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收支分析
BOP Analysis

圖1 2014年以來銀行結售匯變動趨勢(單位:億美元)

圖2 2014年以來遠期結售匯變動趨勢(單位:億美元)
銀行結售匯呈現逆差。2015年7月,銀行結匯1415億美元,同比下降8%,環比下降15%;銀行售匯1849億美元,同比增長22%,環比增長12%。7月銀行結售匯為逆差434億美元,上月為順差21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285億美元,上月為順差89億美元;銀行自身結售匯逆差149億美元,環比擴大81億美元(見圖1)。
遠期結售匯簽約逆差增加。7月份,遠期結匯簽約額159億美元,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16%;遠期售匯簽約額319億美元,同比增長75%,環比增長16%。遠期結售匯簽約為逆差160億美元,上年同期為順差10億美元,環比增長88%(見圖2)。
企業本外幣資產負債結構優化調整和季節性因素,共同擴大結售匯逆差。與6月相比,7月企業境內外匯貸款余額下降7億美元(剔除納入表內統計但實為跨境融資的外幣海外代付),而6月較5月則為增加75億美元。7月企業海外代付、遠期信用證等進口跨境融資余額略增3億美元,其中,外幣跨境融資余額由上月增加7億美元轉為下降2億美元,人民幣跨境融資余額則由降轉升。7月境內企業和個人外匯存款增加25億美元,6月為減少6億美元。此外,旅游、投資收益等季節性購匯增多是7月逆差環比擴大的另一重要原因,當前是暑期旅游旺季,也是企業分紅購匯高峰期,相關購匯一般都處于年內高位。
非銀行部門跨境資金轉為凈流出。2015年7月份,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總規模為5796億美元,同比增長(以下均為同比)6%。其中涉外收入2887億美元,增長4%;涉外支出2909億美元,增長8%;收支差額為凈流出21億美元,去年同期為流入79億美元。分項目來看(僅含已申報數據),7月份經常項目凈流出12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凈流出7億美元(見圖3)。
從幣種來看,跨境外匯凈流出,本幣維持凈流入。2015年7月份,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中,以外匯結算的金額為4079億美元,占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總規模的70%;以人民幣結算的金額折合為1717億美元,占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總規模的30%。7月份,以外匯結算的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差額為凈流出140億美元,以人民幣結算的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差額為凈流入,折合119億美元(見圖4)。
貨物貿易資金流(海關可比口徑)與海關統計的貨物流差異擴大。7月,海關可比口徑的貨物貿易資金凈流入為277億美元,較上月下降19%。海關可比口徑貨物貿易凈流入與貨物順差的差距由6月的-125億美元擴大至-190億美元(見圖5)。
受內外因素影響,本月非銀行部門跨境資金再現凈流出。從國內環境看,7月份主要經濟指標表現不佳: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5.4%;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從外部環境看,7月美國經濟數據表現良好,美聯儲加息預期增強。7月,美國工業產出環比增長0.6%;新屋開工升至八年來的最高水平,表明美國房地產市場今年下半年有望穩步回升。7月末美元指數較6月末上升1.7%。受上述經濟基本面的影響,7月跨境資金凈流出壓力開始顯現。

圖3 2014年至2015年7月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情況

圖4 2014年至2015年7月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幣種情況

圖5 2013年至2015年7月貨物貿易資金流與貨物流差距情況

圖6 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

圖7 2012年以來境內外人民幣兌美元遠期市場1年期美元升貼水點數
中間價保持基本穩定,交易價波動區間收窄。2015年7月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172,較上月末小幅下跌0.06%,全月波動區間僅為66個基點,繼續釋放穩定匯率的政策信號。銀行間外匯市場即期交易價(CNY)在6.20~6.21區間窄幅波動(6月份為6.19~6.21),月末收盤6.2097,較上月末下跌0.14%。交易價仍處于中間價貶值區間,日均最大波幅1.5%,與上月基本持平(見圖6)。
境內遠期人民幣下跌。2015年7月末,境內1年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報6.3706,人民幣較上月末下跌0.28%;遠期美元升水1610個基點,較上月末上升215個基點。這反映了市場看空人民幣的預期變化(見圖7)。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