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則對語言有制約作用。想要學好英語口語,對其文化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應該加大對文化素質教育的輸入,把英語口語課堂和文化素質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學習語言,達到讓學生用語言來更好地傳播文化的目的。
【關鍵詞】英語口語教學 文化素質教育 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076-01
一 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文化素質教育是要通過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體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它是人才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可以通過后天的教育以及知識的“內化”來養成并不斷提高的,同時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經之路,它在提高人才的整體素質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也應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滲透和學習,將文化素質教育貫穿到大學教育的始終。
二 英語口語課堂存在的問題
英語口語課程多以學生互動練習為主體,所以課堂活動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英語口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但是從目前英語口語課堂現狀來看,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例如:(1)上課內容較為枯燥,學生毫無學習興趣。(2)課堂活動形式單一,多以模仿訓練和編對話為主,學生已經厭倦這種活動形式。(3)課堂活動次數較多,但質量較差,學生沒有精力和耐心完成多次的課堂活動,所以大多應付了事,練習效果大打折扣。
三 如何把文化素質教育滲透到英語口語課堂中
1.加強教師文化素質的培養
高校在文化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把建設先進的、進步的校園文化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形成一種積極向上、銳意進取的大學文化氛圍,讓學生在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中提高各方面的素質。
對于高校教師來說,素質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是教師,教師的思想、學識和能力將直接影響著文化素質教育的效果。因此,提高教師素質是實施文化素質教育的關鍵。所以教師更不能滿足現狀,不僅應該時刻關注本專業研究的前沿領域,及時更新知識,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而且還要擴展自己教學各相關領域的知識面、能力和綜合素質,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他們給予一定的指導。
2.開設與文化素質教育相關的課程
在課程改革方面,高校需要調整一部分專業教育計劃,應該增設一些與文化素質教育相關的課程,從各個方面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要利用多媒體、視頻、圖片等多種手段向學生展示各種不同層次的文化,使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文化對語言的影響,以及彼此密不可分的關系。針對英語口語這門課程來說,輔助的課程包括英美概況、英文影視欣賞、中英文化對比研究等等,可以通過生動的、有趣的背景知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外國文化,在文化中體會當地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等。這樣會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更有利于學生學好語言,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3.精選授課內容,豐富課堂活動,優化課堂結構,滲透文化素質教育
口語課教學內容的選擇應做到有助于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可選取一些內容豐富的外語教材,里面包含有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風土人情的注釋。除此之外,盡量多地用一些實際交際活動中的真實材料,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多地接觸到涉及各種交際場合的、更接近真實生活的交際活動。這些材料既會幫助學生理解文化差異,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英語口語教學來說,課堂活動的設計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所以教師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可以讓學生通過進行文化背景介紹、英語演講比賽、趣味話劇表演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還可以舉辦學生喜愛的英文歌曲大賽和外國名著導讀等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
總之,文化素質教育任重而道遠,教師應該重視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文化素質教育輸入的問題,把文化和語言密切結合到英語口語課堂中,達到提高英語口語教學質量的目的。各位教師也需要繼續探索,找出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從而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陳文英.將素質教育滲透于英語課堂[J].快樂作文,2011(7)
[2]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3]胡文仲.英語的教與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4]張麗杰、張尾聲.論口語教學與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