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宇
(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新時期我國企業加強管理會計應用的研究
陳紹宇
(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管理會計是現代會計體系的一個重要分支,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管理會計的重要性,并推動在企業內部的應用和實施。由于這項推動工作尚在起步階段,理論體系也不成熟,管理會計的應用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加強進一步的研究,并有針對性地作出改進和完善。
【關鍵詞】企業管理會計財務會計數學模型應用研究
(一)管理會計的內涵及發展歷程
管理會計又稱為“內部報告會計”,是旨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并通過一系列專門方法,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及其他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報告,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能據此對日常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規劃與控制,并輔助決策者用于做出各種專門決策的一種管理活動。管理會計始于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這位科學管理的奠基人在其名著《科學管理原理》中提出了“標準成本”、“預算控制”、“差異分析”等閃耀著樸素管理會計認識的概念和思想,隨后在哈里森、麥金西、奎因斯坦等學者的發展和完善下,管理會計很快成為獨立于傳統會計之外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中麥金西被譽為美國管理會計的創始人,而奎因斯坦則首次提出了“管理會計”的概念。這一時期的管理會計受制于科學管理的思想,局限于通過會計控制來改進內部的生產效率以達到企業的管理目標。隨著戰后管理學家對科學管理理論的反思和開拓,管理會計逐漸走出工廠車間,更多的同企業的戰略管理相結合,注重提升企業的整體效益,而管理會計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中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信息產業時代的來臨和過度地追求數學化及標準化使得學者和企業家一度對管理會計的作用和意義產生了懷疑,在價值鏈理論、作業成本管理等理論的研究推動和學者對管理會計理論本身的不斷反思下,管理會計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浪潮,并在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決策活動中扮演著日益關鍵和重要的角色。
(二)管理會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作用
人類進入信息經濟時代以后,技術和產品的更新速度有了大幅的提升,生產力也獲得了質的飛躍。信息革命在降低企業信息成本、消除競爭壁壘的同時,也帶來了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更為復雜莫測的風險環境。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迫切地需要管理者具備能夠預測未來趨勢和做出風險預判的決策能力,帶領企業走出迷霧重重的黑暗森林。而管理會計則以會計的視角通過對企業會計管理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分析,借助精巧的數學模型對市場做出合理的趨勢判斷,而這正是管理者所急切渴望的。對于企業而言,管理會計具有三個方面的重要作用:決策的前瞻性,管理的實踐性和控制的全面性。正如管理會計的前瞻性一樣,管理會計面向的是未來,是企業的管理活動,管理會計搜集企業的會計信息并進行分析和預測,用以指導企業的管理實踐,參與企業的管理活動。管理會計最為重要的即是用會計信息為企業的管理決策和生產經營活動服務,這也是管理會計的實踐性所在。它通過分析和模型構建參與到企業的融資、投資、現金流、采購、庫存、成本控制等管理活動中去,這也由此引發了管理會計的第三個特點,全面性的控制。管理會計藉由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活動,繼而得以對企業資源實施計劃、指揮、協調、監督等控制手段,敦促企業資源和經營活動沿著戰略規劃既定的軌道行駛,并及時就出現的偏差和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修補和改進。
