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計算機病毒的概念入手,分析判斷計算機是否感染病毒,以及計算機感染病毒的表現,并闡述了計算機病毒的來源,對計算機病毒的種類進行了技術分析,針對不同的計算機病毒提出了多種防范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病毒 復制 代碼 病毒來源 征兆 防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TP30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2-0184-02
隨著網絡的發展,信息的傳播越來越快捷,同時也給病毒的傳播帶來便利,互聯網的普及使病毒在一夜之間傳遍全球成為可能。現在,幾乎每一位電腦用戶都有過被病毒感染的經歷。經歷過病毒入侵、文件丟失、系統損壞的用戶,都會意識到病毒的危性,也有了防范病毒的意識,可究竟怎么防病毒呢?
要想防范計算機病毒,首先應該先去認識計算機病毒,了解什么是計算機病毒。所謂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并且能夠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程序代碼”。與醫學上的“病毒”不同,計算機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某些人利用計算機軟件和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編制的一組指令集或程序代碼。它能通過某種途徑潛伏在計算機的存儲介質(或程序)里,當達到某種條件時即被激活,通過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將自己的精確拷貝或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從而感染其他程序,對計算機資源進行破壞,所謂的病毒就是人為造成的,對用戶的危害性很大。
一 產生計算機病毒的原因
計算機病毒的制造來源于一次偶然的事件,當時的研究人員為了計算出當時互聯網的在線人數設計了一個程序,然而它卻自己“繁殖”了起來,導致了整個服務器的崩潰和堵塞。有時一次突發的停電和偶然的錯誤,會在計算機的磁盤和內存中產生一些亂碼和隨機指令,但這些代碼是無序和混亂的,病毒則是一種比較完美、精巧、嚴謹的代碼,按照嚴格的秩序組織起來,與所在的系統網絡環境相適應和配合,病毒不會通過偶然形成,而是需要有一定的長度,這個基本的長度從概率上來講是不可能通過隨機代碼產生的?,F在流行的病毒是人為故意編寫的,多數病毒可以找到作者和產地信息,從大量的統計分析來看,制造病毒的原因主要有:一些天才的程序員為了表現自己和證明自己的能力,出于對上司的不滿,為了好奇、報復、祝賀和求愛,為了得到控制口令,為了軟件拿不到報酬等。當然也有因政治、軍事、宗教、民族、專利等方面的需求而專門編寫的。
二 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1.繁殖性
計算機病毒可以像生物病毒一樣進行繁殖,當正常程序運行時,它也進行運行自身復制,是否具有繁殖、感染的特征是判斷某段程序為計算機病毒的首要條件。
2.破壞性
計算機中毒后,可能會導致正常的程序無法運行,把計算機內的文件刪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通常表現為增、刪、改、移。
3.傳染性
計算機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壞性,更有害的是具有傳染性。計算機病毒是一段人為編制的計算機程序代碼,這段程序代碼一旦進入計算機并得以執行,它就會搜尋其他符合其傳染條件的程序或存儲介質,確定目標后再將自身代碼插入其中,達到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臺計算機染毒,如不及時處理,那么病毒會在這臺電腦上迅速擴散,計算機病毒可通過各種可能的渠道,如軟盤、硬盤、移動硬盤、計算機網絡去傳染其他的計算機。
4.潛伏性
計算機病毒的內部往往有一種觸發機制,不滿足觸發條件時,計算機病毒除了傳染外不做任何破壞。觸發條件一旦得到滿足,有的在屏幕上顯示信息、圖形或特殊標識,有的則執行破壞系統的操作,如格式化磁盤、刪除磁盤文件、對數據文件做加密、封鎖鍵盤以及使屏幕藍屏等。
5.隱蔽性
計算機病毒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有的可以通過病毒軟件檢查出來,有的根本就查不出來,有的時隱時現、變化無常,這類病毒處理起來通常很困難。
6.可觸發性
病毒既要隱蔽又要維持殺傷力,它必須具有可觸發性。病毒的觸發機制就是用來控制感染和破壞動作的頻率的。病毒具有預定的觸發條件,這些條件可能是時間、日期、文件類型或某些特定數據等。
三 電腦中病毒時的征兆
當電腦中病毒的時候,都會有些征兆,具體如下:(1)在特定情況下,屏幕上出現某些異常字符或特定畫面;(2)文件長度異常增減或莫名產生新文件;(3)一些文件打開異?;蛲蝗粊G失;(4)系統無故進行大量磁盤讀寫或未經用戶允許進行格式化操作;(5)計算機系統經常出現異常的重啟、死機或藍屏現象,無法進入系統;(6)可用的內存或硬盤空間變小,磁盤出現壞簇或不識別磁盤設備。(7)打印機等外部設備出現工作異常;(8)在漢字庫正常的情況下,無法調用和打印漢字或漢字庫無故損壞;(9)磁盤上無故出現扇區損壞;(10)程序或數據神秘消失、文件名不能辨認等。
四 病毒的防護措施
根據以上計算機病毒產生的原因以及當計算機感染病毒時的征兆,大概總結如下的病毒防護措施:(1)注意對系統文件、重要可執行文件和數據進行寫保護;(2)不使用來歷不明的程序或數據,并且要盡量分類管理數據;(3)盡量不用軟盤進行系統引導;(4)不輕易打開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不要亂點擊鏈接和下載軟件;(5)使用新的計算機系統或軟件時,要先殺毒后使用;(6)備份系統和參數,建立系統的應急計劃等;(7)專機專用;(8)盡量利用文件的屬性給文件寫入保護;(9)安裝殺毒軟件,并且要定時更新殺毒軟件;(10)及時給系統打上補丁,設置一個安全的密碼;(11)定期掃描系統,若是第一次啟動防病毒軟件,最好讓它掃描一下整個系統。
參考文獻
[1]李光明.計算機網絡技術教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2]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課程建設團隊.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