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角色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實踐社會道德行為的機會,在內容健康的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角色扮演,模仿生活中人們的行為準則,學習待人接物的態度;也可通過圖書、電視電影、日常生活、勞動等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關鍵詞】角色游戲 交往能力 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164-01
幼兒社會性教育已得到廣泛的重視,幼兒時期的交往不僅能促進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同時,對孩子的成長也極為重要。在社會性交往過程中,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過交往,能使幼兒了解和認識人與人、社會之間的關系。因此,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不僅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質的迫切要求。交往,是指兩個以上的人為了交流有關認識性與情緒評價性的信息而相互作用的過程。簡言之,人際交往就是在社會生活活動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意見溝通,信息情報交流與相互作用的過程。
幼兒生性愛玩好動,而游戲正是一種集自由、興趣、需要、快樂、滿足于一體,以幼兒為主體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兒童好游戲乃是天然。”他還強調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給予幼兒練習、實踐的機會,而這種練習的最好機會是游戲,特別是角色游戲。
一 角色游戲活動的作用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角色扮演,運用想象,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角色游戲活動對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作用有:
1.角色游戲為幼兒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環境
幼兒最喜歡游戲,在愉快、自由、良好的心理環境中,孩子們之間的交往更加自然,交往的主動性增強,交往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和表現。
2.角色游戲為幼兒的交往提供了廣泛的交往范圍
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模仿社會反映生活,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學習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習與人協商、謙讓、合作、分享。因此,角色游戲中各種角色關系的存在,將促使幼兒廣泛地接觸他人。交往范圍的擴大,有利于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和鍛煉。角色游戲比單純的教育活動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積極交往,減少消極行為的出現。
二 實際教學活動中可用的途徑和方法
幼兒在具有較復雜的人際關系的角色游戲中,不斷地修正自身存在的與群體需要相存的行為,學習和掌握良好的行為方式、行為準則,以使自己適應群體、適應他人,這樣就會增加幼兒的積極交往行為,減少行為問題的出現。那么,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可通過哪些途徑和方法呢?
1.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生活體驗
角色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實踐社會道德行為的機會,在內容健康的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的角色,反映著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交往關系,模仿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行為準則,學習待人接物的態度。也可通過日常生活、勞動等豐富幼兒生活經驗。
2.為幼兒提供時間、頭飾、服裝、玩具等
玩角色游戲是幼兒最感親切、最自然的游戲,應該為幼兒提供適當的時間,并盡可能為角色游戲活動的自然開展創設環境條件,如場地、頭飾、服裝以及可能用到的玩具。
3.觀察游戲中幼兒表現,適時教育和引導
大班幼兒游戲的獨立性、集體性增強,教師圍繞發展幼兒相互交往能力的適時、正確指導,能加強幼兒角色之間的聯系和交往。另外,共同的游戲意愿可將幼兒聯系在一起,有助于發展正常的交往關系。
三 實際活動中的成效
在角色游戲活動中,幼兒的體力、智力、能力、行為、性格等方面的特點均會充分而真實地表現出來,這是教師了解幼兒和進行個別教育的極好機會。
1.為幼兒提供了實踐社會道德行為的機會
同伴間的反饋、支持、鼓勵、合作、管理都在他們之間明顯地表現出來,并對他們的行為產生影響和制約,促使他們能夠按照社會的要求塑造自己,使自己能適應集體生活。而角色活動則為幼兒的合作交往提供了條件,是學習交往的有效途徑。
2.促進了幼兒日常生活中與人交往的能力
通過有意識地豐富各種角色游戲活動,如請家長在休息時間陪孩子看圖書、電視電影,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愛勞動等,為孩子們創造了發展交往能力的空間。通過角色游戲活動,我班孩子的交往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一些基本的與人交往的禮貌用語已在孩子們扎下了深根,連最不愛說話的孩子對禮貌用語也能運用自如。在角色游戲中學到的與人協商、謙讓、合作、分享的精神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來,促使幼兒廣泛地接觸他人。交往范圍的擴大,不斷提高和鍛煉著幼兒的交往能力。
總之,角色游戲活動對發展幼兒自主是非常有利的。要切實開展角色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讓幼兒真正成為有德的世紀新人。
參考文獻
[1]霍力巖、雷玉華、張燕.幼兒的交往[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
[2]姚梅林.幼兒教育心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