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平面設計作為眾多設計中的一種,它是集電腦技術、數字技術和藝術創意于一體的綜合內容,是商務社會的產物。在作品的特征表現上,設計強調藝術審美的要求,具有藝術特征;設計的結果會帶來經濟的效益,具有經濟特征;設計既攜帶了人文的信息,又創造了人類的文明,它具有文化特征。
【關鍵詞】平面設計 設計作品 特征體現
【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2-0051-02
平面設計作為眾多設計中的一種,它是以創造與文字、符號、圖片的結合的方式來傳達想法或訊息的視覺表現。具有很強的功能性和目的性,是一種為商業、文化或政治目的服務,具有美感、使用與紀念功能的造型活動或營造活動。常見的平面設計項目有:網頁設計、包裝設計、DM廣告設計、海報設計、平面媒體廣告設計、POP廣告設計、VI設計等。這些設計均是集電腦技術、數字技術和藝術創意于一體的綜合內容,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平面設計與美術的要求有所不同,它既要有美感又要有實用性;與廣告設計的要求也不同,更是要求作品精益求精,不斷完善。一個較為完美的平面設計作品要充分體現設計的三大特征:藝術特征、文化特征和經濟特征。
一 藝術特征,充分體現設計是一種人為的藝術活動
設計作為人類生物性和社會性的生存方式,其淵源是伴隨“制造工具的人”的產生而產生。人類的造物活動由來已久,并與人類的藝術創造息息相關。自古以來,設計的藝術追求都在設計作品中體現出來。中國的仰韶、馬家窯、屈家嶺、大汶口出土的彩陶,其造型各異、功能各異、用途各異,同時又具有極佳的欣賞價值和藝術的美感,是原始設計追求藝術的成功典范,同樣標志的設計也具有藝術的美感。
以中國建設銀行行徽為例(見圖1),古銅錢為基礎的內方外圓圖形,有著明確的銀行屬性,著重體現建設銀行的“方圓”特性。方,代表著嚴格、規范、認真;圓,象征著飽滿、親和、融通。行徽的外部形似英文字母“C”及一個重疊的“C”,即兩個“C”寓意積累,象征建設銀行在資金的積累過程中發展壯大,為中國經濟提供服務。第一個“C”是“china(中國)”的縮寫,第二個“C”是“constructlon(建設)”的縮寫。同時,“C”的中央部分是一個象征錢幣的方孔,喻指“銀行”。所以,聯合起來,就是“中國建設銀行”,行徽的外圈的錢幣不但形似字母“C”,而且,形似人的右手掌并指屈攏,中間代表錢幣的方孔,喻示中國建設行為客戶理財,同時也喻示著為資金保值增值,防止客戶資金受損,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圖形突破了封閉的圓形,寓意中國建設銀行在現代經濟建設中,植根中國,面向世界。
當然在諸多的平面設計作品中,雖然說藝術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推動著設計的發展,但或多或少對設計的實用性和目的性有一定的影響。首先是為藝術而設計。否認設計的功利、目的,否認設計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特征,把設計作為一個純藝術的范疇。如此一來,設計就成了紙上談兵和欣賞之物,科學、技術、生產、流通、消費等均成為無關的概念。其次是為技術而設計。否認物質產品的精神功能,否認設計的藝術特征,把設計作為純科學技術的范疇。也是孤立靜止地看待設計與藝術的關系。
二 文化特征,充分體現設計創造的文化
文化是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人類的思想、觀念、道德、理想、體制、情感、理想的總和。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不斷地改造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條件,從而創造了自己的“文化”,而這些所謂的“文化”反過來又影響著人類的設計活動。這些“文化”和“設計”構筑了現在的“文明世界”。
