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抒丹
摘 要:本文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藝術實踐總結歸納了聲樂教學中應遵循的九大教學原則:教學整體性、啟發創造性、理論聯系實際、教學有序性、師生教與學的協同性、積累與熟練、反饋調節、因材施教、教學最優化等原則,闡明了聲樂教學與演唱的藝術規律和特點、聲樂教師與學生的教學相長等教學作用,以及演唱與教學所應達到的最高藝術境界和標準,有利于更好地進行有效的聲樂教學,共同培養合格的藝術人才和教育工作者。
關鍵詞:整體性 有序性 奧爾夫教學法 鈴木教學法 柯達伊教學法
我們知道,聲樂教學和其他學科教學共同之處,是通過教師一定的教學形式和手段,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這里包含兩方面:如何“教”與如何“學”。無論哪一門學科的教學都不能完全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教”,學生的任務就是“學”,學生應在教師的調動和啟發下,在知識的海樣里更多地汲取豐富的“營養”。因此,為了培養出具有高素質、全面發展型的人才,我們聲樂教師應在自已的崗位中嚴格把握以下幾項教學原則:
一、教學整體性原則:
首先,聲樂教學要求教師與學生的主動積極配合,發揮教師是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整體進行教學活動,因為聲樂教學活動本身具有整體性,所以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多、更全面,除了教師要有一定的聲樂歌唱理論支持,還有有唱、彈、講、實踐等多種技能,以及組織,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能力,并且要有較強的教學技巧和講授方法,使學生在演唱中身心、藝術、技術都得到全面提高和修養,不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還不斷提高掌握和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其次,教師應使聲樂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容與科學的演唱方法相統一,使德育、美育于教學中,不僅使學生的身心發展與教學整體性得到了統一,而且使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與演唱作品的思想性也得到了統一,從而實現了傳授知識與發展學生的智能以及培養非認知因素的相統一。
二、啟發創造性原則:
“對于一個教師來講,把自己的音樂處理強加給他所有的學生是個巨大的錯誤。從學生發展的早期起,在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解力、不斷改進學生的趣味和風格感的同時,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個人的創造性”。(伊萬·加拉米安語)。這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目的之一:“為創造性而教”。聲樂教師應不放過每一次教學機會,積極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歌唱實踐中得到新的知識,并在實踐中使知識技能得到鞏固、提高和升華,因此在全面規劃每個課堂所應完成了教學任務中,啟發誘導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把作品認真細致地進行藝術處理,創設藝術情境,完美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并在全身心演唱中獲得心靈的凈化和美的享受。例如,國際上運用較廣的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鈴木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等,都是寓教于樂的教學典范,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大膽推陳出新。
三、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再完美的藝術表現仍離不開基本的理論指導,要重視加強基本理論知識的教與學,據聲樂教學的內容和任務,積極發揮學生的優勢,揚長避短,為學生創造藝術實踐機會,發揮學生獨特的演唱風格、特點和藝術實踐能力。在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為人民服務的藝術宗旨下,還要把學會的知識和能力用在傳播藝術、提高人們欣賞藝術的能力上,采取多種有效的傳播方式和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在不斷提高、完善學生的文化修養、藝術修養、音樂與情感的表達能力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創美能力。
四、教學有序性原則:
首先,要把握好教學內容的序,循序漸進地教與學。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進行。其次,要把握好教學過程的序。聲樂教學大綱和教材具有系統性和連貫性,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在實踐中逐步提高和不斷充實。再次,要把握好學生學習的序。嚴禁教學中拔高現象,學生往往憑興趣和愛好的學習,教師需要耐心說服教育,從教學規律和基礎出發,不斷積累大量風格各異的作品,還重視要求演唱的質量,把握作品精髓,使達到的藝術效果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現力。
五、師生教與學的協同性原則:
第一、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教書還要育人,應多關心學生,了解他們的情感和身心變化,建立親如手足、情如父母的新型師生關系。對于那些貪玩、自主性差的學生,教師不應持聽之任之,應多耐心勸導,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樹立遠大理想,珍惜學習條件和機會多掌握幾門技能,為將來儲備資源和能力。第二,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科學安排時間和練習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第三,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學相長,建立活潑、生動的聲樂教學雙邊活動,改進教學內容和形式,創立無權威性的學習環境,教師克服主觀、武斷、生硬、居高臨下的教學態度,盡可能地多讓學生積極參與,允許不同想法和藝術處理,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和設想。第四,教師是為學生而存在的,教師應加強師德修養,增強服務意識,努力成為學生所期待的良師益友,學生也應該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尊重教師的勞動。改變“填鴨式”教學模式,變老師“要我學”為自覺的“我要學”。教師要有很好的資源儲備和舞臺實踐閱歷,以靈活多樣的手段和方法,使學生在整體教學過程中注意力集中,情緒高漲,氣氛活躍,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要不斷出“新”,引起學生們的興奮點和求知欲。
