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瑩 編輯/靖立坤
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常見問題解答
文/蘇瑩 編輯/靖立坤
Q:A公司是境外B 公司的子公司,在新產品投入正式量產前,A公司從境內購入的治具、模具等設備費用,由境外B公司承擔,由A公司墊付。請問此種墊付款A公司能否收回?如果收回以什么項目進行外匯申報?
A:A公司墊付的治具、模具等設備費用,可以從境外公司收回。收回時可按“其他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進行申報,并在交易附言中注明“境內代購模具費用”。
Q:C公司現向境外公司收取一筆新產品試制損失補償費(該產品最終將批量銷售給境外公司,但新產品試制損失由境外公司單獨給付),主要包括損失的原材料、半成品、人工費,治具及消耗品等費用,金額約30萬美元。請問除了雙方協議外還需要什么手續,以什么項目進行外匯申報。
A:企業應攜帶合同、發票等相關交易單證,直接在銀行辦理,以服務貿易項目進行申報。
Q:D公司3月份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應用服務平臺”提交了一份預收貨款報告,預計出口日期6月30日,后由于客戶出現臨時狀況無法按時出口,需要做出口日期調整。但是D公司在7月1日做調整時,“國家外匯管理局應用服務平臺”無法進行調整,請問對此該如何處理?是否需要到現場做報告?如果需要,請問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A:對于已經成功提交的預收貨款報告,系統僅允許在預計出口日期之前進行修改;但若當前操作日期超過預計出口日期,系統將不再提供調整報告功能,企業不能自行在系統進行調整。此時,企業應到外匯局現場進行修改,同時提交列明相關事項的申請報告和相關證明材料。
Q:F公司剛剛獲得了出口經營權。請問要辦理外匯賬戶需要提交什么手續?
A:境內機構在金融機構辦理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開立前,需先在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基本信息登記。境內機構可持有關證明到金融機構直接開戶。
Q:G公司是外貿型企業,其有一筆業務以CNF方式成交,并以CNF(即含運費的單價)報關及開票。在該種情形之下, G公司在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的業務指標中該筆業務的“出口金額”是不是包含運費 ?
A:外匯局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報關單數據來源于海關,出口貨值取決于G公司報關時申報的成交總價。
Q:進出口核銷改革后,對于A類企業,貿易項下的款項是否可以不用進入待核查賬戶而直接進入外幣賬戶?
A:2012年8月1日以后,在名錄的企業出口收匯仍需進入出口收入待核查賬戶,銀行按照分類管理措施,為企業辦理待核查賬戶資金轉出或結匯手續。
Q:由于客戶破產,導致J公司無法收回相應的應收賬款,這類壞賬是否需要向外匯局申報?如果需要具體如何申報?
A:按照《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操作規程》的規定,對于單筆進口報關金額與相應付匯金額存在差額的,或單筆出口報關金額與相應收匯金額存在差額的,企業可根據該筆差額對其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影響程度,自主決定是否向外匯局報告差額金額及差額原因等信息。因此,J公司由于境外交易商破產導致的出口無法收匯,如果造成的差額影響較大,在自出口之日起30天(含)內,應通過貨物貿易監測系統提交差額報告;或自出口之日起30天后持情況說明(說明未能及時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網上報告的原因及需要報告的事項及內容)以及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到所在地外匯局現場做差額報告。
Q:K公司是一家貿易公司。2015年3月從臺灣進口一批貨物到廣州。由于K公司剛設立不久,資金較為緊張, 因此打算延期支付該筆貨款,預計在2015年8月支付。請問如果延期支付貨款,是否需要向外匯局提交報告?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內通過監測系統向外匯局報送相關延期付款報告,需要提供什么資料向外匯局進行現場報告?
A:該筆業務屬于按規定應當報告的貿易信貸業務。按照規定,對于A 類90天(不含)以上的延期付款,企業應在自進口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相應的預計付款日期、延期付款對應的報關單金額、關聯交易類型等信息。如果超過30天(不含)未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應攜下列材料到外匯局現場報告:(1)情況說明(說明未能及時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網上報告的原因、需報告的事項和具體內容);(2)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如進口合同、進口貨物報關單、貿易信貸報告表等。
作者單位:外匯局廣東省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