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領域下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的合理與否將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因此,構建高效率的課堂教學一直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師都比較關心的話題之一。本文主要結合情境教學,在教學中精心地設計教學內容,以及與實際的生活相聯系等幾個方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從而為優化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做好鋪墊。以下筆者淺析幾點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學實踐。
關鍵詞:初中物理;興趣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2-0137-02
一、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潛心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適時地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好奇心,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創設真實的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含有知識性的引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們在學習“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內容時,很多學生會認為是力產生運動的原因導致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先做一個用力推小車的演示實驗,讓學生認真觀察:用力推小車,小車就會運動,不用力推的話小車就不運動了這一現象,接著,教師用力推車后再停止,學生發現車子仍在運動,經過一段時間后,才慢慢地停下來。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緊追一個“為什么”,學生通過實驗的觀察,也會發現之前的看法是不對的,這樣能夠激發他們探究新規律的強烈欲望。教師在將學生的這種欲望遷移到新知識的探究當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趣味性情境,激發出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例如,在《光的折射》這一課的教學中,就可以創設情境:取一個裝了水的燒杯,將硬幣放在燒杯中,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到兩枚硬幣,一枚是較小的硬幣,另一枚是放大的硬幣,其中,較小的硬幣在杯底的上方,這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出現這種情境的原因是什么?師生再進行討論分析,進而再引入光的折射概念,這樣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的簡單了。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物理本身的魅力來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讓學生帶著這種強烈的求知欲和熱愛物理學科的情趣,去探究物理世界的奧秘,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很有幫助的。
(一)精心設計,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在教學的過程中,物理教師要注意收集一些物理學科的最新成果,并且結合教學的內容,巧妙地將這些新理念融入到知識的講解過程中,這樣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興趣。例如,我們在學習“磁場”一節內容時,可以結合鄭和下西洋視頻進行講解,這樣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提問:輪船為什么在茫茫的大海中還能夠繼續航行?它主要依靠什么繼續的呢?指南針為什么能夠指向南北方向呢?通過一系列的問題的設置,既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又能很快地引出“磁場”的概念,而且還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對新知識的探究當中。
(二)習題課也要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
例如,在探究《光的折射》一課時,結合學生已經掌握的一些知識,在講解這節課的時候,可以采用演示實驗法進行教學。教師可以把光的折射的現象通過實驗的方法演示給學生看,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和推理,再在教師的啟發點撥下,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光的折射的規律。這樣,讓學生在獲得新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有效地將教與學達到和諧統一。
三、與實際的生活相聯系,學以致用
物理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而且還比較的抽象,初中階段的學生也是剛接觸物理知識,這就導致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果單純地進行講解這些問題的話,學生也會很快忘記,并且還不利于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但如果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素材進行教學的話,收到的效果就不一樣了。生活化的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而且還有助于學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識,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
(一)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教學物理知識。
物理是一門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的學科,相比于教材上的生澀的一些理論知識,學生對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往往更有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地發揮物理學科的這一優勢,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入手,為學生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我們在學習“光的色散”的內容時,可以讓學生聯想一下雨后出現彩虹的原因有哪些?類似于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因此,在教學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充分地將這些生活中的一些資源發掘出來,為講解物理知識創設生活情境提供一定的素材,學生在自己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去接受物理知識,也會更容易一些,而且還有助于他們理解課本上的一些理論知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促進學生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聯系實際生活,再現情境教學。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是學習物理知識的要求,因此,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教學物理知識,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我們在講到“電路”的相關內容的時候,就可以結合家用的手電筒,或者是在課堂上演示一些簡易的手電筒的制作方法,這樣的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再如,在講到“歐姆定律”的相關內容時,教師也可以結合夏季時人們用電量比較大,剛開始白熾燈比較亮,但是如果開了大型的空調電器后,白熾燈的亮度就會變的比較的暗等現象,讓學生解釋一下其中的道理,接著再將學生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這種有效地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素材進行物理知識的講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很容易地理解所要學習的物理知識。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看似簡單,實則不易。但是,只要我們教師不斷地探索一些新的教學方法,適時、適地地創設多種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興趣的一些真實的教學情境來,并且潛移默化地把它們運用到每一節課當中,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會沉浸在這種濃濃的興趣之中,他們也會覺得學習物理知識其實也是一種享受。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也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水平,這樣的物理課堂教學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朱素云.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0年07期.
[2]朱建洪.通過優化情境促進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培養——以“磁場”一章教學為例[J].湖南中學物理,2010(12).
[3]王永春.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