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是集抽象性與理論性于一體的學科,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都望而卻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很多生物教師的教學帶來了難度。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生物課的教學效率,是每一位生物教師非常關心的問題,也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的重點課題。本位對此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初中生物;趣味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2-0140-02
在生物教學中,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對學習生物知識的情感?這需要教師講究一定的教學技巧,以此來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師授課時語言的幽默化,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或者恰當地運用一些教學手法,設計一些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愛學習生物知識,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教學,淺析以下幾點見解。
一、合理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上課前如果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造成一定的懸念的話,能起到激發學生的興趣的目的。懸念的設置還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候,教師可以再引導學生思考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究這些問題的的答案。這樣,既能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果,又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與探索問題的能力。比如,在組織學生學習“基因的顯性和隱性”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以一個問題作為切入口:有一對夫婦,男士可以卷舌,他的基因組成是AA,女士不能卷舌,其基因的組成是aa,他們生的孩子的基因組成是Aa,同學們,他們的孩子能卷舌嗎?這樣的問題的設置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這個時候,學生們的思維會異常的活躍,他們在課堂上也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對探究知識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很多學生都急于想知道為什么而認真地去聽課,這個時候教師再把要學習的新課傳授給學生的話,則能夠加深他們對此知識點的印象。
二、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
“實踐是認知的源泉,實踐也是發展的動力與目的。”生物課是一門理論性與抽象性都比較強的學科,生物也是與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的比較緊密的學科。面對這樣的一門學科,教學時,教師如果單純地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講授知識的話,教師即使是把這些理論講得再生動、再透徹的話,很多學生還是會停留在知識的表層上,而且實踐性方面也是一無所知,這也是與新課程理念倡導的要求相悖的。因此,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在傳授知識時,要把理論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更好地為生活服務,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
比如,在組織學生學習“植物”的相關知識時,課前可以先讓學生充分地去預習一下內容,然后再組織學生采摘一些生物作為標本,幫助學生更好地去認識不同植物的類群。此外,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針對教學的內容,開設實驗教學,將這些理論上的知識通過實驗的方式傳達給學生們,讓學生在實驗中培養自己動手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努力地開發和創造一些實驗資源和條件,讓學生多做一些實驗,讓他們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中,在實踐中加以驗證,激發他們探究知識的興趣,而且還能夠提高生物的教學效率。
三、貼近生活,化難為易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物是與生活密切相連的一門學科,生活中包含著很多生物知識,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資源,讓抽象難懂的生物知識更加的生動易懂。比如,在學習“細胞的生活”這節內容的時候,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進行講解,這樣能夠化難為易。教師可以這樣問學生們;同學們知道細胞中物質的種類各是什么嗎?其中分子較小的又是哪一種物質呢?較大的那個又是什么呢?細胞中不能燃燒的又是哪一種物質?這個不能燃燒的物質是否含有碳?等等,引發學生的思考,此外,在設問的過程中,還能夠把其中一些難題逐漸地化解,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時候一步步地接近答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這種貼近實際生活,變難為易的方法是學生們比較喜歡的。再如,講到“細胞膜的作用”時,可以讓學生想想象一下葡萄與葡萄干在口感上的區別,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別呢?讓他們通過真實的生活體驗加深對細胞生活的記憶,利用生活中一些有效的資源講解生物知識,既能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打好基礎。
四、運用趣味性的實驗,提高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因此,在教學生物知識的時候,教師要加強實驗的探究性和演示性,多鼓勵學生動手去做實驗,充分地調動學生對實驗操作的興趣,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自己實際動手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探索知識的能力。比如,在組織學生學習“原生動物門”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識去設置實驗的步驟,自主實驗,并把實驗的全過程記錄下來,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仔細地觀察實驗的結果,看清楚草履蟲培養液中的白色物質到底是什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獲取更多的生物知識。開展實驗教學,在拓寬學生視野范圍的同時,培養學生必要的生物科學素養。
生物學科比較枯燥、乏味,這就要求生物教師在教學時要重視趣味性教學模式的建立,設置趣味性的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積極性。此外,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不要僅限于把教材中的內容傳授給學生,要在課堂上適當地穿插一些與課程相關的奇聞趣事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這樣既能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又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使生物教學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
參考文獻:
[1]嚴晶文,張暉.探究式教學在生物學科中的運用[J]. 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 2008(06) .
[2]李光.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 商業文化(學術版). 2010(10) .
[3]吳振民.教師是實踐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人物[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06(5):68-71.
[4]劉廣華 打造最具活力的課堂——如何讓初中生物課堂“活”起來《新課程研究(下旬)》 2013年11期.
[5]徐健.“互動—探究”走進初中生物補充教材的嘗試[J]. 中學生物教學 2009年Z1期 .
[6]劉廣華 打造最具活力的課堂——如何讓初中生物課堂“活”起來《新課程研究(下旬)》 201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