫軍所代表的各方的利益,于是上任后不久都被迫辭職。
(二)法律的失控:法律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但法律需維護廣大人民的利益。紅黃兩衫軍2006年產生沖突的原因就是他信家族通過轉讓股份獲得巨額利潤,由于法律的不健全而又鉆了法律的空子成功避稅30%,這就使中產階級大為不滿,于是發動政變推翻他信;同時法律的失控使紅黃兩衫軍舉行示威游行,發生暴力沖突,而不能及時的、有效地解決;除此之外王室對于紅黃兩衫軍的斗爭采取了觀望態度,并未發揮王室的積極作用采取有效地措施解決紅黃兩衫軍的矛盾,協調雙方的利益。
(三)民主改革的不徹底性:由于1931年民主改革的不徹底,使泰國的民主形式出現了所謂的“泰式民主”機制。只不過紅黃兩衫軍的斗爭是軍方發動政變后仍無法調和的產物,于是手中沒錢也沒權的草根階級只能通過走上街頭將政治斗爭暴力化來表達自身的政治要求和利益訴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紅黃兩衫軍便走上街頭,以斗爭形式來爭高低。
六、解決紅黃兩衫軍斗爭的途徑
(一)應發揮國王的積極作用:泰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在泰國人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威望,每一位泰國人都尊重,愛戴泰王。國王在泰國人民心中的地位,更多的是公平、公正的象征,國王是能在風浪中為他們指引航向的人,這是國王對于泰國百姓最大的意義所在。同時泰國是全民信仰佛教的國家而國王與宗教緊密相連,又是佛教的捍衛者與代表,國王還是最權威仲裁者,能夠很好的化解糾紛。因此要充分發揮國王的影響力來協調紅黃兩衫軍兩個不同階層之間的矛盾斗爭。
(二)應協調解決紅黃兩衫軍之間的矛盾,特別是解決廣大農村人口的基本利益問題:紅黃兩衫軍之間的斗爭其本質是為維護自身的利益而斗。因此。要解決泰國現在的政治之間的沖突,最重要的還是要縮小城鄉間、地區間、收入群間的差距。正如亨廷頓所說的:“如果農民默認或認同于現存政治體系,那么他就為政治體系提供了穩定基石。倘若農民積極的反對政治體系他就會成為革命的推行者?!币獙⒔鉀Q農村的問題提到工作的首位,他信及其政黨之所以得到農民的大力支持與擁護,就是因為其有廣闊的、牢固的政治根基——群眾力量。
(三)應運用其他方面的積極因素促進民主改革的進程:促進民主改革在泰國的進程,實行自上而下的、徹底的民主改革,使泰國的民主成為真正的民主而非“泰式民主”,以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
七、結語
自2006年以來,泰國紅黃兩衫軍之爭給泰國國內造成了無以估量的損失,無論是從經濟發展角度、社會發展角度,還是國家形象來說,都是巨大的、無法彌補的損失。從政變到包圍機場,再到包圍峰會會場,或許泰國已經不再是我們所熟悉的“微笑的國度”了,而是充滿著政治運動政治斗爭,充滿著游行示威,充滿著暴力的國度。現在泰國的紅衫軍或黃衫軍,無論哪方的政治目的達到了,另一方都會舉行暴力游行示威活動來維護自身的利益。但此時,在紅黃兩衫軍之外的民眾仍有一部分是反對街頭暴力的,這一個新的群體的出現表明了其維護和平的愿望,這就包括粉衫軍, “粉衫軍”主要由來自曼谷朱拉隆功大學的師生、旅游業者和“和平網絡”組織的成員組成,他們反對解散國會和更改憲法,稱此舉不符合國家利益。粉衫軍為促進泰國的和平而行動著。泰國紅黃兩衫軍的斗爭主要是采取暴力示威游行,這破壞了泰國的社會秩序,對泰國政局和國家的形象都造成了嚴重后果。對于泰國動亂的形勢,近期仍無緩和之意,或許泰國的街頭斗爭還將繼續下去。
參考文獻:
[1]張宇炎.泰國政局變動的深層次原因分析[J].亞非縱橫,2009,(3).
[2]周方冶.泰愛泰黨的崛起與泰國政黨格局的變化[J].當代亞太,2002,(11).
[3]周方冶.泰國政治格局轉型中的利益沖突與城鄉分化[J].亞非縱橫,2008,(6).
[4]羅奕原.他信政府草根政策的成績與問題[J].東南亞研究,2006,(4期).
[5]周方冶 .泰國政局持續動蕩的社會根源[J].世界經濟與政治.
[6]陳利.從泰國前總理他信治國政策解讀泰國政治風波[J].東南亞縱橫,2009,(7).
[7]周方冶.泰國政黨格局的轉型與泰愛泰黨的親民務實路線[J].當代亞太,2005,(5).
作者簡介:
楊珊珊,女(1987-),漢族,云南晉寧人,現為云南民族大學東南亞南亞語言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亞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