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的教育文化正向著提升內涵以及擴大其多元化結構規模的特色辦學方向發展。但如今高職院校的繼續教育中,仍然存在著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如辦學制度、運行制度、教學質量、生源不足等,其中生源不足乃是其中的首要問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如果想保證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那么關鍵是實現目前新形勢下的策略重點轉移,分析清楚新形勢之下的招生問題,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職院校 繼續教育 招生策略 有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2-0027-02
現今,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對于高職院校的繼續教育來說是一個較大的沖擊,高職院校的繼續教育的招生更加困難。在現實中,一些學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采用的普遍做法基本都是搞定額、壓指標。但是,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它不僅不能夠將招生困難的問題很好解決,并且將高等教育的招生變成了完全商業性、庸俗性的行為。
一 高職院校繼續教育中的招生弊端
1.高等教育普及化對高職繼續教育的沖擊
進入21世紀之后,由于高等學校的不斷擴招,各種各樣的民辦學院以及網絡教育學院的迅猛崛起都使得高職院校招生受到嚴重的沖擊。招生來源不夠充足以及不間斷擴招的必然后果便是生源質量逐日下滑,師資力量匱乏,教學質量也會因此下降,實現教育教學最終目標的難度也因此增大,從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在市場經濟體系已日漸完善的今天,在逐日加劇的招生競爭面前,傳統的招生計劃必然會被現在的市場經濟體系所淘汰。教育部部長助理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高校教育在持續的生源下降的面前,質量低的高校面臨倒閉是無法避免的。
2.同高等教育院校相比,高等職業院校繼續教育還存在著許多缺陷
同本科以上的高等教育院校相對比,高等職業院校的繼續教育中還存在著許多缺陷,其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平臺較低,缺乏品牌的競爭力;(2)高職院校繼續教育中的人力資源以及物力資源都比較薄弱,這是不可忽略的現實問題。但品牌的建立與形成絕非一朝一夕便可達成,而談到競爭的問題,無論任何競爭從根本上說都是人才的競爭,如果想要在短時間內在品牌競爭中取得優勢,顯然是不太可能的。而高職院校繼續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又決定了創造品牌形象的困難程度,它自身還會受到教育體系中的各種限制,所以無論是辦學模式還是運作模式,都會受到很大的制約。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繼續教育還會受到市場經濟體系的影響,市場經濟的法則便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可目前的狀況是高職院校的繼續教育既不愿意擺脫高職院校的主體,又不愿意在市場經濟大潮之中隨波逐流,所以它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位置,得不到任何有效的發展。
3.在心理層面上,導致招生困難的根本原因是人們對繼續教育的認識存在誤區
由于許多學生的家長都對高職教育的繼續教育的認識存在誤區,受到學生家長們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狀況、就業意愿甚至其自身職業構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期望值實則是遠遠高于社會所需的人才層次的。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教育的消費者們會逐漸提高期望值也是一種必然趨勢。很多中職的學生并不樂意讀高職院校,其一是擔心在高職院校中學習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其二是許多學生在中職畢業后的一兩年之內便可以取得成人大專的文憑。所以,很多地區出現高職院校招生指標的完成情況與新生的報到情況都極為不理想的現象。
二 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的招生優勢
構建科學合理的終身學習體系、發展成人教育以及培訓是高等教育革新與發展的長期任務。近幾年來,在大部分地區,城市中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人數在下降,而農村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人數卻在增加。一些調查顯示,這幾年來,每一年的普高應屆畢業生中都有9%左右的學生不參加高考,這樣的數據清楚地表明成人在職學習的需求必然會呈持續增長趨勢,并且每年都會有20%左右的高考落榜生,那么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的潛在消費者其實并不少。雖然本科以上的教育機構也在爭奪這些生源,但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只要制定出正確合理的招生方案以及教育方案,其競爭優勢還是顯而易見的。
三 解決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招生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1.樹立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的競爭意識
擁有危機感的人進步會更快。所以,針對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客觀環境,必須要形成具有預見性的策略理念,將傳統的觀念不斷地更新,按照現今的市場經濟規律創建新的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的運營策略。以市場為導向,學會根據實際及時調整策略目標,要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地開發新項目,狠抓教學的質量,而且還要提高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的內在吸引力。
2.提高教師薪酬水平,優化教育產品
對于內部來說,應該將高職教師的薪酬水平提高,將管理的成本合理降低。從本校畢業的每一位學生都是名副其實的活廣告,當他認為自己所受到的教育沒有實際價值時,他不僅會討厭這所學校,而且還會將這種不良情緒傳染給身邊的人。所以,教學的成敗,其根本決定因素在于教師。所以,學校應優化教育產品,提高教學質量,如此一來,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會得到新的改變。
四 結束語
招生問題從表象上來看是一種經濟行為,而從本質上來看,它實則是一種精神文化價值觀的展現以及傳播,它是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所在。如果過于純粹地重視招生行為而忽略了對于招生文化的建設,便會導致高等教育變成充滿商業性以及庸俗性的教育。回顧一些學校敗落的先例,無不是輸在不注重文化建設上面。所以,辦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為了經濟效益的提高,而是要培養有用人才,提高我國人才的綜合素養,唯有如此,高職院校的招生率才會有所上升,而我國的高等教育也會因此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張淑君.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招生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6)
[2]閆智勇.高職院校繼續教育運行機制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0
[3]寧國安、楊瓊麗.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的作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6(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