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丹
摘 要:民間美術與現代設計教育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學會了一種有效利用民族文化資源開拓創新的思路,更是以思考來踐行的一種過程。本文以福建高校教學實例總結了平面設計對民間美術借鑒的主要途徑;分析了當下國內高校平面設計教學存在的顯著弊端;并探索了福建民間美術介入平面設計專業教學的新方法。
關鍵詞:福建民間美術 平面設計 教學方法研究
民間美術——中國本土文化中最具表現力的造型語言,其在設計課程的成功介入,不僅是引導學生對中國藝術審美理念和藝術精神的領悟,更重要的是通過民間美術中傳統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加深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現代意義的認識,使他們學會了一種有效利用民族文化資源開拓創新的思路,真正實現了思考中的踐行。
一、平面設計教學對民間美術的借鑒途徑
民間美術在象征性、寓意性、空間聯想等造型方式上與現代平面設計有著廣泛的聯系,綜觀現代設計對民間美術元素的借鑒應用,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形式的借鑒與轉化
民間美術的主題來源于原始宗教、圖騰、神話、傳說等內容,經過象征意義的轉移和擴展,具有了更多的審美因素,并同人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融合在一起。 因此,民間美術的造型具有實用與審美并存的特性。現代設計主要是借鑒民間美術造型的原理與形式,突破常規造型方式,形成民間美術造型的現代運用。
民間剪紙工藝作為傳神達意式的變形藝術是富有中國特色的獨特景觀和寶貴財富,其造型觀對現代設計的深遠影響難以替代。我們以福建高校教師指導的學生作品為例: 圖(1)《婚鞋出招——鏡花水月》招貼設計將中國式婚鞋形象與民間剪紙的鏤刻手法、主體色彩巧妙結合,將兩種互不相干的對象,通過共用的色彩、造型和女性使用對象緊密相連,凸顯了喜慶、傳統的主題氣氛。另外,設計師利用剪紙藝術鏤空剪刻創造出來的多層次立體效果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也比較廣泛。
圖(2)《風獅爺系列設計》將閩南用于鎮風止煞的辟邪石雕風獅爺形象藝術處理后運用于賀卡設計、請柬設計、書籍裝幀、T恤印刷中,鮮活的形象與色彩傳達的傳統文化語境為設計增加了無盡的意味。圖(3)《泉州巫罄手工燒肉粽包裝設計》的靈感來源于泉州傳統工藝“提線木偶”,從提線木偶的操縱方式中獲取包裝提帶方式的靈感,使該產品包裝富有玩具功能。而包裝本身圖案則使用傳統剪紙圖形與歐式底紋結合,兩種民間美術元素的介入凸顯了產品的手工特點。
2.情感聯系法
民間美術不僅具有極強的藝術特點和豐富的表現形式,其造型、色彩往往承載著深刻的寓意。 在深刻理解設計主題的基礎上,通過延續民間美術的寓意和象征意義,可以更好地賦予設計以美好的情感和內涵。
我們以莆田長壽面包裝設計圖(4)為例。莆田長壽面,又稱“媽祖面”,其出現源于“海神”媽祖。莆田漁民在出海之前,其家人都會為其煮一碗媽祖面,以祈求出海捕魚平安歸來。隨著媽祖信仰的不斷傳播,媽祖面逐漸成為莆田平常人家的一道主食。媽祖面寓意吉祥,每年初一、十五吃上這碗面,寓意一年平平安安。福建武夷學院學生設計的長壽面包裝中心是剪紙媽祖形象,周圍環繞著象征團圓和美的團花圖案,素雅古樸的篆書壽字底紋、象征海洋的水紋與艷麗的主體圖案形成鮮明對比,互相襯托。象征富貴的牡丹綻放在媽祖圖案兩側、象征長壽的菊花圖案對稱點綴包裝盒四角。包裝圖案、色彩采用典型的中式對稱布局,小小的包裝盒被民間吉祥元素裝點得古雅穩重、鄉情濃郁,讓人愛不釋手。
泉州師院學生作品《閩南文化立體剪紙》圖(5)把中國傳統剪紙與閩南特色文化——“泉州花燈”相結合,運用立體構成原理和相關表現手法,使傳統剪紙成為表達觀念的途徑,同時具有美化裝飾效果。其中《喜從天降》、《鯉魚跳龍門》、《歲歲平安》三款設計都是借助傳統圖案的既定寓意與現代設計的完美結合,傳達出喜慶、吉祥的祝福之情。
3.材料應用法
在材料的利用上,民間美術比其它任何階層的美術形式都要廣泛和靈活。從貴重的金屬到俯拾即是的草秸、木片、布頭等,越是粗糙不精、價格低廉的材料,越能在制作的過程中體現出勞動人民對材料的認識和開發利用方面的無限潛力。這種在平凡中見美麗、化腐朽為神奇的智慧和創造力,是現代設計教學中必須大力提倡和著力引導的。
福建民間美術種類豐富,一些普通材料經過特殊工藝也極具地方文化特色。結合永春紙織畫的材料工藝制作的永春老醋包裝,營造出包裝盒背景朦朧的藝術美感。圖(6)福州枇杷酒包裝設計采用分體設計方案,底座采用木質結構。為突顯該品牌歷史久遠,特選用福州古老而獨特的軟木雕工藝,整體包裝穩重大方。人們一邊品味著美酒,一邊欣賞著精湛的軟木雕刻藝術,飲酒之后,精美的包裝盒又極具收藏價值,這樣完美的包裝設計怎能沒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消費人群?