(一)目標設定的極限性同企業自身的社會角色定位之間的沖突
企業的管理會計是對會計信息進行搜集、整理、加工,形成能夠對企業內部管理決策有益的信息,幫助企業在決策過程中獲得足夠的科學支持和對風險的前瞻性規避。管理會計追求的是企業利潤和經濟效益目標最大化。管理會計這種目標設定的極限性源自于科學管理時代企業家對效率和效益孜孜以求的努力和期望。這種對極限性的追求是基于企業理性人的假定上,企業作為一個理性人,理所當然應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然而,當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意識的萌發,使得企業不可能按照純粹理性的經濟人角色去完成自己的劇本設計和演出。企業更多的時候是扮演社會人的角色,即企業應更多地承擔屬于自己的社會責任,在追求經濟利益同承擔社會責任之間尋求平衡。畢竟,一個只顧著埋頭掙錢的企業是贏不到社會的尊重,從長遠來看他失去的可能會比他得到的要多,在講究社會責任和群體權利的今天,這種趨勢更為明顯。管理會計并沒有考慮到企業的社會人角色,從而忽略了企業如何在社會環境中做出更符合自身長遠利益的行為方向和可能性,使得企業在追求極限目標過程中過于功利和短視。同時,管理會計的這種極限性目標也忽視了企業內部的非物質性因素和資源的有限性。
(二)數學模型的有限理性同行為因素的復雜性之間的沖突
管理會計從開始就試圖成為一種相對精確的分析工具,其期望通過對企業經濟管理活動的量化分析來實現對企業的精確規劃和控制,將企業的行為軌跡納入可控、可預測的框架之中。因此,管理會計在早期的發展過程中,就引入了大量的數學概念、方法和理論,涉及到管理會計計劃、控制、指揮、協調、考核、評價等方方面面,并建立起許多數學模型用以描述企業的管理行為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預測。管理會計的這種精確化在初期確實幫助企業建立起更為規范、科學的管理體系,也對企業的管理決策起到十分有益的輔助作用。然而,隨著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并且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日益復雜,原有的數據模型難以涵蓋企業的全部管理行為,數學模型失去了適用的基礎。同時,盡管數學是理性的、精確的,但是這種理性是有限性的,數學模型很難將所有的行為變量納入其中并給出明確的數學描述或計算方法,而且數學也很難對某些行為因素予以精確的描述。這種數學的有限理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適用企業的管理活動,并不能全面、準確地去描述企業的管理行為。而不幸的是,管理會計在發展過程中過于依賴數學工具和模型的構建,不僅使得管理會計更為深奧難懂,而且也同企業的現實行為漸行漸遠。
(三)環境的穩定性假定同現實經濟政治環境的可變性之間的沖突
管理會計的許多模型分析工具都存在一種理想環境假定,即管理會計的某些因素在一定時期內并不發生改變,或是這種改變是一種線性的規律性的改變,也就是環境的穩定性期望,由此在控制部分可變因素的條件下,做出對企業經營活動經濟效益的趨勢預測,并藉此給出相應的決策和控制措施。這種理想化的模型設定同企業所處的現實環境的可變性具有一定的差異,尤其隨著信息經濟時代的來臨和速度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而且環境的這種變化并不具有規律性,或者難以用準確的數量關系去定義和描述這種環境變量。這種現實環境變化的無規律性同管理會計對環境的穩定性要求發生了沖突,而后者依循理想環境下做出的趨勢預測很可能因為環境的變化而同企業的實際狀況發生偏差甚至出現較大的背離。另外,還存在管理會計的移植同中國本土的經濟政治環境不相匹配的問題?,F代管理會計發源于西方,因此在管理會計的研究、應用上,其實是依照西方經濟政治環境下的企業模型作為樣板進行研究和分析的。而我國在經歷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后,并在改革開放后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種經濟體制同西方的市場經濟體制并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的差異。而管理會計在我國本土的研究還并不多,適用于本土企業的管理會計工具相對缺乏,許多企業都是照搬西方企業的管理會計方法和工具,生搬硬套之下難免會因為兩種經濟文化體制的差異而帶來應用上的水土不服,管理效果不明顯或者失靈。
(四)管理會計工具的復雜性同管理會計組織軟散之間的沖突
