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中國的義務教育模式容納了對多種文化科目的學習,注重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素質培養,把以往的輔修科目納入了期中期末的考查檢測。物理這門科目被納入到義務教學的范疇,成為中學生必修的一門文化課。
【關鍵詞】物理教學 教師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2-0120-01
一 物理學習的必要性
物理學,也被稱之為“自然知識”,是一門自然科學。它研究的物質及其空間和時間的運動,還包括能量和力等。給予物理學最廣義的定論也就是通過對自然的全方位的分析,以此來了解宇宙是如何運轉的。物理教學被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有其必要性。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牛頓被蘋果樹上掉落的蘋果砸到腦袋后發現了萬有引力的存在,并對其進行了研究探索,創立了經典力學理論,把萬有引力定律成功的運用到生活中,同時也為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物理學無處不在,其產生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物理學的學習對于人類未來的科學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另一方面,物理學也是一門邏輯思維學,它對培養發展人的邏輯思維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對它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發散性思維,這些思維模式的培養對以后學生的社會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所以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刻不容緩,從中也受益匪淺。
二 學生對待物理學習的態度及所存在的問題
物理學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走進學生們的視野,小學的物理學課本被稱為《人與自然》,主要是對自然界的一些新鮮事物進行了解和認知,對于小學生們而言這是一門神奇的科目,孩子們天生的好奇心及對新鮮事物的渴求,使得這門科目的知識順利地抵達小學生們的腦海。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認知能力及接受水平的提高,使得物理學在原有基礎上加大了難度,使以往的自然界現象更加的具體化,具體到一個構想、一種理論。所以對于抽象具體事物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不高,對知識渴求的欲望不再強烈,物理科目的學習變得最索然無味,大多數學生對其出現了抵觸心理。對于小升初的學生來說,因為從未接受過對抽象事物的學習,在對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對物理現象的抽象理解成為學生學習中的最大問題。對于高中生來說,煩瑣的公式套用,復雜的運算,新鮮知識的進駐都讓他們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對物理學習的熱情普遍偏低是目前中學生的主要問題。
三 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及應采取的措施
1.物理實驗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目,通過物理實驗可以更加直觀地為學生講解抽象的物理理論,幫助學生建立物理概念,讓學生更加清晰直觀地看到物理規律,更好地了解事物現象本身的屬性。同時物理實驗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抓住了學生對實驗結果所產生的好奇心,可順利地將所要傳授的知識灌輸進學生的大腦。
2.教學方式的改變
物理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講解,物理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邏輯性。所以按照傳統的授課方式無法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汲取和吸收,這就要求教師轉變原有的授課模式,采用新的適用于物理教學的授課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教師在講述物理概念及理論的時候,可以運用大量的舉例、類比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對身邊事物描述的理解,能更好地對物理事物的概念及屬性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教師也可以采用多媒體,把生動逼真的動畫圖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優美的聲音集于一體,將學生帶入一個圖文并茂的世界,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更加生動形象的了解物理現象。再者,教師在進行傳授的過程中,應時刻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有的知識很難通過一遍講述就能理解,所以這就需要教師耐心地進行第二遍乃至第三遍的講解。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攔路虎,這也需要教師能夠經常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傳授其更好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遇難而上,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教師的不斷學習充電
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科技產品走入課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中,需要借助相應的多媒體設備,從而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這就要求教師需要不斷地適應教學方式的變革,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成功教育教學心得進行及時的總結,對未達到的教學目的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便于在日后的教學中加以改善。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整體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歸納和整理,根據所存在的問題制定出相應的教學對策,在教學中不斷的實踐。
參考文獻
[1]田家義.充分利用中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 激發中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
〔責任編輯:項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