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合作學習,建立小組、合理分工,教師做好培訓,在課堂中教師要合理利用,并做好引領,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建立;分工;培訓;合理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2-0138-02
今年初,由于教師調動,我新接了五年級。這個班成績幾年來一直“穩”居全鎮倒數第一,可以說,我是迫于無奈才不得不任這個班的班主任。學生文化基礎差、紀律差、行為習慣差,剛開始我很為懊惱、生氣,常常不由自主地挖苦、譏諷甚至體罰他們,可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我不得不冷靜下來,著力去挖掘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慢慢的,我發現他們有好多學生愛勞動、有愛心、關心同學,于是我對他們的厭惡情緒減少了許多,潛下心來摸索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根據各種情況的分析,我選擇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面就小組的建立及合作學習的培訓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小組的建立
1.分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是科學合理的分組。我班有二十八名同學,我根據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智力狀況、性別、心理素質、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按照“各組質量總體均衡,組內個體差異均衡”的原則進行分組,每個小組4人。依據學習成績,每組有一名優等生,兩名中等生,一名后進生。這樣做既能保證小組內各個成員之間的交流和學習,也便于各個小組間開展公平競爭。2.小組成員要明確分工。安排了合作學習小組后,要明確小組中每一個成員的任務,便于課堂上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一個小組,小組帶頭人(也就是小組長)的帶領作用很為關鍵,因為課堂上,小組長要帶領組員圍繞某一個中心議題開展討論、探究,開展有效的學習;同時,組長又是教師的得力助手,是聯系教師與全班學生的紐帶。因此選好組長,直接關系小組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成敗。小組長要選擇有一定的號召力、責任心、協調能力強的學生。4人小組內,除了組長外,還設置了一名副組長,一名發言人,一名紀律委員。組內分工落實后,要引導學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對每一個同學所擔任的角色可根據教學情況定期作適當的調整或輪換,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做好組員培訓
1.小組成員的培訓。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每一個成員都參與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在培訓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認真思考,大膽把自己的探索、發現,清楚的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積極交流;二是學會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哪怕別人的意見不正確,也必須讓人家表述完,從別人的發言中得到啟發,通過他人的錯誤中收獲更多的知識、方法,養成“一人發言、組內其他成員認真傾聽”的好習慣;三是學會質疑、辨析,能聽出與別人的相同點、不同點,能以比較恰當的方式表達個人觀點;四是學會更正、補充,能在別人結論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2.確立常規訓練點。選取“聽、說、問”三個要素,要求學生做到:1.聽思結合,做到耳聽、眼觀、口到、腦思、手記。2.有序的說,分工說,力爭說得生動形象。3.善于提問,會對別人的問題做出正確的評價。
三、在課堂中教師要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
1.新授課嘗試組織小組合作。數學教材的編排有很強的連貫性,教師在授課前必須要通盤的考慮,不能簡單的做知識的傳授者,要努力地拓展學生“研究”的時空,有所選擇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果實,通過合作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在教二位數加法時,在黑板上出示43+52,讓學生自己先想辦法解決,然后在學習小組中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我巡視學生的討論情況,學生有好幾種辦法:①用小棒擺一擺,43有4個10根一捆的小棒和另外3根,52有5個10根一捆的小棒和另外2根,整捆的加起來是9捆,其余的合起來是5根,所以一共是95.②把43分成40和3,52分成50和2,40+50是90,3+2是5,90+5是95;③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3+2是5,4+5是9,最后結果是95。學生們把自己的見解一一說出來之后,我因勢利導:“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最簡單?”學生們說:“最后一種比較好,不容易出錯。”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己解決了二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也為下一節進位加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在新授課中合理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比教師“滿堂灌 ”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很好地調動他們的求知欲,更能培養他們的集體責任感和團隊合作意識。
2.在教學難點解決時組織小組合作。數學課中的難點,教師往往下大力氣講解,其實有所放手,安排比較充裕的時間,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共同解決,更能加深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在教學“3、2、5、7四個數中,選兩個數組成不同數字的兩位數,有多少種組法?”學生們討論后,得出的答案五花八門,因為他們大多數考慮的不全面,我適時點撥:“首先確定一個數字作為十位上的數,其它的可以當做個位上的數。”這時班內討論聲更熱烈了,最后都得出了正確答案。到此我并未停止,而是進一步引申:“組成的最大兩位數是多少?”學生回答:“是75。”我追問:“你們是怎么這么快知道的?”“因為十位上的最大是7,個位上最大的是5,所以是75.”因為學生的親身參與,對知識的掌握很深刻,所以教師放手不失為一種策略。
剛開始我組織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出現了許多問題:小組長不會發揮引領作用,組員不能按要求進行合作等等。我不急不慌,從一點一滴入手,比如:我組織小組合作探究,讓小組長們先模仿我的語言,反復演練,讓他們明白用語、步驟等。對組員的“說”,我先訓練小組長,然后讓組長帶領組員進行訓練。經過了一學期的訓練,學生的表現欲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們逐步拋棄了壞習慣,形成了“我為小組爭光,我為自己爭光”的良好風氣,我管理起來輕松了好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期末檢測,學生的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敏新.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組合作學習[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3,4:8-9.
[2]陶士玲.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觀察與思考[J].教學探索,2007,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