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小學高年級段學生預習現狀不容樂觀,被動預習、不會預習等現象較為嚴重。為改變這種現狀,筆者積極實踐,嘗試采取明確要求、激發興趣,合理安排課堂示范預習,科學設計課前預習作業,根據課文巧安排等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指導預習。
【關鍵詞】明確要求 科學合理 示范預習 預習作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2-0105-02
課前預習是閱讀教學的起始階段,是整個閱讀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預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自讀自悟的自主學習過程。預習的深入與否,效果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課文的效率。同時,指導預習又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預習中的學法指導與訓練,可以使學生逐步養成一定的自學能力,讓學生終身受益。高年級段預習是學生對要講的課事先進行自學準備,讓他們在已有的中低年級段預習水平的基礎上,獨立自學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側重抓住課文中心并提出較深刻的問題,做好上課的知識準備。
筆者從事高年級語文教學數年,發現學生課前預習現狀不容樂觀,如對預習沒有興趣,輕視預習,預習不得法,不注重預習質量,導致預習效果較差。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試圖通過研究實踐,找到切合學生實際而有效的預習方法,促進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
一 明確要求,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首要因素。為了培養學生的預習意識,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我認為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高度重視預習作業的批閱和評價。于是一開學,我強調預習的重要性并對預習作業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作業本用軟面抄,一律用鋼筆規范書寫,每天教師親自檢查批閱,評價采取用笑臉的符號。看到老師這么重視預習,同學們自然也就重視了。
二 合理安排課堂示范預習
針對學生不會預習的現狀,結合學校今年實施的導學案,我決定將預習的主戰場先設在課堂教學中,一般分三個步驟:
1.從字詞入手
首先,讀準生字字音,認清字形后工整地抄寫或默寫在軟面抄本上。其次,找出新詞,弄懂詞義。運用之前學過的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新詞,并把理解方法及理解內容寫在本上。最后,大聲讀通讀熟課文,能用簡單句式,如“誰干什么”,寫出每個自然段的大意。
以上是中低年級段應該掌握的方法,難度不大,因此花費時間較少,學生預習起來得心應手。
2.默讀全文,弄清文章主要內容
默讀課文,要求學生利用合并段意、抽主干去枝干、人物串聯、三要素等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這樣做,可以促使學生邊讀邊思考。小學語文標準對學生提出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中,發現本班學生只有少部分能做到較為準確地把握主要內容,學生要么舍本取末,要么云里霧里,因此在這步要加強指導,做好中年級段預習向高年級段預習的過渡。
3.細讀深究,邊讀邊思邊批注
陶行知先生曾說:“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可見,只有堅持手腦并用,才能更好地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要求學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帶著問題細讀課文,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預習的各個層次啟發學生質疑問難。這種做批注采取現場批閱的方式,給學生的預習情況作實時判斷和指導,同時可避免學生抄襲現成的資料。這個環節正是高年級段應該著重訓練的,有了前兩個環節的鋪墊,這個環節的訓練將更有成效,學生的能力才能真正上一個新臺階。
經過一系列的預習指導后,學生大有長進,每天拿到作業本,都會偷偷地看上一眼,如果是笑臉,則會握緊拳頭一聲“耶”;如果沒有,則暗下決心繼續努力。在整個預習環節,我都會不失時機地給予鼓勵與表揚,以便使學生保持持久的預習興趣。
三 科學設計課前預習作業
1.設計預習單,逐步指導
當學生在課堂上能熟練預習作業后,此時把預習環節逐步放到課前。那怎樣才能確保預習質量呢?科學的預習作業設計直接關系到預習的實效。學校實施的導學案中的課前導學部分對于學生來說缺乏一定的挑戰性,于是另外給每人發一張“預習一點通,學習真輕松”的預習單,分成幾個環節:不動筆墨不讀書,即讀文畫詞標小節;詞語大聯盟,即寫新詞、擴詞、寫反義詞、近義詞;好句我來品;探索與發現,即針對所學課文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解決問題,還發現了哪些有價值的內容。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我發現學生在預習中自己也設計了一些內容,如會畫上一幅畫,配上幾句幽默的話,甚至自己創作的詩句。
2.設計作業超市,自主選擇預習
在“預習一點通,學習真輕松”上的題目對有些學生來說要求有點高,于是我將預習作業劃分了幾個層次:抄寫類作業、思考類作業、拓展類作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學習需要,選擇不同內容的預習作業。如學困生,可以選擇“抄寫類作業”,他們最需要的是夯實基礎知識,穩扎穩打。中等生可以選擇“思考類作業”,有一點難度,又不會嚇倒他們而產生畏難情緒。優等生,也要刺激他們的表現欲和滿足他們挑戰自我的心理要求。可以選擇“拓展類作業”。比如在課文中寫感悟或者批注,收集資料,拓展閱讀。不同的作業都要在相應的層次上給予相應的等級評價。
四 根據課文創新安排
課文并不是每篇都要預習,要根據文體特點及文章內容合適、合理地安排預習。如課文較長,語言優美的內容要預習;涉及新的文體,如通訊、詞等要預習;新詞較多且難理解的要預習。筆者認為一些設有懸念、情節曲折的文章可以不安排預習,提前預習了,反而會阻礙創新思維的發展,降低學生對文本的興趣,使得本可能熠熠生輝的課堂黯然失色。如孫雙金老師執教《小偷罷工》一文,沒有安排預習,也沒有給學生教材,學生完全處于一種未知狀態,正是因為這樣,才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生動地再創了文本,賦予文本以新的生命、更多的精彩,學生創造思維得以迅速提升,課堂才更精彩紛呈。
總之,預習是自主學習的主要形式,我們應該不斷探究高年級段預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更積極主動的狀態中預習,真心喜歡預習,踏踏實實預習,從而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讓語文精彩的教學活動從預習開始!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