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臺祥梅
淺析制造業財務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問題
◎ 文/臺祥梅
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帶動我國經濟發展、擴大就業有著重要影響。在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制造業有必要強化自身的管理,提高成本控制效率,從而提高我國制造業的競爭優勢。本文從當前制造業財務管理的成本控制的主要途徑出發,分析了現階段我國制造業成本控制中出現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為提高制造業成本控制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議。
制造業;財務管理;成本控制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制造業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主導地位。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制造業面臨的國際壓力越來越大,為制造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國制造業必須對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行變更,在成本控制方面,必須著眼于更能提升制造業競爭力的方法,不斷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優化成本控制模式,只有這樣,我國制造業才能實現長足發展。
(一)產品研發成本控制問題
當前,我國以勞動力成本為優勢的制造業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在經濟全球化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下,要取得市場競爭優勢,制造業發展模式就必須向技術優勢轉型。就目前來看,我國制造業產品研發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并行工程應用及技術創新兩個方面。首先,在并行工程的應用上,并行工程要從產品設計開始,將產品生命周期因素融入,通過集成并行工程影響因素,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從而縮短產品研發時間,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其次,技術創新問題,就是制造業產品技術必須以技術為基礎,將技術優勢打造成企業產品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從而提升企業整體核心競爭力。在技術創新中,重點需要把握工藝優化、高新技術替代、構建研發部、吸收先進經驗等。
(二)原料成本控制問題
原料成本控制問題主要包括原料采購及原料使用兩個方面。在原料采購成本控制問題上,雖然如今的市場機制已經使得企業原材料供應價格趨勢呈下行狀況,但原材料采購在制造業產品成本構成中依舊是最大的,因此,企業依然需要重視采購成本。操作中,制造企業主要可以通過采購內控制度建設、編制采購預算、構建供應商檔案、建立價格評估體系等方面入手,以控制材料采購質量,降低材料采購成本。在原材料使用成本控制上,由于制造企業原材料消耗數量巨大,因此,在使用環節,必須抓住產品生產消耗定額才能實現有效的制造成本控制。一方面,企業需要對所生產產品嚴格按照生產定額標準發放材料,并在生產中融入績效獎懲以提升控制效能;另一方面,制造企業還應對生產剩余材料進行科學處理,要對邊角料進行回收再加工,或直接投入新產品生產,從而切實提升產品材料利用效率,降低原料使用成本。
(三)制造成本控制問題
制造成本控制,就是要在最低資源消耗的狀況下實現最高效的生產,此意義上的制造成本控制不僅包括生產效率,還包括生產次品及廢品的控制。在制造成本控制過程中,企業應充分平衡成本效益,在富余狀態下加大技術及設備方面的投入,以提高生產能力;強化員工培訓,提升員工工作效率及質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次品廢品的產生。此外,在制造成本控制中,還應重視勞動力成本問題。目前,我國勞動力成本價格普遍上揚,新時期勞動者對于薪資的期望越來越高,企業不得不加大勞動力成本的投入,“用工荒”現象普遍存在。針對這一問題,制造企業應當積極改進自身生產技術及工藝,擴大自動化應用范圍,盡可能降低人力勞動使用,改善勞動者工作環境,提升員工待遇,從而實現成本控制與效益提升的雙收。
(四)物流成本的控制問題
