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作文的權威性使高中作文教學陷入了泥淖,一度進入畸形發展。學生寫作不是出于自身意愿,是為了“寫”而寫,作文教學也不是從學生整體發展出發,而成為一種圍著考試打轉的工具,語文的人文性無從體現。作為評判學生思維深度的重要尺度——作文,也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本文主要針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在梳理前人的研究中探討應如何更好地進行作文教學,以期發掘其對于中學語文教育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高中語文 作文教學 美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095-02
“言由心生,文如其人”,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思維方式,甚至可以推想到思維的深度及廣度。可見作文與我們息息相關,尤其是高考語文中占了半壁江山的寫作更是對學生的未來產生了重大影響。近年來關于高中作文教學研究的文章層出不窮,而且大部分是以從高考作文中反思平時作文教學的角度為切入點的。拋開高考的束縛,筆者從一名高中語文教師的角度談談應該如何進行作文教學,并提出幾點策略以供參考。
一 注重平時積累,積極推薦優秀書目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作文教學不能一蹴而就,不少教師急功近利,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只是一味地灌之如何得高分的技巧,具體到謀篇布局、邏輯結構甚至主題思想,學生成了作文訓練的機器,結果只能揠苗助長,適得其反。作為有著獨立人格的學生,他們有自身的情感、思考力和表達力,教師不應有意無意地剝奪這種權利,而應耐心地澆灌他們、尊重他們,如春風化雨般給他們以潤物細無聲的體會。教學中,教師能夠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朋友的身份給他們推薦一些文學名著,并告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有了興趣,有了教師朋友般的關愛,學生也就不好意思不認真閱讀優秀書籍了。學生開始閱讀的時候也正是他們增長見識、積累作文素材的時候。強調自由閱讀是考慮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愛好、情感體驗,教師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而不是考試考什么就教什么。教育的目的也不是要培養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人,他們應當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書讀得多了,尤其是那些經過歷史證明的經典書籍接觸得多了,學生在寫作中自然而然有話可講,有例可引,文思泉涌。
二 布置每日一記,養成良好寫作習慣
習慣的養成非朝夕間的事,尤其是良好的寫作習慣。現在的很多學生平時不注重練習,抱著應付考試的心態對待作文,更是在僵硬的作文訓練中學會了編謊話、套話來糊弄教師,出現了一大批假大空作品。這是作文教學的失敗,也是學生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這時教師應該積極引導,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堅持每天以日記的形式把一天當中重要的所見所感記錄下來,它可以是一句話,一段話,或是一篇文章,不限字數,不限內容,只是隨意創作,就像作家為了某個靈感而作那樣暢所欲言。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擺脫為了考試而寫作的思想包袱,而且容易寫出他們的真實感受。久而久之,學生自然會寫得多而且充滿情感和思想的光輝。而教師在給學生布置日記的同時自己也要堅持每天寫,并讓學生幫助監督和檢查。師生一起進行每日一記,不但對學生的寫作起到了激勵作用,更是增進了師生間的情誼。
三 啟動頭腦風暴,開展多樣讀書報告會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很多學生迷失自我,只關心分數,關心標準答案。面對考試的桎梏,他們想的不是如何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是人云亦云,寫出的文章一律大眾化,普遍化,逐漸喪失了自身的獨立人格,這是教育的悲哀亦是學生未來的悲哀。作為教師,在平日練習中可以繞過考試這一關隘,組織一些有益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開展讀書報告會,一般的報告會都是由學生輪流上臺講最近所讀的書目及心得體會,而學生對自己沒看過的書即使聽了這些簡介也難以印象深刻,更別說要從中收獲什么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讀書報告會,它可以是一場辯論賽,當然所選話題是要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也可以是一堂點評課,課上讓學生踴躍發言,發揮他們獨立的理解力和評判力。教師應當在閱讀教學的基礎上踐行作文教學,讓學生的輸入型語言轉化為具有個性魅力的輸出型語言,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四 聯系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獨立評判力
這里說的閱讀教學指的是課文篇目的學習與賞析。現在已經有許多關于教材如何選編優秀課文的文章了,重要的是教師如何用現成的課文指導學生進行閱讀。首先教師要避免傳統教學中對一篇文章從語言文字講到布局立意,把一篇篇美文肢解得支離破碎,更是以自身閱讀和所謂的標準答案代替了學生閱讀,學生學起來毫無美感,只會加深對語文的厭惡。新課改一再強調要將“以學生為主體”的這一理念運用到實處,那么教師何不在閱讀教學中做到這一點呢?在課堂中創造一個展示學生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在其間能夠快樂地閱讀、自由地閱讀,摒棄前人對課文的已有理解,用自己的眼光來思考問題,尋求答案。在閱讀和思考后,教師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評論,學生可就文章的思想內容或藝術手法說說對課文的理解,關鍵是要鼓勵學生勇于指正文本,超越文本。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真正具有評判力的獨立
五 強調生活體驗,時時滲透美的教育
美育是當代語文教學討論最熱烈的話題之一。高中語文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育成功踐行的重要載體。而作為體現學生表達力的作文來說,則是學生個體對美的感受及領悟。生活是寫作的重要來源,作文教學如果離開了實際生活,那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根據范本寫出一堆套話、空話,而且千篇一律,長此以往,學生寫作能力不但得不到提高,教師也會因此產生審美疲勞。如何改進這一情況呢?聰明的教師就會在課堂中時時提醒學生關注日常生活,關注身邊的人和事,以欣賞的角度來對待自己的生活,從而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和享受美。記得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充實,才會表達出、抒發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來。”所以教師不僅要在日常教學中給學生灌輸美的思想,更要在作文教學中盡量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來讓學生進行自由發揮。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外延,教師除了在課堂中教育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還要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和領悟力。如經常組織一些關于景物描寫的實地寫作,抑或是根據生活中的事例開展模擬課堂,用情景再現法讓學生進行即興創作。總之,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一點一滴地積累生活、情感以及思想,堅實寫作基礎,提高寫作素養。
作文教學通常被分為命題、指導、批改、講評四個環節。作為作文教學熱身運動的閱讀設計這一環節在于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美文,體會創作的樂趣,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進而明確寫作的目的。有了目標和參照物,學生便開始用日記的形式進行初步嘗試,在嘗試中感受快樂,使這種嘗試逐漸演變為一種寫作的好習慣,這是作文教學的練習環節。學生會讀會寫后,教師還要乘勝追擊,通過開展讀書報告會、辯論賽等形式,給學生實地作戰的機會,學生盡可以利用平時的閱讀和寫作積累說心得、談體會、悟真諦。這也正是作文教學的實踐環節,也是最重要的、貫徹始終的一個環節,就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學,提醒學生不忘生活中的美,捕捉美,探索美,進而擁有一個“美”的人生。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作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特點和興趣,在增強興趣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寫作潛能,形成他們自身的寫作技巧與寫作藝術。只有當學生自己愿意動手寫時,才能寫出他們的真情實感,也才能真正做到以文度人。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