二、國內高校平面設計教學弊端
中國的設計教學經過多年的摸索發展,教學體系已經比較完整,也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很多高校的平面設計課程教學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比如過度注重實踐設計的技術和結果,忽略了設計思維過程的跟蹤指導,更有甚者照搬其他設計學科的教學方式。有的教師習慣于先給出一個課題,要求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做出不同風格的設計草圖,其評判的標準往往是草圖呈現的視覺效果。如果學生作品被判定不合格,就要繼續在較短時間之內設計出新稿。然而,眼完成包含著傳統文化元素的作品要求設計者在參閱大量資料的同時,必須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進行準確的解讀和深刻的領悟,短期趕制的作品質量可想而知。此外,引導學生參閱別人作品雖然會開拓設計思路,但學生很難體會整個邏輯思維過程,反倒缺少了自主創新思維。尤為重要的是,過度重視設計技巧和操作技術的教學模式,極易造成學生對設計本質和文化淵源認識上的膚淺, 導致理解深度、把握能力的不足,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局限。
三、福建民間美術介入平面設計教學方法探索
1.新民族圖形的開發
“新民族圖形”的開發設計訓練規避了上述問題,成為當前高校平面設計教學課程有必要普遍運用的教學方法。“新民族圖形”是以中國傳統的、民族性的裝飾圖形為原型,經過再次取舍、提煉、變異形成新的圖形。它既保留了本土藝術的神韻又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具有全新的視覺形象和表現效果圖(7)。“新民族圖形”可廣泛地應用于招貼、標志、包裝等平面設計領域。在具體創造過程中,盡可能地保持傳統圖形在表現風格上的基本特征,因為這是保留傳統藝術形式神韻的關鍵。如磚石雕刻上的圖案起伏斑駁、肌理紋路清晰;剪紙、皮影圖形外形夸張,鋸齒形是剪紙獨特的裝飾語言。福建省眾多的民間美術形式中蘊含著的數不勝數的民間傳統圖形,尤其是民間剪紙、磚雕、木雕、石雕藝術中的裝飾紋樣,為新民族圖形的開發訓練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原始資源。
2.“一村一品”設計訓練
福建省作為文化大省,擁有眾多的世界級、國家級、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強烈的地方特色。其中眾多屬于民間美術范疇的文化遺產都是平面設計與民間美術結合教學實驗的絕好素材。“一村一品”設計訓練模式是指從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村、鎮、縣、市、獨具特色的民間美術形式入手,發掘平面設計素材,更新學生的思維理念,從本土民間藝術精神中吸取“再設計”的養分,為固有傳統注入新鮮血液使其重現生機,使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的發展空間得以持續性拓展。這種立足本土、有的放矢的實地考查與設計訓練,才能夠真正實現學生系統化設計思維模式的建立。同時,這一活動對于加強對民族藝術傳統和地方手工藝的認識和熱愛,提高學生對設計直接為產業服務的認識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結語
總之,民間美術介入平面設計教學,就等于使源于西方的現代設計運用了了民族化語言表現的語法,使設計主題變得有血有肉、含蓄豐富,為流暢傳達與觀念勸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在設計實踐中,如何實現抽象思維與圖式表現的連接、如何保證傳統語言轉換后的擴容和提升,則有賴于師生共同地實驗、摸索,不斷的積累經驗,探索出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黃堅.泉州師院美術與設計學院2011屆學生設計作品[M].福州:海峽出版社,2011.
[2]尋勝蘭.源與流——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武夷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