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很多高中新生在剛入學時對高中數學學習感到很不適應,具體表現為感覺內容枯燥、難度大、學不懂。究其原因在于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上有許多根本性的變化,學生在短時間內難以調整和適應。因此探索初高中數學如何有效地進行銜接,在整個高中數學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初高中數學的差異 銜接教學 問題 原因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145-02
一 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的具體問題與原因
在教學內容方面,新課改后,初中數學弱化了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等重要基礎,直接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高中后,學習相關內容遇到很大困難。另外,就高初中學習知識比較來說,高中新教材融進近代、現代數學內容,精簡整合傳統高中數學內容,與現行教材相比,教學內容增多,教材明顯變厚,與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的課程相比,其教學容量和教學難度大為提高,而高中新課程的課時數比現在減少。這就形成了教學時間少和教學內容多這樣一種矛盾。
在教學方法方面:初中強調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多是教師講,學生學;而高中則更強調探究式學習,更注重知識的系統傳授和能力的提高。
在學習方法方面:初中側重機械記憶,機械學習;高中則更多地強調分析、理解、判斷、歸類學習,更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對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進行及時調整。
在學生準備狀態上來說:經過緊張的初中會考之后,大部分學生從心理上對學習比從前松弛了很多。中考在6月初結束,而大多數高中學校開學時間是在9月初。那么這段時間內學生很容易出現一個漫長學習“空白”期——即幾乎不學習的狀態。學生在經歷一段長假期后,就算腦中有物也一下調用不起來。這也導致了學生沒有了之前如魚得水的輕松。
在能力要求方面,初中數學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而高中數學則非常強調抽象思維能力。這就是涉及學生的思維方式轉變的問題。從形象思維能力快速地轉變成具有抽象思維能力,這就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解決上述困擾,必須做好不同學段間的銜接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高中新生時,要認真研究初高中數學的共性與特性,按照高一新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結構,設計出指導學生高效率學習的有效方法,設計一種科學的教與學的方法,以使學生適應新教材,使學生不僅達到“學會”而且實現“會學”的轉變,順利完成初高中數學銜接學習。
二 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的內容和功能
內容方面:銜接教學內容應包含初中知識的復習,銜接過渡知識的復習和拓展,高中數學的基礎輔助性知識等。在知識的二次學習過程中,同時對學生能力培養進行新的定位,具體內容主要遵循教育部審編的銜接教材。內容包含以下章節:第一章數與代數(代數式、因式分解、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與不等式、二次函數的最值、簡單的二元二次方程組)、第二章空間與圖形(三角形的四心、解三角形、正多邊形與圓、圖形的變換、圖形的證明)。
要求和功能方面:為了使學生能適應高中數學學習,并幫助其轉變學習方式和方法。在知識、技能、方法、習慣、興趣等方面做好準備。
三 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的開展建議
1.指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
高中學生與初中學生相比,注意力更加集中,自覺性更強,他們善于閱讀分析,樂于自行鉆研。所以在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中,指導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使學生對所要講授的內容提前在頭腦中形成興奮點,真正做到帶著問題聽講,可以明顯地提高教學效率,適應強度較大的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
2.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
高中學生與初中學生相比,認識事物更加全面,他們善于分析思考,勇于質疑探索。因此,在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中,讓學生完成必須深入思索的問題,并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可以增強學生思維的科學性和批判性。
3.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高中學生與初中學生相比,學習目的更加明確,獨立意識更強。從而在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中,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4.營造體驗成功的機會
高中學生與初中學生相比,更加自尊自愛,對成功充滿信心。根據這一特點,在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中,通過嘗試問題的解決和目標形成問題的完成,使每個學生均獲得成功的機會,體會到勝利的喜悅,以激發學生不斷進取的欲望和信心。
四 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的能力培養
1.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習過程中,學生要認真地閱讀學習課本,同步完成嘗試學習問題,這無疑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了與課本標準語言的交流,促進了學生數學語言水平的發展,增強了數學語言的理解力,提高了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進而有效地促進學生數學語言水平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提高了合乎邏輯、準確地闡述自己的數學思想和觀點的能力,從而也就能避免出現那種不能正確、有序、邏輯合理地書寫解題過程等的問題。
2.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在學習中,學生會遇到一個一個的嘗試問題由他們去解決,同時學生在教師所創造的問題情境中參與歸納發現新知,建構知識體系,從而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
3.注重提升學生認知能力
學習是一個包括諸多認知因素的心理活動的過程,閱讀自學和解答嘗試問題過程中,學生要不斷地同化和順應新的
數學概念、術語、符號,不斷地進行假設、預測、檢驗、推理、想象,不斷地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認知能力便能得到有效發展。
通過對學生這幾個方面的學習鍛煉,學生對高中數學學習有了一個整體的認知和把握,樹立對高中數學課程的新認識,并形成一種自學、互學和聽講的全方位立體化的學習新模式,使學生感受到高中數學不可怕、不難學。
雖然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確實存在很大的困難,但是只要教師認清問題,把握目標,選對教學方法,因材施教,認真落實,相信高一學生能很快地熟悉高中數學學習的特點,從而真正提高高中數學的學習效率。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