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曉磊
論財務預警系統的研究
◎ 文/王曉磊
企業財務預警系統建立的目的,是為了通過監測企業的財務狀況,并及時預警財務危機,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危機信號,促使其及時采取防范危機的措施。文章對財務預警系統的研究,是在掌握財務預警系統構建原則的基礎上,深入研討財務預警系統構建的科學方法。
財務;預警;系統
企業財務預警系統,以預警財務危機信息為主要目的,并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防范財務危機的信息。為此,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構建,至少需要符合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一)系統性原則
財務信息滲透于企業發展的各個環節,我們構建財務預警系統,不能夠獨立于企業的其他管理工作。譬如企業在分析銷售成本回收困難原因時,不能夠一味深究銷售環節的問題,而要綜合考慮采購、設計、生產、銷售、行政等各個環節情況,比方說同類和同量的生產物資,本期采購成本遠遠低于上期采購的成本,這些財務數據說明可能在采購環節出現問題,波及到產品的質量,使得銷售工作寸步難行。由此可見,我們需要將財務預警系統,視為企業整體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從企業全方位發展的視角,監控各個區域的財務狀況。
(二)科學性原則
財務預警系統發出預警信號之前,是事無巨細地收集各類財務信息,其中不乏關聯不大、失真失效信息,側面要求我們所構建的財務預警系統,具備科學檢測的能力,方可保證所得出的預警信號,為科學合理的結論。反之,如果財務預警系統的檢測指標和檢測方法不合理,必然會影響預警數據的真實性,難以行之有效地解釋財務運行規律。因此,我們在開發企業財務預警系統時,務必秉著科學性原則,合理設置財務預警監測的指標,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活動風險。
(三)動態性原則
財務預警工作,主要立足于企業運營的過去和現在,動態分析監測財務的數據,以判斷尚未發生的財務風險。對此,財務預警系統的開發,要體現出動態性原則,善于根據過去和現狀,把握企業的未來財務工作走向,在發現可能潛藏財務危機時,修正財務管理方案和調整財務管理方向,并在系統功能方法,因地制宜地進行修改和補充,這樣才能夠確保財務預警系統的先進性。
(四)及時性原則
財務預警系統構建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企業能夠第一時間掌握財務的情況,分析是否可能出現財務狀況惡化或者險情,并及時采取措施防范財務危機。假設預警系統不及時,無法在財務危機發生之前“拉響警報”,那么系統將形同虛設,可見財務預警系統構建需遵循及時性原則。
企業財務系統的構建,必須同時滿足系統性、科學性、動態性、及時性等基本要求,而關于系統的構建,除了要合理劃分系統的內容,還要求從各個層面揭示系統構建的細節。筆者基于相關的財務管理經驗,歸納總結出以下幾方面的財務預警系統構建方法:
(一)財務預警組織機構
財務預警組織機構,視為預警工作的基本前提,機構的設立,其原則性條件是“專人負責”,即要求預警分析的各項細節性工作,都有相應職責的工作人員執行,并不受到機構以外的其他部門干擾。以某企業為例,該系統在董事會的直接領導下,成立了財務風險預警機構,主要負責財務預警目標的確立、財務預警方案的制定、財務預警信息的統計分析、財務風險的預測等,進而為公司提出相應的預警提示,并接受公司所反饋的財務風險防范情況。另外還有一種模式的財務預警組織機構,是在企業戰略管理職能組織下,其中一個組織負責預警管理,譬如財務預警和其他預警,而另外一個組織負責執行管理。這種模式的財務預警組織結構,比較適合規模比較大的企業,但前提是將細節工作落實到位。
(二)財務信息收集和傳遞
財務信息的收集和傳遞,由專人收集大量市場信息、行業信息和企業內部數據后,統計和分析這些數據,并貯存在資料數據庫當中,數據庫要進行定時更新,同時升級數據庫系統,確保數據庫中的財務信息,保持足夠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在企業財務預警系統中,財務信息的收集和傳遞功能,可概括為:收集、處理、辨偽、存儲、推斷等,其中需要賦予專人的工作職能和系統的技術支持。通常情況下,我們在確定考察內容后,廣泛收集、統計和分析信息,進而整理、匯編和計算,最終獲取材料中隱含的企業發展趨勢,以及隱藏的財務危機。某企業有意拓展海外市場,委派專人調查了多個國家的經濟、軍事、政治等情況,發現中東多個國家受到戰火影響,盡管商業契機頗多,但潛藏諸多財務風險,譬如外匯兌現困難、銀行機構癱瘓等,企業將市場的調查信息錄入了財務預警系統,同時綜合其他國家的市場信息作出甄選判斷,做出海外市場的正確甄選。
(三)財務預警指標構建
考慮到企業財務活動輻射范圍廣,不僅與市場、行業的外部情況有關,而且企業內部的這種財務信息錯綜復雜,為此我們需要保證財務預警指標的全面,包括償債、資產管理、資產結構、盈利、現金流量、核心能力等,都是為財務預警指標的內容之一。筆者認為,財務預警指標對應某種程度的財務危機,而財務危機程度有大有小,因此有必要劃分財務預警指標的類別:一方面是一般預警指標,包括償債能力指標、資產管理指標、運營效率指標、資產結構風險指標、盈利能力指標、發展能力指標;另一方面是關鍵預警指標,屬于敏感性更高的指標,可概括為營業現金流量流入和流出指標、營業現金流量納稅保障率指標、維持當前現金流量能力保障率指標、營業現金流量償債貢獻率指標、凈收益營運指數指標、現金營運指數指標、經營性資產收益率指標等。這些指標確定之后,財務預警系統就能夠有的放矢地運作。
(四)日常風險監測和分析
根據財務預警指標的內容,統計和分析數據庫中的各種信息,預測企業未來可能面對的各種財務風險,提前做好預防的措施。首先是根據財務預警指標數據監測,以償債能力分析為例,正常情況下,企業現金的流動比率在1-2之間,表明企業短期內具備足夠的償債能力,假設企業的現金流動比率異常,表明可償債的能力有所下降,需要提前做好償債準備金。其次是企業經營風險監測,綜合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等的使用效率,衡量投入產出的風險、存貨積貨的風險、機器設備使用效率風險、固定資產補償不足的風險、不良資產風險等。最后是企業市場風險監測,根據企業產品或者服務在市場所占的份額,同類型產品的數量,產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品種等,判斷企業的核心能力競爭風險、產品滯銷風險、新產品開發風險、廣告宣傳風險等。總之,企業日常風險的監測和分析,離不開財務預警系統的科學運作,系統中的判別標準、指標跟蹤等,都要作為系統開發的依據。
綜上所述,企業財務預警系統,以預警財務危機信息為主要目的,并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防范財務危機的信息。企業財務系統的構建,必須同時滿足系統性、科學性、動態性、及時性等基本要求,而關于系統的構建,除了要合理劃分系統的內容,還要求從各個層面揭示系統構建的細節。文章通過研究,基本明確了財務預警系統的開發和運作方法,但考慮到不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要求和條件的差異性,以上方法在財務管理實踐中,要緊扣工作的實際情況,予以靈活地參考借鑒。
[1]張慧君,蘇寧,陳麗榮.從財務指標的選用看財務預警系統的有效性[J].華東經濟管理,2004(2):171-173.
[2]端木正.財務預警系統理論初探[J].財會研究,2004(9):37-38.
[3]薛祖云,劉金星.現代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指標體系的構建[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4(8):17-18.
[4]張鳴,程濤.企業財務預警系統架構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5):122-125.
(作者單位:天津鐵路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