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后勤社會化問題已提出多年,本文就高校后勤社會化后的財務管理問題,從體制上與學校分離,建立公司制法人實體;對后勤集團實施有效的會計控制;建立審計監督制度,防止學校資產流失等幾方面談談看法。
【關鍵詞】高校 后勤社會化 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034-02
一 從體制上與學校分離,建立公司制法人實體
1.引進社會優質資源,為高校后勤服務
高校后勤社會化是通過改革部門的管理體制,推進學校后勤工作由事業型向經濟型轉變;把高校后勤部門逐步建設成為服務經濟實體。因高校屬于事業型單位的性質,從經費來源看,雖然我國高等教育的投資已經包括了“國家投資”、“社會投資”、“企業投資”及“家庭和個人投資”等形式,但其基本上還是以國家撥款為主、自籌為輔,由于近年來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經費短缺已是不爭的事實。高校應開拓思路,多渠道籌措資金,通過高校后勤社會化,將現有高校后勤服務部門和經營實體從學校分離出去,依托社會力量和調動社會資源,為高校承擔和提供后勤服務,引入現代企業制度,組建后勤集團,使之成為產權明晰、權責分明、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主體。
2.清查、評估學校資產,建立后勤集團公司制企業
要實行后勤集團社會化,首先要將屬于后勤服務的部門,如學生公寓、學生食堂、學校綠化部門、洗衣房等經營實體從學校分離出去,組建后勤集團(公司)建立公司制企業。其次將學校的資產隨之分離出來,成為后勤集團的經營資產,為此必須對原學校資產進行清查、評估,由國家認可的資產評估機構評估,并進行國有資產產權登記。在學校資產清查、確認的基礎上,按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組建后勤集團,形成高校、企業、職工的利益共同體,由集團公司總經理負責經營管理。在社會化初期,學校要在該集團中占控股地位,通過委派總經理、執行監事等要職,實施對集團公司的管理和監控,防止學校資產流失和減值。
3.理順財務管理體制,改變財務撥款方式
高校后勤社會化是我國為適應新形勢下高校發展而提出的改革措施,目前,各高校均不同程度地進行了改革,各高校為適應后勤發展需要,對后勤財務也采用了不同的管理體制,實行后勤社會化后,學校應逐步取消供給制的財務撥款制度,一方面,學校與后勤集團簽訂有償服務目標責任書,確定后勤集團服務內容和范圍,核定后勤服務保障費用,學校按在校生實際人數(在校實際人數按學生處注冊人數為準)和后勤服務保障費生均標準向后勤集團支付后勤服務保障費。另一方面,學校應將過去劃撥各項公務費給后勤服務單位改為直接劃撥到校內各二級單位,后勤集團通過提供有償服務,收取服務費;這樣學校既可以通過激勵和約束機制來控制經營者,以實現學校資產利益的最大化;經營者又可以通過正確決策和有效經營履行委托經濟責任,獲取應得的報酬。
二 必須對后勤集團(公司)實施有效的會計控制
1.按照企業會計制度建立賬務體系
建立一個有效的會計控制體制,對保護學校資產的安全與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行后勤社會后的后勤集團首先應完全按照《公司法》及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建立會計核算機構,設置會計科目、賬務體系,獨立核算集團的收入、成本和費用,以收抵支。后勤集團財務要每月月初向學校財務處報送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債權債務表,使學校及時掌握后勤集團的資金、資產、盈虧、債權債務等狀況。
2.學校委派會計對后勤集團財務實行監督管理
學校委派會計在后勤集團財務實行監督管理,代表學校財務處全面履行對集團會計核算業務的指導和監督,掌握會計系統的運行,監督和指導后勤集團的會計控制過程,對各項投資作出預測、預算,并作出可行性報告,提出時間價值及投資風險價值程度;加強對后勤集團會計事項及重大的交易和資產變動事項的事前、事中、事后預測核算和監督,及時向學校財務及校領導匯報,對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等。對嚴重制約后勤社會化發展的財務管理體制不順、資金管理分散等突出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強化財務管理,維護高校資金與資產安全。
3.后勤集團委派核算員對集團公司的二級核算單位進行成本核算
后勤集團財務要對集團公司的二級單位進行成本核算,即集團公司根據需要將人、財、物分配到各二級核算單位,后勤集團對二級核算單位制定經營責任目標,并簽訂經營目標責任書,每個二級單位由后勤集團委派一名核算員,核算員是后勤集團公司委派到二級單位履行會計核算、會計監督職能的財務人員,其職責是嚴格遵照《會計法》和會計制度的規定,對本單位發生的一切經濟業務都要納入會計核算、實施會計監督,并對監督的內容負責;對違法、違規和不真實、不合理的收支行為及時制止,制止無效的應向集團財務部書面反映意見,財務部向有關領導如實反映并予以解決;負責本單位報銷傳遞工作,報銷時應持手續完整的有效票據到財務部辦理報銷;并于每月25日前向財務部上報本單位的有關核算報表,如實反映本單位的收支與服務經營情況。
三 建立審計監督制度,加強對后勤集團資產的管理
學校要加強對后勤集團資產的管理,學校資產后勤處定期組織人員對固定資產及設備進行清查,并按規定申請資產的報廢、處置手續。集團公司委派二級單位核算員兼任本單
位的資產管理員,負責對學校托管及集團自籌資產、低值易耗品、材料物資的登記、保管、使用情況進行明細核算,后勤集團財務要按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提取固定資產折舊費、資產減值準備金等,以保障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和損失。學校要通過學校財務部門或學校單獨設立的內部審計機構直接對后勤集團財務部門的審計或對監事會履行職責情況的檢查實現。從性質上講,它屬于對后勤集團財務部門的再監督,對學校資產可以起到雙重的作用;相對于后勤集團來說是外部審計;而對于學校來說,又帶有內部審計的色彩。有了這一制度的約束,將有利于學校對后勤社會化的資產進行管理和控制,從而起到保證學校資產的安全與完整。
參考文獻
[1]陳曉靜、寧文志.淺議高校后勤社會化后的資產管理[J].承德民族職業技術學院,2003(2)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