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入幼兒園,大多數幼兒都會產生分離焦慮的現象。“如何使幼兒順利地度過分離焦慮期”已成為年輕父母關注的焦點,幼兒園、老師所要解決的重點。為此,筆者根據以往所帶低齡幼兒班的成功經驗,加之相關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理論,將從幼兒分離焦慮的現狀入手,探析幼兒園、班級、家庭三方面如何應對幼兒分離焦慮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分離焦慮 幼兒園 家庭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2-0159-01
分離焦慮指的是幼兒在與其撫養者分離時,產生的恐懼感和不良情緒。面對初入園的幼兒,經常會表現出情緒不穩定,拒絕進食、飲水、午睡等;在家中脾氣變得暴躁不安,經常哭鬧,低燒、夜驚等。不良的情緒對人體健康有害,會造成心態失衡,促發或加重許多疾病。由此,分離焦慮成為廣大初入園幼兒的家長重視的焦點。有研究表明,平穩快速地度過分離焦慮期,能使幼兒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樂意參與幼兒園組織的各種活動,對其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根據往年帶班的成功經驗,結合相關理論,筆者從幼兒園、班級教師、家庭幾方面歸納總結出應對分離焦慮的策略。
一 幼兒園應對策略
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和環境,其撫養者的教養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使其對社會、對環境的認識能力、理解水平也各不相同。面對陌生環境,陌生的老師、同伴,其心理也會產生各種焦慮情緒,而幼兒園作為對幼兒進行社會化教育的基地,應利用其環境、設施、活動等,幫助幼兒盡快適應陌生環境,為其社會化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1.班級布置
根據新生入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安全性考慮,有計劃、有準備地布置班級環境,使其生動活潑充滿童趣,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暫時消除其恐慌陌生感,投放區角的材料要是幼兒平時熟悉的,同時也要符合幼兒現有水平,在操作中又能促進其能力的不斷提高。同時出于安全考慮,對于易發生危險的角落應及時處理,如桌角邊不應尖銳,飲水機熱水開關做好防護避免幼兒觸碰等。
2.園所戶外布置
好動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是幼兒認識了解事物的手段。園所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自制一些符合其能力的材料,如柔軟的大沙包,多彩的長尾繩;也可采購一些大型游戲器械,吸引幼兒,使得戶外活動豐富多彩,讓幼兒消除緊張,釋放緩解其焦慮的心情。
二 班級教師應對策略
1.開學前的準備工作
第一,進行家訪,與孩子及其撫育者進行溝通,請撫育者填寫一些幼兒的相關問卷,既讓幼兒能夠認識班級老師,又能讓教師熟悉其幼兒的各種興趣愛好等。在談話、問卷調查等方法中了解撫育者的育兒觀念、方式方法,在與孩子交流中從專業的角度初步評估幼兒的能力,對于在陌生環境的適應性有一個預判性,針對不同幼兒因材施教。
第二,開展家長座談會。座談以實操性為主,老師邊講解幼兒園一日流程邊帶領家長進行實際操作,使得家長了解幼兒在園一日生活,同時也能知道在每個環節中的教育意義,如:洗手時邊說兒歌邊演示,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其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孩子自己動手吃飯培養其自理能力,也能很好的鍛煉手眼協調性。
2.與幼兒的互動交流
幼兒往往喜歡撫育者抱抱、親親以示成人對其的喜愛。因此在幼兒早期缺乏一定社會交往經驗以及心理特點的情況下,教師應理解幼兒,從溫柔的語言、摸摸小臉蛋兒、親親小手等肢體動作入手,滿足幼兒在情感互動中的需求,轉移其對家人的依賴感,降低分離焦慮的程度,緩解其情緒,放松其身心,最終平穩過渡焦慮期。
3.與家長的溝通交流
父母對孩子注入了無限的關愛,同時受我國傳統文化影響,很多家庭都是六加一的狀態,四位老人對孩子的隔輩兒親更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由此,教師在與家長交流中,更要重視其方式方法。
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教師可用相機、手機等設備實時記錄孩子的點滴生活,隨時發送給家長,讓其了解孩子在園所的表現,消除其顧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家長的焦慮心情。建立幼兒個人成長冊,將孩子在園所的情況,如飲水、午睡、排便等情況及班級教育活動一一記錄在冊,也請家長將幼兒在家的表現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既有互動性同時也為孩子初次進入集體生活留下美好的回憶,幫助幼兒克服分離焦慮。
三 家庭應對策略
首先,家長應在老師的指導下,仿照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制定家庭生活作息表,培養幼兒有規律的生活作息,與幼兒園相銜接,縮小其差異性。有專家指出,幼兒獨立的生活能力以及生活習慣與作息制度也會影響幼兒的分離焦慮。正是因為家長滿足了幼兒的生活需要,才會使幼兒對其產生很強的依賴感,所以在入園前,家長要有意識地鍛煉幼兒的自理能力。同時,家長適當與幼兒有一些短暫分離,如進行“躲貓貓”的游戲,或是將幼兒送到他熟悉的親戚或小朋友家做客,家長短暫離開,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增強對客體永久性的認識,知道家長只是短暫消失,稍后還會出現,為家長與其分離做好充分準備。
在實踐中,筆者通過以上策略,使幼兒最大程度地縮短了其入園出現的分離焦慮時間,順利平穩地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只有做好家園共育,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讓幼兒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為他們的終生發展奠定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礎。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