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為高校學生提供了快捷的知識獲取渠道和人際交往平臺,形成了影響研究生身心發展、思維方式、道德觀念的又一個重要陣地。因此,作為研究生管理工作者,一方面要接受互聯網社交平臺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新機遇,另一方面嚴防互聯網給研究生管理帶來的陷阱與危機,需要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借助網絡社交平臺加強研究生管理創新,切實提高高校研究生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互聯網 網絡社交平臺 研究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036-01
互聯網的進步與發展,正在悄然地改變和影響著研究生的研究模式、思維方式、身心發展及道德觀念。與此同時,研究生招生規模的迅速發展,也給研究生的管理和創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創新空間。
一 基于網絡社交平臺的研究生管理溯源
利用網絡進行研究生管理的時間要晚于本科生,這是由研究生群體的特點造成的。研究生相對本科生,人數少、年齡大、生源成分和結構復雜、學習方式自由分散,以隨導師進行專業課的學習和實踐為主,管理難度較大。初期,互聯網之于研究生的功能,主要用于科研課題查閱國外信息資料和前期文獻數據的搜索。2000年左右,研究生數量較多的高校,校園網、BBS論壇等社交平臺相對發達,而規模較小的高校及專業院校,很難建設自己的校園網絡,因此,這個時期基于互聯網的研究生管理尚體現為學生自治、自育的階段,是一種自發的行為。隨著QQ、飛信、微信等移動互聯網絡社交平臺的開發與完善,這些移動互聯終端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增加了群組功能、文件傳輸、資料共享、手機終端等功能、用戶群體越來越普及,加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網絡社交平臺作為研究生喜愛的便捷交流工具也被逐步引入到研究生管理中來。
二 網絡社交平臺在研究生管理中的優勢
1.時效性
研究生管理難度較大,尤其是研究生的教學安排與本科生有著天壤之別,專業小課較多,公共課較少,以導師實踐和自學研究為主,相互交流少,上課來,下課走,集體凝聚力差。三年研究生學業結束后,可能出現除寢室和同一師門之間的同學接觸較多外,其他同學甚至連名字都無法準確識記的現象。一些研究生不在寢室住宿,交流的機會和時間就更少。這種多元性和復雜性給研究生的管理造成了很多困難。傳統的書面通知時效性差、電話通知費時費力、學生干部通知收效甚微,而網絡社交平臺恰好能夠彌補這方面的短板,以其快捷和方便保證了管理文件和通知下發的時效性。
2.跨時空性
通過互聯網和便捷的移動網絡社交平臺,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師生可以進行無限制的交流。導師出國交流學習期間,師生也可以及時通過移動互聯平臺進行教學任務的布置、反饋等。無論身在寢室還是實驗室,抑或是去食堂的路上,都可以隨時進行溝通。利用網絡交流平臺可以進行即時對話,使交流能夠擺脫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尤其適合研究生的學習生活較為分散自由、流動性大的特點。
3.主體性
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研究生更愿意展現自己的多面性,在微博和朋友圈中抒發自己的情感,闡述自己對于時事的看法,因此主體性更強,強調個人意識,充分發揮個人的個性。這種個性的舒展,能夠幫助教師在管理的過程中因材施教、發掘研究生的潛力;同時,可以最快地發現學生的思想波動,及時疏導和校正,增加管理的人性化。
三 基于網絡社交平臺的研究生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1.利用網絡社交平臺打造新時期的德育堡壘
網絡社交平臺的健全為研究生管理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德育陣地,一方面可以把學校行政管理部門、黨務管理部門的聲音無障礙地傳播出去,消除謠言和誤解;另一方面把輿論的話語權交還給研究生主體,讓學生感到個人的存在感,而不是以往管理模式中的“洗腦”宣傳的壓迫感。這種管理是無形的,是以溝通為主要手段,以引導研究生加強“自我管理”為宗旨的,賦予研究生言論上和思想上的更大自由,利用互聯網在學生的交流中消除隔閡、消除誤解,這種無形的管理比有形的班級更適應研究生群體的特點。
2.利用網絡社交平臺轉變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從保姆型管理模式到朋友型管理模式,是管理工作在研究生教育層面的一個重要飛躍。網絡社交平臺獨有的平等性,是拉近學生與管理者的法寶。網絡恰恰迎合了他們渴望與管理者進行平等交流的需求,使管理者有機會將保姆型管理模式轉變為朋友型管理模式。除此之外,網絡的快速、便捷以及它的精確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減少管理成本,促進研究生管理的創新。
綜上所述,有效利用網絡社交平臺的技術和優勢,可以加強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創新。當然還要時刻防范網絡帶來的消極影響,加大監管力度,讓網絡技術更好地為研究生管理工作服務。
參考文獻
[1]劉邦為.研究生管理應建立網絡化工作平臺[J].當代教育論壇(上半月刊),2009(6)
[2]孟勝旺.如何利用互聯網拓展研究生管理[J].發展,2011(11)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