產品物流成本時企業產品流向市場過程中必然發生的成本,在傳統生產銷售模式下實現物流成本控制,企業可以引進第三方物流,盡可能發揮外部資源優勢來降低企業成本。應用上,企業在生產委托開始,到產品入庫,都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不僅在硬件設施、網絡構架及資源上較制造企業來說有著極強的優勢,產品流通中不僅可以利用定位跟蹤保障產品運輸安全,還可以在庫存環節以產品特性為基礎,為庫存產品提供最為適合的庫存條件,以減少庫存成本,避免庫存損耗。此外,企業還可以通過設計產品運輸方式來實現循環取貨,從而強化物流成本控制。
(五)質量成本控制問題
質量成本控制問題必須從質量與成本的關系上入手,強化質量與成本關系的把控,不僅能夠實現低耗高產,還能提升企業無形資產價值。產品價值理論中,過高的產品質量反而是一種浪費,因此,在質量足夠的情況下,企業通常可以選擇降低產品質量標準的方法實現成本控制。首先,企業應當控制質量損失及檢驗成本,適當調減質量改進投入,將產品質量控制在需求范圍內,降低質量標準,其次,企業可以適當降低產品質檢及質評費用。最后,企業可適當降低用于糾正產品質量的費用標準。總之,企業產品質量與成本必須實現平衡,既要滿足用戶質量需求,還應滿足企業成本控制需求,不能以提高利潤為目的不擇手段地降低產品質量。
(一)強化制造企業的成本控制意識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條件。在強化產品成本控制的過程中,必須首先強調領導及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要強化領導與員工對成本控制的認識,在企業當中營造良好的成本控制氛圍,構建企業文化,使被動的成本控制向主動轉型。
(二)明確企業價值鏈
以競爭力為核心的企業競爭活動就是企業價值鏈核心所在,不同行業價值鏈都會表現出明顯的不同。設計、生產、銷售、售后、反饋都屬于制造業企業價值鏈的節點,明確企業價值鏈,首先必須明確各個價值節點,避免因某一節點出現問題影響整體價值鏈穩定,控制各個節點成本控制的關鍵因素,進而實現成本控制。
(三)分析企業成本動因
進行成本動因分析,就是要在經營過程中找出對企業成本造成影響的成本相關因素,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固定的產品數量為計算值,這就減少了成本動因分析,不利于成本環境的把控,在市場條件之下,企業成本控制體系必須具備相當的彈性,因此,在成本控制時,企業必須對自身經營情況進行透徹分析,并強化市場調研,以分析企業生產過程中包含的成本動因,實現預控制及過程控制。
(四)企業價值流分析
企業價值流,就是產品原材料經技術處理轉變為商品的全部經營活動,不同的產品轉化為商品的價值流都存在不同,因此,實現高效的成本控制,必須對不同產品的價值流進行分析。生產過程中,影響企業價值流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政策、市場等外部環境,也包含內部控制活動、企業戰略的內部因素,由于企業價值流具備變動性及隱藏性的雙重特點,如果企業成本控制方案不隨之變化,就很可能影響整體控制效能。因此,企業必須對自身價值流進行把控,分析價值流成因及動向。
(五)企業成本管理制度建設
企業成本控制離不開制度規范。在構建企業成本控制體系的過程中,制造企業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要充分分析自身生產狀況,針對生產實際選擇適合的成本核算方法,要盡可能將成本動因融入核算之中,不能局限于某種方式,使成本核算真正適應企業成本控制需求。二是要關注生產費用的分配,針對不同的生產工藝及流程,要采取不同的生產費用分配方法,以保障費用分配的準確及時。第三,要適當變通成本費用歸集對象,要按照企業核算方法、戰略需求、發展階段等因素,對成本費用進行歸集處理,對成本費用核算信息適當變通,以貼合企業發展需求。總之,市場及企業內部環境處于變化的狀態中,企業成本管理制度應隨客觀環境進行調整,不斷健全成本管控制度,以實現高效成本管控。
制造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國經濟結構中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行業,強化制造業財務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強化我國制造業的成本控制,不僅需要先進的控制理論以及控制方法,還需要企業不斷強化對自身的了解,必須將企業實際與管理方法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成本控制,才能真正推動我國制造業的發展。
[1]虞紅衛.淺析如何完善企業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策略[J].當代經濟,2013(06).
[2]田海偉.淺析制造業財務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時代金融,2014(03).
(作者單位:青島東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