六、積累與熟練的教學原則:
聲樂教學是個逐步積累、不斷成熟的教學活動,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充實自己的藝術積累,從不同的教學成果中總結出好的教學方法,積累更多更豐厚的教學經驗,尤其是聲樂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舞臺實踐能力和一定的鋼琴伴奏能力,如意大利的巴拉、吉諾·貝基、我國的沈湘、周小燕等都是集演唱與教學于一身的“雙料”大師。之所謂“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具備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師可以使“言傳”與“身教”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教學更具藝術魅力,更令人信服,好的示范作用不僅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有力的手段,還能使教師從純理論講解中解放出來。學生通過聆聽教師的范唱和對作品的藝術處理,可以比較直觀地感受音樂,體會歌曲的藝術魅力所在,盡快掌握和演繹作品深層次的藝術內涵,使歌唱達到最高藝術境界。
七、反饋調節的教學原則:
《學記》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地;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這是說,一方面,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知道自己的不足,從此反省自己,努力學習,教師同時要善于通過多種渠道,及時獲得學生學習中的各種反饋信息,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施教而知自己尚有不明了的地方,不斷充實和拓展自己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從學生那里獲得反饋信息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發揮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那種認為“學生只是個消極的接受者,就好象是罐子,等著教師用知識把它裝滿,這樣的看法是絕對錯誤。教學是個活生生的互相起作用的事,是互相學習。”(梅紐因語)。總之,聲樂教師的修養越全面、知識結構越完備,越有可能成為聲樂教育家,越有可能培養出大量優秀的聲樂人才和教育工作者。
八、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因材施教”是指對不同能力、志向、品德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古人云:“君子之教人,或引之,或拒之,各因其所方者成之而已”。我們聲樂教學是個性化教學,更應因人而異,因人而教。針對學生不同條件、存在不同的問題,教師要有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解決。例如,針對個別學生平時表現較好,可到了諸如考試等關鍵場合就發揮不好的現象,糾其原因是心理素質較差所致,因為平時見人就靦腆,一到公共場合更是“抬不起頭”。對此我們老師應多與學生談心,開導學生,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所在、認識心理因素對聲樂藝術表現的重要性,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大膽表現,讓學生懂得“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創造機會多鍛煉學生的適應力。因此,針對不同學生的“病癥”開不同“藥方” 的因材施教是我們聲樂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原則。
九、教學最優化的原則:
我國的音樂教學大綱規定:“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有著重要的作用”決定了聲樂教學中必須遵循教學最優化原則。首先,教師必須綜合規劃教學任務,使教學具有科學性,即一方面聲樂教學中所傳授的知識和技能必須是科學的、可靠的,不允許模棱兩可,更不能以繆誤代替真理;另一方面教授的方法、方式和手段是科學的、有條理的,全面規劃好教學內容和任務,使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地循序漸進地接受新知識。其次,全面地考慮教學中各個因素,針對不同聲音條件,不同聲樂程度的學生,有側重地為學生解決不同的問題,既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又通過啟發、誘導學生改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在不斷學習中學有所得。再次,教與學的活動應緊密配合。聲樂教學是思想性和藝術性最強的一種教學活動,歌曲的深刻思想內涵和鮮明的藝術形象可以在教學每一個環節中體現出來,教師應在講解、范唱、教唱的過程中,通過歌曲的藝術形象感染學生,使思想性寓于藝術性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北宋的二程和明代的王陽明都十分重視童子進行歌詠舞蹈的教育,認為“可以順導其志意,調理其中性情”,潛移默化。孔子也曾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陽》)可見,寓教于樂在聲樂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它可以使教與學的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共同完成好教學活動。
綜上所述,教學原則是根據教學目的、任務和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規律,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生理、心理特征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具有指導意義,它是進行教學工作的客觀依據。這些教學原則互為條件、緊密聯系,使教師有組織、有條理地進行教學活動,我們聲樂教師要尤為重視,積極貫徹于教學活動中,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高水平、全面發展型的藝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朗.聲樂教育手冊[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2]吳躍躍.音樂教育協同理論與素質教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薛良.歌唱的藝術[M].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8.
[4]【美】杰羅姆·漢涅斯著,黃柏春譯.大歌唱家談精湛的演唱技巧[M].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