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43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2-0156-01
預防就是對預期要發生的病蟲及早采取的防治措施,是實現高效防治和安全防治的前提條件。搞好預防措施,就能盡早控制蟲源和病源基數,降低繁殖量,破壞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降低中后期的發生程度,減輕防治壓力,提高整體防治效果。
害蟲在卵期、蛹期和越冬期,不活動,且隱藏的場所固定,病菌越冬期殘存于種子、土壤和病殘體中,采取人工破壞病蟲越冬場所等措施,惡化生存條件,極易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害蟲在低齡期,體壁薄,藥劑容易進入體內,且抗藥差,防治效果高。病菌在未侵入寄主前,數量少,活力差,抗藥性弱,此期采取防治措施,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早期防治,不但防治效果好,還能把病蟲盡量控制在作物的危害損失之前,減輕因前期防治不力,中后期大面積擴展蔓延,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和無法挽回的被動局面。
作者簡介:韓斌杰(1961-),男,陜西橫山人,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植保植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