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素質教育尤其是農村中小學的素質教育問題,已然成為教育界一個熱烈討論的話題。農村中小學相比城市處于弱勢位置,要在農村中小學校實現素質教育還面臨著各種問題。本文從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出發,分析了農村中小學素質教育存在的幾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針對問題解決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素質教育 農村中小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079-02
一 素質教育的概要
1.素質教育的提出
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就業壓力增大,片面追求升學率現象嚴重以及多種因素的影響,“應試教育”的弊端日漸顯現,提高學生素質的呼聲日益高漲,教育界為此展開了熱烈討論。“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提出來的,柳斌在《努力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一文中,首次使用了“素質教育”,文章提到“基礎教育不能是單純地辦成升學教育,而應當是社會主義的公民教育,是社會主義公民的素質教育”。此后,便有學者對素質教育問題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深入研究與探討。
2.素質教育的內涵
顧明遠在《提高民族素質,迎接21世紀挑戰》一文中提出素質教育的內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具有國際視野、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
素質教育一般由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組成。包含下面幾點內容:(1)是促進學生全體發展的教育,體現全體性。每個學生都是可以培養和具有創造性的,要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力,不要忽視任何學生的發展。(2)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現全面性。要促進學生各個方面和諧發展,不能只注重一方面或幾個方面,要形成一個全面培養和提高的統一體。(3)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主體精神為重點的教育。學生不再是學習和考試的機器,不再被束縛于教條框架中,我們要培養學生
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其個性和主體性。
二 農村中小學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1.師資力量薄弱,注重應試教育
農村中小學的師資力量缺失是一個主要問題。農村中小學教師大多是本地人,他們學歷較低,缺少先進的教育理念,而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又不愿意來農村,因此造成了農村教師嚴重缺乏的現象,尤其像英語、藝術等專業科目。有的教師同時教授多門課程,由于專業知識不精通,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此外,優秀農村教師會爭取往上級學校調任,這樣使得農村老師流失嚴重,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逐漸下降。素質教育中教師是教育的主體,農村中小學缺乏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也是制約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
由于農村地處偏僻,信息難以及時更新,素質教育的理念即使傳達了,也不能從根本上引起農村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先進的理念難以在教育實踐中運用,大多數農村教師觀念陳舊,將學習成績或升學率作為衡量教學成果的唯一標尺。同時,教師還強調“標準答案”,用標準來束縛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想象力。相比素質教育,他們更看重應試教育的結果。
2.教育資源缺乏,資金投入較少
由于城鄉經濟差異較大,農村在教育資源方面顯得有所欠缺。政府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校園硬件設施較差,農村學校經費不多,用于改善辦學設施的費用少之又少。陳舊的教學設施難以得到改善,使得一些農村中小學班級規模較大,一個班人數甚至達到80人,在倡導小班化教學的今天,人數規模大的班級無疑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落后的辦學條件必定制約著素質教育的實施,素質教育離不開相應的教學設施,大多數城市中小學都配備電腦、投影儀等先進教學設備,有豐富的圖書資源和社會活動資源,農村學校缺少這些資源就必定會影響學生接受素質教育的熏陶。
3.家庭教育缺失,家長觀念偏頗
家庭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重要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農村一些學生家長未從根本上認識到素質教育的意義,他們缺乏與孩子的溝通,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而父母要做的只是讓孩子吃飽穿暖。即便有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有一定的作用,也是著重于應試教育,覺得只要成績優秀日后便可擺脫貧窮落后。因此素質教育很難得到家長的支持,難以在農村開展下去。許多農村中小學生在德育、美育等方面有所欠缺,很多學生還存在一些心理問題,與城市學生各方面發展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4.學生自身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
大多數農村學生對素質教育認識不到位。他們理解的素質教育是另一個極端,即減少一切學習任務,可以不做作業,不考試,自由玩樂,徹底放松。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多數學生面對學業負擔,學習積極性不高,他們并沒有認識到素質教育是旨在讓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
三 解決農村中小學素質教育問題的對策
1.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轉變觀念
教師是素質教育實施的主體,目前,農村師資在數量和質量上與城市差距較大,農村教師隊伍的改善對素質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要加強農村教師隊伍自身整體素質的提高,加強農村在職教師的職業培訓和同城市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接受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其次,政府政策扶持,鼓勵接受先進教育的大學生積極投身于農村教育,為農村中小學素質教育注入新鮮血液,貢獻自己的力量。再次,轉變農村教師的觀念,只有他們的觀念真正改變了,素質教育才會有所發展。教師要改變以分數或升學率決定一切的傳統思想,將注意力轉移到素質教育中來,不把它當成一個口號,而是落到實處,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在學好文化知識的同時,努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加大農村教育資源投入
近年來,農村地區在各地區的幫扶下,教育資源已有了明顯改善,但一些貧困地區的各項軟硬件設施還是有所欠缺。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竭力加大對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科學分配和規劃教育經費,提高資金利用率,保證最起碼的教學設備,提高農村教師的福利待遇。相對較好的教育環境和可利用資源,對農村師生來說是一股促進其努力的動力,繼而才能更有效地促進素質教育的開展。
3.轉變家長觀念,促進家庭教育
加強宣傳,讓家長明白現代社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要讓部分家長意識到,孩子的學習與他們息息相關,不能對子女的學習采取不聞不問的態度,一味地將孩子扔給學校,要引導家長關心子女的學習和成長。其次,讓有家庭教育意識的家長努力轉變應試教育的陳舊觀念,不要以分數判定學習結果,全面綜合發展才是真正的有效發展,家長要正視素質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學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及時與學校聯系溝通,努力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和能力。
4.提高自我認識,努力學習
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明白學習是為了得到更多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充實自己,將來為家庭及社會貢獻一份力量。我們要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多開展如道德、科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既增長知識又發展身心。改變學生頭腦中原本對素質教育的印象,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明確學習目的,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提高民族素質,迎接21世紀挑戰[J].中國教育學刊,1996(6)
[2]李江峰.城鄉義務教育均衡與農村素質教育[J].安徽農業科學,2012(11)
[3]劉近枚、曹興宇.新時期農村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問題與策略[J].文教資料,2007(22)
[4]李森、楊正強.我國西部農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8(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