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教物理教學要與探究性學習結合起來,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探究運用物理知識于實踐的能力,為專業課程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基礎。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 職業教育 物理教學 嘗試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184-02
當前,從事職教的教師都知道,職教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生結構和層次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職教各科課程教學難度增大,對物理教學而言,難度更大。學生對物理課的學習存在種種困難,因此,教職物理教學工作應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筆者從教多年,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了探究性學習的嘗試,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 探究性學習的含義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的學習方式有被動接受和探究發現兩種。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它源于薩奇曼對于獨立學習者發展的信念。他認為:科學家用來解決問題,探究未知的理性方法可以傳授給學生。其探究模式旨在使學生通過積極參與科學探究過程,模擬科學家解決問題的方式,使學生體會科學家如何面對疑難情境,學會搜集和處理需要的數據、資料,最終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從而獲得在真實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職教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物理教學不能因材施教
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之前,對豐富多彩的物理世界的認識各有差異,特別是當今的中學生由于脫離生產生活實踐,在感性認識方面相對較差,傳統的教學模式按相同的知識量,相同的速度進行教學不利于因材施教,難以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
2.物理教學以理論為主,忽略實踐操作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而實驗教學又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職教開展物理實踐操作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的問題,一是受客觀條件制約,致使實踐操作不能正常開展;二是教師、學生對物理實踐不夠重視,使物理實踐不能正常開展;三是有些教師因思想上對實驗教學重視不夠,從而不愿意鉆研實驗教學方法,導致實驗教學方法單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3.物理教學仍停留在教師講、學生學,忽視素質教育的階段
有些教師只重視授課,不重視對學生動手動腦素質的培養,壓制了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不斷創新的能力。
三 探究性學習在職教物理教學中的嘗試
在職教物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師必然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教師在探究學習中的地位如何?怎樣才能發揮引導作用呢?
1.合理引導探究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是獲得知識的內驅力,它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與效果。沒有探究性興趣,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也就失去了創新的意識,因而,要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自主深入探究的意識,不斷提高探究的水平。
2.創設科學探究的情境
創設合理的物理情境來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教學手段。它的特點在于通過創設的物理情境,讓學生自然地投入到所研究的物理問題中,關注物理問題,積極開動腦筋,主動投入探究學習,教學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如學習《力》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先講述一個關于物理學家牛頓的小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學習《氣體壓強》這一章節時,可以講述“馬德保半球實驗”的故事,同時可以讓學生想想自己家中平時粘在玻璃上的掛鉤為什么掉不下來?通過這些有趣的故事和現象,學生會自發地對問題產生思考,這樣便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更好的投入到探究學習中。
3.注重實驗教學
職教物理教材中的有些探究實驗,學生是可以自己動手操作的,如果再配合教師的指導,講授的教材內容可以得出更為系統的知識結論。如學習《加速度》探究式教學的設計思路:課前要求學生設計一個測速度的實驗方案,上課時使用多媒體課件;火箭升空、汽車停止、小球運動等讓學生感到物體有速度,速度在變化;速度改變有快有慢。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的指導學生針對具體問題進行探究實驗或模仿演示實驗,使學生帶著好奇,帶著問題進行認真觀察、思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實驗發現物理規律,這樣既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讓他們體會到了探究學習的樂趣。
4.加強分組實驗,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
在教學中,分組實驗多以測量性、驗證性和實用性實驗為主。要提高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效果,學生必須在教師的積極指導下獲得物理知識,進行探究。如在電工實習中,線路板上裝接元器件多、工藝要求多、標準高,針對這一情況應對實習的每個環節進行嚴格要求。因此,設立恰當的評分標準尤為重要,評分標準的制定應立足于操作技能的標準化和規范化,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獨立操作的能力及嚴謹踏實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