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大洋表層海水的鹽度分布規律及影響鹽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高一地理學習中的重點內容。本文旨在探討如何使學生準確理解鹽度分布的原理,熟練運用鹽度的判讀方法,突破海水鹽度的判讀這一難點。
【關鍵詞】鹽度 降水 蒸發 徑流 洋流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078-02
不同海域海水鹽度的判讀,既是學習的重點、難點,同時也是高考的主要考點。正確判讀的關鍵還在于,在充分理解海水鹽度的基本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弄清判讀的基本方法的基礎上,適當練習,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牢固掌握、融會貫通,并能靈活運用。
一 基本知識梳理
首先,應準確把握世界大洋表層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由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低緯度和高緯度遞減(即通常說的馬鞍形曲線)。
其次,要明晰影響鹽度分布的三個主要因素:氣候(蒸發量和降水量之差)、徑流匯入和流經洋流。具體關系見下表。
影響鹽度分布的因素
因素影響
氣候降水量越大,鹽度越低;蒸發量越大,鹽度越高。降水大于蒸發,則鹽度較低;蒸發大于降水,則鹽度較高
河川徑流河流淡水匯入,則鹽度偏低;無徑流匯入,則鹽度偏高
流經洋流同緯度情況下,寒流流經海區,鹽度較低;暖流流經海區,鹽度較高
表中未盡之處,還有海冰對海水鹽度的影響,即結冰的海域海水鹽度會升高,融冰的海域海水鹽度會降低。這是因為海冰中含鹽量少,結冰相當于減少了溶劑(水),故海水鹽度變高;融冰相當于增加了溶劑,因此海水鹽度降低。
二 判讀方法
在準確理解了以上基本規律的前提下,海水鹽度的判讀方法可分三步走:(1)根據距回歸線的遠近來判定:距離回歸線越近,鹽度越高,反之越低。因為世界大洋表層鹽度的分布規律,是由副熱帶海區向兩側遞減的。(2)根據流經海區的寒暖流來判斷:同緯度海區的鹽度分布規律是,暖流流經海區鹽度較高,寒流流經海區鹽度較低。(3)看沿岸附近海域有無河水注入:有陸地河水注入的海區,鹽度較低,反之則較高。
三 典型例題解析
例1,讀“海洋表面平均鹽度和溫度按緯度分布的曲線圖”(圖1中a、b、c、d分別表示海區),回答:
(1)圖中①、②兩曲線,表示海洋表面平均鹽度分布的是________。從圖中可看出,世界大洋各海域的表面鹽度從________向________遞減。
(2)圖中a海區鹽度較_______,原因是________;b海區鹽度較_______,原因是_______;c海區鹽度比d海區鹽度_______,原因是d海區________;a海區鹽度比c海區鹽度_______,原因是_______。
(3)從低緯度到高緯度,海水鹽度高低主要取決于_______。在近岸地區,鹽度則主要受________影響。
解析:本題難度較小,根據以上基本知識點,不難得出:
(1)①;副熱帶海區;低緯度和高緯度。(2)高;溫度高,降水少,蒸發強;低;降水量大;高;有大量淡水匯入;高;a海區降水比c海區少,蒸發比c海區強。(3)蒸發與降水;河流匯入。
例2,讀圖2,回答下列各題:
圖1 海洋表面平均鹽度和溫 圖2
度按緯度分布的曲線圖
(1)A點鹽度比B點 ,主要原因是 。
(2)B點鹽度比D點 ,主要原因是 。
(3)C點鹽度比D點 ,主要原因是 。
(4)地中海海水鹽度比大西洋高,兩個海域的海水產生了密度差異,在直布羅陀海峽,深層海水從 流向 。
解析:(1)低;A點有剛果河大量的淡水注入,對海水起到了稀釋作用。(2)低;B點處于赤道附近,降水大于蒸發,海水的鹽度低,D點處于回歸線處,降水少,蒸發旺盛,海水的鹽度高。(3)低;C處有本格拉寒流經過。(4)本小題順帶考查了由于鹽度差而形成的密度流的基本知識,答案:地中海;大西洋。
例3,讀圖3,鹽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③>④>②>①
解析:由于①、②位于副熱帶海區,③、④位于中高緯度海區,根據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可知①、②鹽度大于③、④的鹽度。結合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應用“寒流經過的海區鹽度較低,暖流經過的海區鹽度較高”這一原理,可知因①處有暖流經過,②處有寒流經過,故鹽度①>②;③處有寒流經過,④處有暖流經過,故鹽度④>③。綜上所述,不難得出正確答案為C。
例4,讀圖4,回答:
(1)在圖4中,影響等值線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徑流
(2)在等值線的年內變動中,Q點(2.8等值線上的最東點)距大陸最近的時段是(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圖3 圖4
解析:(1)影響鹽度的因素有氣候、河川徑流和洋流等。由圖可知長江口附近海水鹽度低(等值線向外海凸出),說明長江入海徑流量大,使其附近海域鹽度降低。故選D。(2)Q點距大陸最近時長江口附近鹽度較高,對應長江徑流量較小時。而長江流域冬季為枯水期,河流徑流量小,入海淡水量小,沿海鹽度值較高,故答案為A。
例5,讀“某海區表層海水等鹽度線和等溫線圖”(圖5),回答問題:
(1)比較海水等溫線a、b、c的大小關系( )。
A.a>b>c B.c>b>a
C.b>a>c D.a>c>b
(2)若該海域位于太平洋,則圖中洋流是( )。
A.北太平洋暖流 B.東澳大利亞暖流
C.加利福尼亞寒流 D.日本暖流
圖5
解析:該題結合了等溫線知識和世界洋流分布規律。等鹽度線向鹽度較低的一側彎曲,說明是鹽度升高,受暖流的影響而形成;暖流經過海區等溫線向水溫較低的一側彎曲,因此海水等溫線大小的關系是c>b>a;該海域位于太平洋,已判斷出為暖流,而且是由南向北流的,則洋流應為日本暖流。綜上,正確答案為(1)B;(2)D。
對于海水鹽度知識的學習,既要從重視基本知識出發,牢牢把握規律,又要通過必要的反復訓練和針對性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對所學基本原理加深理解、熟練運用,如果這兩個方面都能做好,相信海水鹽度判讀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