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教學一直是讓教師很頭痛的課題.也是小學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課。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往往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進入作文教學,其實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應開始重視作文教學了。從學說完整通順的一句話到書寫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門的開端。然而小學生的語文功底差,觀察能力低,更沒有組織和駕馭語言的能力,作文時經常是下筆無話可寫,即使是東湊西拼勉強完成一篇習作,也是內容空洞,條理分不清,甚至上句不接下句。讓教師無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下面筆者談談幾點看法。
一 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寫好作文的起點。作文教學要取得一定成效,語文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為主動學寫,逐步使他們樂于寫。
二 作文與生活相結合
學生之所以在寫作時感到無話可說,是因為他們缺少生活。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边@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筆若有神。如教師要帶領我們的小學生走入廣闊的生活,以拓展思維領域。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一些學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樣,寫不出新意來,就是因為缺少細致的觀察、發(fā)現,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沉默”的思維。由于生活面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不僅是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事實證明,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后,寫出的作文具有文采,也顯得生動、有形。也就是說,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三 作文與閱讀教學相結合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yǎng)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fā)育不全,很難激發(fā)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空澀。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xù)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guī)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yǎng)我們的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范文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仿寫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學生經過反復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勵他們采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fā)展求異思維。
四 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
1.根據課文內容提高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如在教完《長城》這課后,就讓學生以后寫自己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傊约旱南才范伎蔁o拘無束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寫真實的事情。如每組織學生舉行一次比賽,進行一次參觀活動,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五 注重作文的修改
小學語文教材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中心,以培養(yǎng)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達到大幅提高小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為目的。這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體現,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白愿摹弊魑?,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筆者一直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學生把自己的作文多看幾遍,通讀幾遍后,看它是否順口,以發(fā)現錯漏之處,并進行修改,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學生辛辛苦苦寫好作文后,總盼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贊許,在很短的時間內,印象很深,應給予及時的評價,并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很容易接受。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別人的,或輪流交換互閱等。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修改作文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寫出他們的真情實感,用通順的語句、清楚的層次、鮮明的觀點,恰如其分地記敘見聞、寫景狀物、說明事物、發(fā)表意見。此時,若再重新習作一次,就能上一個等級,這無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只要我們切實抓好各個環(huán)節(jié),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責任編輯:項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