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針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高校實行學分制也引發了許多管理上的新問題。筆者以高校輔導員的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為例,分析輔導員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并結合有關資料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學分制 學生事務管理 輔導員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2-0035-01
高等學校學生事務管理,是指高等學校通過非學術性事務和課外活動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以指導和服務學生,豐富學生校園生活,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組織活動。學分制是以選課為核心,教師指導為輔助,通過績點和學分,衡量學生學習的質和量的綜合教學管理制度。目前,學分制與高校學生管理方式不匹配,直接影響到管理效果,因此探索學分制背景下的學生事務管理模式有現實意義。
一 學生事務管理中輔導員面臨的普遍問題
1.教育觀念變化,學生事務范疇擴大
我國學生事務管理側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人事管理兩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管理、服務”的學生事務管理思想逐漸被接受。在這種形勢下,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從單純的思想教育和行為規范擴大到學籍管理、心理健康、宿舍管理、勤工助學、就業指導等諸多方面,所涉內容變得越發龐雜。另一方面,高校通行的科層制行政組織結構下,職能部門將工作層層下達,最終交給一線輔導員執行,形成“千條線一根針”的管理局面。輔導員工作質量幾乎決定了學生管理效能,一旦出現工作失誤,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切身利益。
2.輔導員專業性不強,人員配備不足
從事學生管理要具備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知識和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高校輔導員由大量不同學科背景的年輕人組成,新輔導員熱情很高但專業性不強,不能適應層出不窮的工作挑戰;資深輔導員長期壓力過大、晉升困難,因而職業倦怠高發影響工作質量。近年來,學生數量劇增,高校輔導員超負荷工作情況普遍存在。當代大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個性特點、學業情況、發展目標各不相同,在學分制實施背景下,“一把尺量到底”的管理方式顯然不符合實際需要。如何高效準確地掌握學生情況,提高管理效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是高等教育管理者共同關心的問題。
3.學分制實施,傳統組織管理問題多
傳統“班建制”中輔導員用班級“編碼”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向學生提供整齊劃一的教育指導。而學分制卻能引發學生自主行動,課程安排將隨著學生意愿、學習能力發生改變;同一個班級里的部分學生可能提前或者延遲畢業,班級概念已在逐漸淡化。使用班級“符號”將越來越難以準確區分學生的學業面貌。輔導員過分強調統一管理可能與學生的個性發展形成矛盾。高校教育管理者已意識到傳統的班級單位已不能有效發揮組織管理職能,但對選擇何種替代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定論。
二 解決學生事務管理問題的建議
1.改革高校管理模式,明確學生事務管理范疇
要積極改革現行學生管理制度,將學生事務各方面的資源整合起來,建立學校一級的面向全體學生提供服務的專門化機構。這些機構在學生事務內部按服務種類進行專業分工,各部門直接面向學生提供服務,表現出較強的專業化特征,保證了服務質量和效率。高校應盡早明確學生事務管理的職權范圍,從法律和規章上明確相應的管理責任;不搞大包大攬,切忌“替代家長職能”,要促使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承擔個體應有的責任。在具體實施中做到任務合理分擔,各部門間重視協作,摒棄“有問題找輔導員”的觀念,為基層學生事務管理者松綁。
2.細化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合理定位輔導員角色
學校事務管理對象從整齊劃一的學生班級,演變為繽紛多彩的學生個體;學校事務管理的媒介也從語言、文字等傳統媒體,演變為網絡、聲像等現代媒體;學校事務工作方式從自上而下的管理,演變為平等的面對面服務。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需要,學生事務管理部門必須高度分化,按服務項目加以組合,從而為思想教育、學籍管理、就業指導、勤工助學、宿舍管理和心理健康等工作領域提供具有較高水準的專業服務。高校輔導員應該尋找個人職業發展方向,加強學習、明確專業歸屬,變通才為專才,最終走出院系、歸入職能部門,實現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目標。
3.培養專業管理人才,重視崗位技能提高
對于政府和高校來說,都應加大有關學生事務理論研究的資金投入;加快建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激勵制度,建立高校學生事務工作人員的晉升機制;為學生事務工作人員提供進修、學習和交流的平臺。高校應有預見性和針對性地開展學生事務管理培訓計劃,建設規模適度、能力過硬的學生管理隊伍。有條件的高校可設置有關學科的本專科專業,培育學生事務管理專才。針對不同專業背景的在崗輔導員應通過開展多元化培訓提升崗位技能。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應以職能部門為基礎,專業管理人才為支撐,學生寢室、學生社團等組織為陣地,組織結構高度精簡,提高為學生服務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黃曉波.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問題與對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9(7):71~76
[2]李冰水、譚琪.比較視域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模式問題探討[J].湖北社會科學,2010(2):164~168
[3]沈延兵、王凌宇、陶德坤等.試論實現學生事務管理的跨越式發展[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2(4):74~77
[4]馬健生、滕珺、張磊.當前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問題的成因調查[J].高等教育研究,2009(5):78~8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