首先,設計是受制于文化的影響。由于人們的行為無一不受到從文化背景和風俗的支配和制約,作為人們行為產物的設計藝術自然也就受到影響。中國傳統的設計無論是造型還是裝飾均深深地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如中國建設銀行行徽,它是以古錢幣為外形,象征中國建設銀行以中華民族悠久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為背景和依托。以海藍色為基調,代表蔚藍的天空和蔚藍的大海,代表現代、文明、科技、進步、民主等,象征理性、包容、祥和、穩定,寓意中國建設銀行的發展空間像大海和天空一樣無限廣闊,海納百川。并且喻示著這是一家以現代文明和現代科技興行的銀行,是一家實行民主管理的進步銀行。再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舞動的北京”(見圖2),從文化來看,是一座奧林匹克的里程碑,它用中華民族精神鐫刻、古老文明意蘊書寫、華夏子孫品格鑄就的一首奧林匹克史詩中的經典華章;它簡潔而深刻,展示著一個城市的演進與發展;它凝重而浪漫,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思想與情懷。在通往“北京2008奧運會”的路程上,人們將通過它相約北京、相聚中國、相識這里的人們?!拔鑴拥谋本笔侵腥A民族圖騰的延展;奔跑的“人”形代表著生命的美麗與燦爛;優美的曲線像龍的蜿蜒身軀,講述著一種文明的過去與未來。在它的舞動中,“以運動員為中心”和“以人為本”的體育內涵被藝術地解析和升華。其次,設計創新文化。設計藝術通過創造物質文化,融合智能文化、觀念文化,以其物化為媒介,直觀而集中反映不同文化形態,并對其進行重新整合而創造新文化。
三 經濟特征,充分體現設計創造價值
設計作為經濟的載體、作為意識形態的載體,已成為一個國家、機構或企業發展自己的有力手段。它與生產消費有著密切關系,是設計和經濟關系的具體化。如標志作品(見圖3),各種國內外重大活動、交通運輸、郵政、金融、機關團體、個人(圖章、簽名)等幾乎都有表明自己特征的標志,這些標志通過各種渠道發揮著溝通、宣傳的作用,推動社會的進步,保障著各自的權益。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由于標志的直觀、形象、不受語言文字障礙等特性,有利于國際的交流與應用,因此得以迅速推廣和發展,是視覺傳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成為人類共通的一種直觀聯系工具。標志是象征性、概念化的視覺符號,是用最簡潔與抽象的語言表達復雜與深刻的內涵,是文化的一個領域。因此,我們應把握文化的本質,拓展其內涵,激發其力量,創造出內涵豐富、特征明顯、運用便利、可視性強的設計作品,以推動藝術與實用構建的進程。
一個有效的設計也是創造商品高附加值的方法。從消費層次來看,人的消費需求大體分為三個層次:第一類層次主要解決衣食等基本問題,滿足人類生活需求;第二層次是追求共性,即流行、模仿,滿足人類安全和社會需要。這兩個層次的消費主要是大批量生產的生活必需品和實用商品,以“物”的滿足和低附加值商品為主。第三類層次是追求個性、少批量多品種,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前兩類解決的是絕大多數人有我有的問題,而第三類解決的是少數人你無我有、你有我精的愿望,這種“知”的滿足,必然有高附加值的商品。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新的設計時代到來,意味著世界經濟正由“物的時代”向“知的時代”發展。附加值的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常遇到,可以說設計時代的到來意味著附加值時代的到來。同一商品,名牌的價格與非名牌相去甚遠,如迪奧“真我”香水和香奈兒5號香水的設計作品(見圖4)。這種品牌商品除了使用價值以外,還具有“稀有價值”“心理價值”“設計價值”等。這就是“名牌效應”所創造的經濟效益。
經驗告訴我們,設計作為人類的造物活動,是為了自身的需要,也促進了自身的發展。而一代代的造物活動,一年年的積累,又筑起了文化、文明的長河。
參考文獻
[1]宋亞萍.從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看標志設計的文化內涵[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4)
[2]伍云秀.藝術與設計之間關系的探討與研究[J].職業時空,2008(7)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