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幼師舞蹈教學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得到較大突破,傳統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的改變,舞蹈教學關系的和諧,舞蹈教學舊觀念的改革等,均根據舞蹈教學的基本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進行創新、完善,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與此同時,也不斷地充實了教師的發展空間,落實新課改的教育方針。
【關鍵詞】教學改革 舞蹈教學 審美 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175-01
舞蹈以極強的感染力、美好的意境、生動的形象、優美的形體深受人們的喜愛,它的主要表現手段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人體動作,從而將社會生活反映出來的藝術形式。從教育的視角出發,舞蹈還能夠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的發展,激發學生認識美、表現美的情趣,與此同時,舞蹈還是一種美育形式,便于學生理解及接受。一方面,舞蹈塑造了人體的藝術,展示出人體美;另一方面,通過肢體動作,舞蹈將人對真善美的追求完美地表現出來。舞蹈藝術可以促進學生心靈發展。但在傳統幼師舞蹈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低估了學生的能力,不重視學生的主動性,重技能訓練,輕視學生的自由活動空間。過分重視訓練技能,不但達不到培養學生認識美、表現美的目的,還打壓了學生對舞蹈藝術的濃厚興趣。對此,進行改革是十分重要的,要將陳舊的教學觀念打破,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創建新的舞蹈教學理念。
一 轉變舞蹈學習、教學方式
為了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得到體現,應提升、張揚學生的創造性、能動性以及自主性,舞蹈課堂教學的任務就是如何轉變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方式。
1.學習方式的改變
要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學會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教師正確的講解和示范,可直接呈現出學習內容。在學習表演體驗式的過程中,舞蹈的學習能夠促使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和身心,而不是呆板的動作訓練。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調動學生的舞蹈學習興趣與感官參與。
2.教學方式的改變
在新課改教育方針下,教舞蹈時,應避免動作的機械重復。在枯燥的動作重復后,會分散學生注意力,久而久之失去對舞蹈學習的興趣,更談不上到位的舞姿和情感的表達了。對此,教師應根據舞蹈教學的規律及學生心理特點,通過情境的設置等方法,讓學生融入愉快的舞蹈學習氛圍中,發自內心地通過舞蹈來抒發情感。例如:在教學《小鳥飛》的舞蹈時,教師可先設置情境,小鳥在樹林中歡快的飛翔、嬉戲等,用故事情節串聯起舞蹈,這樣就能夠幫助幼兒完成舞蹈動作。
二 樹立新舞蹈觀念
教育觀念指導著舞蹈教學,因此,改革教學的關鍵任務就是新教育觀念的樹立。舞蹈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既能夠塑造學生外形美,還能夠充分發揮出健身的作用。中職幼師專業舞蹈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而只注重動作技能的聯系。教師應遵循藝術審美教育的規律,著手于舞蹈美育作用,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讓學生在舞蹈中體驗到快樂,增強自信,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例如:教師在給幼兒教新疆維吾爾族舞蹈時,首先應要求學生們掌握圓肩、聳肩、柔腕等舞蹈基本功。而學習該舞蹈的目的除了讓學生們體會舞蹈的魅力,還要讓學生們練習動作的過程中感受新疆美麗的人文特色,通過情感的釋放和體驗,達到理解、追求美的目的。
三 和諧舞蹈教學關系的構建
在開展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通過交流,增進情感,使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舞蹈帶來的快樂,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實現了師生共同發展、相互啟發的教學目的。
1.教師舞蹈水平的提高
為了建立和諧的教學關系,為學生們提供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水平。在教學中,以生動的語言、親切的態度、優雅的舞姿博得學生的尊重及好感,激發學生對舞蹈學習的興趣,將學生帶入藝術體驗中,感染情緒、陶冶情操。教師要以自身人格魅力對學生形成影響,從而營造出和諧的師生舞蹈教學關系。
2.自主學習環境的營造
為了和諧教學關系,教師應給學生營造自主舞蹈學習氛圍。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們在實行統一標準的情況下,還應根據學生個體差異,給予個別指導,告訴學生們不要太過于在乎學習舞蹈的結果,而應把注意力放到練習舞蹈的過程中。例如:在給學生們教舞蹈動作《小鴨》時,在以統一標準要求學生的同時,也應根據學生自身不同的特點,給學生自己選擇動作的空間。這樣,雖然教學要求相同,但是小鴨卻各有特色,在展示了學生們個性的同時,還給予了教師新的啟發。
四 結束語
新課改形勢下,舞蹈教學應從實際出發,根據幼兒自身特點,不斷優化、創新舞蹈教學,彰顯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對學習舞蹈的興趣及情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每一位學生都體會到舞蹈帶來的快樂與美麗,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婷婷.關于幼師舞蹈教學中節奏感的培養的主要策略的探索[J].大眾文藝,2012(20)
[2]林秋月.“做—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在中職幼師舞蹈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3(6)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