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實踐教學環節是否有效,將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本文根據目前高職基礎會計實踐教學現狀,試圖通過讓學生參與生產的實踐教學,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理論知識。
【關鍵詞】基礎會計 實踐教學 生產型實訓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2-0054-02
高職會計專業是以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為目標,會計專業本身具有實踐性強和操作性強的特點,實訓教學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顯得尤其重要。目前連云港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會計實訓大多是以生產型企業為基礎的,但對于初中畢業的學生來說,他們缺乏企業工作經驗,對企業相關流程難以理解,因此筆者試圖讓學生通過參與實際采購、生產、銷售過程,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會計實訓,從而鞏固基礎會計的理論知識。
一 基礎會計實訓現狀
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連云港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通常在基礎會計理論知識學習完畢后,安排為期一個月的實訓學習,將一學年的理論知識進行串聯,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生產企業會計流程。但筆者認為,目前基礎會計的實訓教學中,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實訓方法過于傳統
現階段的實訓中,通常發給學生一套實訓資料,設立好某企業的一個月的經濟業務,要求學生根據實訓資料中的原始憑證等信息,按要求完成整個會計循環工作。但這樣的實訓,只是培養學生在書本上的賬務處理能力,學生對業務中的職責范圍、審批手續、流轉過程等缺乏了解,距離社會的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2.實訓的內容缺乏科學性、合理性
在現階段實訓中,往往每位學生要同時填制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等工作,事實上是兼具了倉庫保管員、出納人員、記賬人員、主管會計等多個角色。在這種業務混雜的情況下,學生對企業職員的角色定位容易混亂,從而造成學生思路混亂、無從下手,容易使學生學習興趣下降。
3.學生缺乏主動性
現階段的學生剛剛初中畢業,缺乏工作經驗,對實訓資料不容易理解,實訓很容易就變成了被動的做題,而教師變成了指揮者,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二 基礎會計實訓設計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基礎會計實訓,學好這門課程,筆者認為讓學生親自參與生產過程的實訓,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在此,分析其中的一種設計方案。
1.實訓時間安排
基礎會計理論課程一個學年學習完畢后,應有一個月的實訓時間,筆者認為在正式開始實訓之前,可選擇一天時間進行學生親自參與生產過程的模擬實訓。
2.工作任務與情境選擇
基礎會計課程是以生產型企業的采購、生產、銷售為基礎的,因此在項目選擇上要至少包括這幾個流程。筆者在這里選擇餃子工廠的設立與生產,將50人的班級分為五組,每組10人,分別設置采購員2人、保管員1人、生產加工人員3人、出納人員1人、會計人員2人、銷售人員1人。流程如下所示:
投入資本→采購材料→生產加工→銷售產品→利潤分配
3.工作流程與基礎會計課程的結合
第一,資本投入。實訓的經費可由系部統一安排,也可由各班級班費統一支出,也可由每位學生投入資本,作為企業的所有者來實際參與生產經營。筆者以學生投入資本為例進行分析。要求每位學生投入10元,每組投入資本總額為100元。生產餃子完工之后,如果能銷售出去,返還學生投入資本,如果不能銷售,學生可自己當作午餐支出,學生也能接受。
第二,場地選擇。根據學校的現行條件,選擇在餐廳統一租用場地,每組租金10元,包括鍋碗瓢盆、水、電、煤氣等的使用,使學生操作的流程盡量簡化。
第三,單據的準備。教師為每組學生統一配備原始單據、記賬憑證、各類賬頁等資料,這部分不算做學生的支出。
第四,人員任務分配:(1)采購人員采購面粉、鹽、韭菜、雞蛋等材料,并負責記錄采購材料的種類、數量與金額,采購完畢后將材料轉交給保管人員,并將相關原始單據交給會計人員進行賬務處理。(2)保管員收到材料后負責登記入庫單等原始憑證,并負責材料的出庫管理。(3)生產人員領用材料,并進行生產。在生產過程中,面粉、韭菜的耗費用稱重的方式進行計量,鹽用量勺計量、雞蛋用個數計量,并由專人負責記錄用量。盡量要求大家包大小一致的餃子,最后完工產品按照餃子個數進行計量。(4)銷售人員負責銷售餃子,可利用午飯時間在餐廳檔口進行銷售,并進行記錄。(5)會計人員負責根據原始憑證等單據進行賬務處理。主要任務如下所示:
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報表
經濟業務→會計分錄→T字形賬戶→三張報表
如在采購業務完成后,會計人員根據采購單據、入庫單進行采購業務處理;生產領用材料時,根據出庫單進行生產業務處理;產品生產完工進行完工入庫處理;銷售后根據銷售單據進行賬務處理。記賬憑證填制完成后,由出納人員負責登記日記賬,會計人員負責登記各類總賬、明細賬,并編制報表等。
三 實訓評價
德國著名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通過學生參與生產過程的實訓,使學生將基礎會計理論知識融入實際生活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能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思路及方式,能夠對未來會計學的深入學習起到積極作用。
學生參與生產的實訓,僅僅是基礎會計實訓的一部分,主要在于引導學生興趣、將實際生活與會計理論知識結合在一起,寓教于樂,從而建構起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之后還會提供仿真的原始憑證等資料進行生產型企業模擬實訓。
參考文獻
[1]董茜.以“工作情景”為導向的基礎會計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11(2)
[2]潘偉洪主編.會計電算化仿真實訓[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16~18
[3]劉恬.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會計之友,2011(14)
[4]朱艷南、李文歡、張曉慧等.高職院校《基礎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初探[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12)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