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特定的社會角色,教師的職業權利義務是一種職業特定的法律權利義務,是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依法需具備的為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必需的專業權利義務。它基于教育活動產生,由教育法律法規設定,是教師職業特定的權利義務,也是完成教育教學目標的保障。
【關鍵詞】教師 權利義務 法律上的特殊性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198-01
法律的大廈是以權利義務為材料構筑起來的,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其獨特的權利義務現象。從法律角度來看,教師的權利義務就是教師基于不同法律身份所享有的各種權利義務,它體現著教師的法律地位。具體來說,就是國家對教師能夠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為,以及要求他人相應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為的許可和保障。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每一位教師具體擁有怎樣的權利義務,直接影響著他在教學活動中義務的履行和權利的享有。
我國用法律的形式對教師的權利義務加以界定,主要是1992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1995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從這兩部法律來看,法律意義上的教師是指“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即在我國,教師在法律上的權利義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為一般公民所享有的《憲法》所規定的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和義務,如公民的政治權利、宗教信仰自由、社會經濟權利、文化教育權利等;二是作為教育者和專業技術人員,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中有其特殊的權利義務。這種特殊性主要體現在:
第一,教師權利義務的取得和履行與特定的資格和條件緊密相關。作為一個舉世公認的崇高而嚴肅的職業,世界各國幾乎都規定了公民只有經過嚴格的選擇和考核,經過特殊和專門的訓練,才能取得教師任職資格。我國同樣如此。未取得教師資格而任職的或取得教師資格而未在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中任職的,都不具有教師的權利義務。
第二,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生產活動,教師權利義務的取得與履行只能在這種特定的活動過程中產生。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是生產者、勞動者,勞動的對象和產品是受教育的活生生的人,教師必須以自己的學識、才能、思想水平、道德品質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來完成自己的生產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第三,教師權利義務的取得與履行是由教育法律規范來設定的。一般公民的法定權利義務主要是由憲法和法律來設定的,而教師的權利義務是一種職業特定的權利義務,要求國家用專門的法律法規來加以設定。我國是通過《教育法》、《教師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規來進行設定的。
第四,教師權利義務帶有一定的“公務”性質。當教師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時,其與職責相關的權利義務從某種意義上說代表國家和社會利益,這就使其帶有了一定的“公務”性質,因此,教師必須履行法定的義務,不得隨意放棄或轉讓。
第五,教師權利義務的內容主要是圍繞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需要來加以規定的。從我國《教育法》和《教師法》的規定來看,我國教師現階段的權利主要有:教育教學權、科學研究權、管理學生權、獲取報酬權、民主管理權、進修培訓權6類。其中,教育教學權、管理學生權直接與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相關,科學研究權、獲取報酬權和進修培訓權則關系到教師能否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教師義務主要有:遵守法律、職業道德的義務;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的義務;對學生進行各方面教育的義務;愛護學生的義務;保護學生的義務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義務6類。其中,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的義務,對學生進行各方面教育的義務與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直接相關。由此可見,教師的權利義務主要是圍繞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需要來規定的。這體現了教師職業特征的要求和立法者立法的出發點,《教師法》與其他特別法在內容上的差異性,也使教師的權利義務具有內容上的特定性。
當下,我國正推進新一輪的教育創新和改革,作為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主體,作為教育的主力軍,教師對于社會的發展,下一代的培養身負重任。宏觀上說,教師的工作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展、國家的興衰與人類文明的延續。微觀上看,教師的工作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成長和發展。這樣的歷史使命,賦予了教師特別的社會地位和特定的角色權利。法律意義上的教師,不僅是責任的承擔者和義務的履行者,也是權利的享受者和行使者,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須通過法律賦予并保障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權利,使其具有相應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保障,同時通過對教師義務的規定督促教師履行法定義務,積極工作,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只有真正了解并解決了教師在法律上的權利義務問題,教師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才能順利地發揮,教師才能毫無后顧之憂地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更多更好地培養出具有主體性和創造性的學生,進而把教育改革引向光明。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