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堅持以新課標為指導進行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并利用現有的條件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創新。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活躍課堂氛圍,使教學課堂不再枯燥,以創建初中數學教學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數學 規律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2-0115-02
隨著新課程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教師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解題技巧的同時,還要不斷地探索數學課堂的教學規律,不斷總結、不斷創新,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為此,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 堅持新課標的指導進行教學
教師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應當讓學生體驗數學,體會數學當中所蘊含的奧妙。數學具有自然科學性,在萬事萬物中都存在著數量與空間的關系。數學不但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同時也是自然科學的使用工具。生活里處處有數學,如商品的買賣、桌子的長與寬、汽車行駛的速度等都運用了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因此,在數學的教學課中,教師應結合生活中的情況進行教學,不能空談理論脫離實際。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課中,學生只是被看作一個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教多少學生就應當學多少。新課標提出要求,學生應當自主地選擇內容,構建數學的知識框架,有選擇性地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主性、主體性、獨立性。初中數學的教學,應當是學生學習數學,探究數學知識,發現并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不應當變成單純的應試教育。教師在對學生的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培養學生探索的精神,還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教師的講課內容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轉化為自身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不斷培養創新能力,發掘自己的潛能。在課堂上,教師教的任務和學生學的任務是一體的。因此,必須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程度。通過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交流,不但可以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以此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拓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二 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不能缺少必要的訓練。適度的課后練習能讓學生鞏固知識點,從而轉化為自身的能力,提高數學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主動詢問學生是否在作業上遇到困難,盡量解決所有學生的問題,不能讓學生帶著問題懵懵懂懂地學習。同時,教師要積極地督促學生完成當天的作業,讓知識點在記憶中還未淡化的時候加以鞏固,并熟練解題技巧,這樣才能有利于教師下一步的課堂教學。
在課堂上,教師應當抓緊機會讓學生進行練習,如對經典例題的解析、課堂的隨機抽查、課后習題的練習、每個章節的檢測等,讓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有效地掌握知識點,使數學成績得到提高。在課堂的練習中,因為有教師在場并加以輔導,因此學生不會過分地糾結于題目太難或會不會做,而是將課堂練習的重點放在教師所出的題目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還有練習題所應用到的解題方法,這樣,可極大地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降低學生因為做不出題目而產生的心理恐慌感。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在適量的練習中不斷提高自我。
三 引進多媒體教學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中,抽象的數學理論通常使學生難以理解,從而導致了學習效率低下,學生對數學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漸漸走進了課堂。多媒體設備將聲音、圖像、動畫等結合為一體,將抽象的數學理論轉化為直觀的圖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圖形的初步認識”這個章節的學習中,有些學生對圖形的敏感度較低,難以想象出立體圖形。因此,教師應利用多媒體設備,將立體圖形展開來依次分解,利用直觀的畫面促進學生的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多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充分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分析自己的想法,并加以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重要的數學知識與抽象的理論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下加以吸收。同時,也使數學課堂的時間變得不再漫長。
四 創設生活化情境
生活是數學產生的源泉,教師應當以生活為基點,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將數學問題融入生活中。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課堂的學習中去。為此,有幾點以下要求:
1.取材學生真實的生活經歷
若是在數學的教學當中,引入學生身邊的乃至學生自身發生的生活經歷,則可以較大程度地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有活力地集中精力去探索。因此,教師在平時應當增加
與學生的交流,適當地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經歷等,并將學生的生活經歷引用到教學課堂當中,通過學生的生活經歷展開延伸,傳授學生數學知識。
2.引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
許多知識雖然不一定是學生的生活經歷,但確是他們所熟悉的生活場景。如在“一元一次方程”這個章節的學習中,可以使用例題:我國出租車收費標準因地而異。A市為:起步價10元,3千米后每千米價為1.2元;B市為:起步價8元,3千米后每千米價為1.4元。試問在A、B兩市乘坐出租車x(x>3)千米的價差是多少元?通過聯系引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學課堂的效率也得到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借助實物進行教育
實物是最直觀的存在。在數學課堂上,使用實物進行教學,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增強教學效果。如在“角的比較和運算”這個課時的學習當中,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如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實物教學器具,用最直觀的畫法讓學生理解課堂的內容。同時,還可以引發學生的奇思妙想,促進學生思維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總而言之,教師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探索教學規律,不斷總結,不斷創新,致力于學生的發展,創建初中數學教學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謝小芳.關于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若干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6)
[2]張莉英.構建初中數學自主性學習課堂的多維思考[J].考試周刊,2009(39)
〔責任編輯:項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