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調查表明,人才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是需要有新知識、高技能與良好品質的人才。中職學校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畢業生要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須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加以改革。
【關鍵詞】職中 模具專業 畢業生 就業調查 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186-02
近年來,中國模具工業高速發展,對模具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也成為熱門專業,各地不少高職學校都開設了該專業,競爭非常激烈。筆者對最近幾年附近地市的模具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做了一些調查,發現情況不容樂觀,具體分析如下:
一 專業對口狀況
根據對職中模具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追蹤調查顯示,目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畢業生就業中專業對口的大致在20%,其他的畢業生有的在流水線做生產工,或者轉行做其他職業。這個數字與期望值相差比較多。是什么原因使得這些學生不能進入模具行業呢?其中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方面:
1.中職生就業中本身存在的問題
第一,定位不準確,對待預期望值過高。首先,中職學生沒有把自己的位置擺正,沒有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只是一名初出校門的畢業生,從事的職業及崗位應是生產第一線,所做的工作必須從最基層做起。其次,對自己的專業技能估計過高。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技能畢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崗位是你暫時難以立即勝任的。這就是為什么畢業生到任何一個正規單位之后都要進行一段時間培訓的原因。再次,對所學專業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特點及性質了解不夠,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第二,吃苦精神不夠,嬌氣太重,沒有上進心,特別是獨生子女和家庭條件相對較好的同學。再加上家長比較溺愛遷就自己的孩子,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受苦,這樣更容易造成學生就業后情緒產生波動。
第三,年齡偏小,心理不成熟,為人處世的能力較差,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同學們走出學校面向社會,大多只有17歲左右,社會閱歷很有限,禮儀、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不善于溝通,缺乏團隊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同學表現出我行我素的個性。
2.企業對模具人才的需求與畢業生的知識技能結構之間存在著差異
第一,企業所需要的學生要具備較好的思想品德,規范的行為習慣,能吃苦耐勞,有較強的組織觀念和服從意識。很多單位都愿意選擇農村的學生,因為農村學生相對比城市學生吃得苦、勤快、好管理,服從意識強一些。老板把工作態度看得比專業知識更重要。他們認為一個人的知識技能可以通過培訓提高。
第二,企業所需要的學生要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熟練的技能,最好是一進廠就能上機工作。許多企業希望招到技術過硬的中高級技工,這些人才的薪酬都比較高,如專業的模具設計人才一般月薪3000元,數控加工人才月薪3500元左右,熟悉設計、加工、造型整個操作流程的高級工月薪達到5000元以上,而其中技能比較好的人才月薪過萬元也不鮮見,如我們學校有位曾經獲得過自治區技能大賽數控車二等、三等獎,又留校工作了一年多的學生出去工作后每月基本工資就達6000~7000元。
職中學生剛走出校門,掌握的只有學校里老師教的一點知識與技能,未必能與企業的要求相符。如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數控系統是法拉科,但是目前不少廣東的小企業使用的是廣州數控,使得學生有些無所適從,這對就業有相當大的影響。
二 職中學校的改進措施
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為對職校模具專業的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需要改進。
1.職中學生培養模式
第一,依托企業,專家辦專業。職中學校對開辦模具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可能性要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與論證,并形成可行性分析報告。根據學校建設需要適時調整專業指導小組人員,制訂學生培養方案,確定專業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制定詳細的教學大綱。
第二,堅持校企合作,產學結合辦學模式。(1)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廣泛與各地企業聯系,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在真實的工作崗位上培養學生,為學生積累實踐經驗,增強專業操作能力、動手能力及就業競爭力提供條件。(2)積極開展新應用技術咨詢和推廣。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到校為師生講解行業新知識、新工藝及發展方向。派教師到企業實習學習等。(3)產學研相結合。與企業聯合辦廠,將學校實訓車間辦成生產型教學實訓基地,同時具有為企業加工產品、設計產品和培訓人員的能力。
第三,加快“訂單式”培養建設步伐。本專業自開辦之日起與企業有著緊密的聯系,隨著專業規模的擴大,與企業的聯系不斷加強,為企業量身定做,“訂單式”培養人數要逐年增多。
2.改革職中的教學方法
第一,盡量構思有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有興趣學知識、學技能,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如設計一個類似于變形金剛那樣的機器人,不一定要很復雜或者能像真正的變形金剛那樣能自動行動,只需有類似的形狀以及能像玩具一樣手動動作就可以了,以此作為一個項目或者最終目標,在制造這個機器人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各種知識,如制圖、毛坯計算、鉗工、模具設計、車工、數車等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
第二,加強思想品質的教育,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抓緊有限的時間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以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嚴格遵守校規校紀。好的單位,他們的規章制度肯定很嚴格,如果學生不能適應,輕則扣工資,重則除名。
第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平時養成認真完成作業,一絲不茍地搞衛生等習慣,實際上就是為了學生今后在工作崗位上能夠做到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工作。
第五,加強熱愛班集體教育。要做到愛崗敬業,熱愛自己的單位。只有愛崗,才不會下崗,只有敬業,才不會失業。
參考文獻
[1]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2003年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EB/OL]. http://jwpd.hcit.edu.cn/file/
index.asp?FileName=2004323152841
[2]單嵩麟、張成銘、王武林等.對兩年制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5(2)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