管理會計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管理活動,一方面,管理會計在應用的過程中,通過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達到對企業的過程控制和趨勢預測,這需要管理會計與有關部門進行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而且管理會計由于工作主體的多層次性,也需要不同部門的配合和支持。另一方面,管理會計在使用過程中涉及許多領域的知識,尤其是在數學模型的構建和分析上,對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然而,目前存在于企業中的一個問題就是,管理會計組織軟散無力,無法承擔起管理會計的實施和應用工作。一些企業沒有將管理會計同財務會計的職能剝離,認為管理會計就是財務會計的一種,將管理會計的任務交給財務部門獨立承擔,這不僅打亂了財務部門的正常節奏,也會影響管理會計的實施質量。而目前企業的財務人員對管理會計僅有模糊的概念認識,對管理會計的核算方法、核算程序和核算體系則認知不足,缺乏管理會計人才。此外,目前也缺乏同會計協會性質類似的管理會計組織協會來指導和規范管理會計的應用和發展,國內理論界對管理會計的理論引入和擴充研究也不夠,管理會計還是一個相對荒蕪落后的研究領域。
(一)由傳統的管理會計向社會責任會計轉變,契合企業社會人的角色定位
隨著社會化和全球化的發展,企業在經營管理的同時,也開始將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投向社會活動的參與上。經濟利益至上已經不再是企業的惟一目標,社會價值最大化成為企業在新時期的管理目標。這種變化要求傳統的管理會計也要做出適當調整和改變,管理會計不應只考慮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而忽視企業在社會中承擔的職能和責任。管理會計不應只關注企業內部的會計信息,更多的來自外部同企業相關的社會、環境、道德等外生變量也應納入企業的管理會計變量范圍之內,社會責任、社會風險和社會績效應成為管理會計更多關注的內容。
(二)改進和完善管理會計的方法體系,構建多層次的企業管理體系
企業應加強對現有管理會計方法體系的研究和完善,豐富管理會計體系的變量體系和可描述范圍。一方面管理會計模型應擴大企業的變量選擇范圍,盡量貼近企業的現實生產經營狀況,并做出較為精確的數學描述。另一方面,企業應清醒地認識到數學模型的有限理性,意識到數學并不是萬能的,并不能對所有的行為關系和環境因素進行準確的定義和分析。企業應避免過于依賴管理會計模型為決策所提供的信息支撐,構建起多層次的管理體系,借助專家庫、第三方咨詢機構、計算機模擬、其他管理手段等為企業的內部管理和決策提供多元化的管理支撐。
(三)加快西方管理會計理論本土化遷移的研究,推動同本土企業實際的融合
管理會計理論發源于西方,一些創新性的研究和實踐也主要來自西方。我國理論界和企業應加強西方管理會計理論對本土的遷移研究,將西方管理會計理論同本土的經濟政治環境、社會文化、企業實際相融合,避免管理會計“西氣東輸”下的“鬧肚子”。我國的經濟政治環境同西方多有不同,如在我國市場競爭環境中,政府權力的無界性和對市場的強力滲透導致企業的風險管理存在諸多變量因素。而法制建設的不完善也成為企業在進行決策中所需要衡量和考慮的一個風險因素。理論界和企業應多針對這些特殊之處,加強管理會計的實踐性研究。
(四)健全管理會計的組織結構,增強管理會計人員隊伍的素質建設
企業在推進管理會計的過程中,首先應明確的是樹立起對管理會計的正確認識,那些將管理會計等同于財務會計的錯誤觀念應予以拋棄和轉變。為了推動管理會計的應用和實施,企業應該在財務部門之外建立起獨立的管理會計組織,以確保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領導和協調管理會計在各部門、上下級之間的推進和實施。德國許多企業在實施管理會計中,就建立起單獨的管理會計機構,事實證明這種模式對于管理會計的有效實施具有很好的效果。與此同時,企業應加強管理會計的團隊建設,通過校企聯合培養、社會招聘等多種方式延攬優秀的管理會計人才,充實人才隊伍。有關部門也應引導和推動建立管理會計協會,指導和規范管理會計的發展。
總的來說,我國的管理會計研究和應用還不夠成熟,還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推動。相信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管理會計一定會成為企業的一項重要管理工具,在企業應對市場風險和增強核心競爭力中發揮積極關鍵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施振萍.論管理會計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作用[J].價值工程,2014,(05).
2]曲麗曉.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及應用現狀分析[J].中國外資,2014,(04).
[3]侯麗茹.管理會計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4,(05).
[4]茍邦軼.如何完善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J].民營科技,2014,(02).
責編: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