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子龍
基于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有效融合
◎ 文/吳子龍
在整個會計學體系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企業的管理中都是缺一不可的。在傳統意義上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是互相獨立的,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的職能也不斷發生著變化,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之間的聯系也變得越來越緊密,兩者之間不斷呈現出交叉與融合的局面。
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有效融合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很多新的事物。這些督促著會計要積極完善自身以確保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的發展。會計作為一項管控工作,其自身職能方面要發生改變,過去的會計職能主要體現在核算與監督作用上,現在已經逐漸朝著服務與管理方向進行轉變。新的形勢要求確保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類會計高度的融合,合作起來保證企業健康的發展。
細細追究起來,財務會計的歷史悠久,但是管理會計卻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股份制的發展、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導致企業的內部形成了兩大利益集團,也就是以股東為代表的外部收益集團和以職業經理人為代表的內部經營集團。這兩大集團會以不同的角度,對于企業的信息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樣就促使會計這一學科不斷地分化,最后形成了兩個獨立的分支,即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類。
(一)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之間的聯系1.客體相同
雖然說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者重視的要點是不同的,管理會計更加注重的是對以后企業的活動分析,財務會計更側重的是對已經出現數據的真實體現。不過它們所分析的東西都是一樣的,都是把企業的生產活動作為客體進行分析。
2.資源同源
我們都知道,會計體系本身就是為了提升單位的效益,強化管理力度而設立的,為企業供應財會信息。其本質就是一個供應對決策有益的信息的體系。會計體系是由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部分組成的。雖然它們提供的信息是不同的,但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最初得到的信息來源是一樣的,由于它們對信息做了不同的加工處理,才導致最終輸出信息不同。
3.目標相同
傳統觀念認為財務會計的目的就在于制作出反映企業經濟管理運營活動并對外公布的財務報表,而管理財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進行管理,最終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2]。但在新的形勢下,企業的管理中心已經轉變為知識資本和智力資本,但是智力資本集中體現在財務會計信息之外,所以必須要求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同時提供相應的信息作為決策的參考,這就要求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結合起來服務于企業,所以二者的根本目標是相同的。
(二)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區別
1.重視的內容不同
財務會計重視的主要是精準有效地體現單位的運作管控事項,信息是要提供給單位的利益有關的使用人,并且把使用人當作是關鍵的主體,主要工作就是將之前已經發生過的事項,經過整理加工的工作來記載并且對數據進行分析。
以上裂縫在破壞過程中不同階段時表現出的現象,直接反應出鹽巖性質對破壞過程影響,對比兩組試驗:(1)察爾汗地區鹽巖在天然狀態下與飽和狀態下雖然破壞過程大致相似,破壞情況也都以剪切性破壞為主(圖4);但相對于天然試樣,飽和試樣的破壞程度明顯增大,軸向應變明顯變大,其內部出現更多的貫通性的裂面;(2)對比兩種不同種類鹽巖破壞過程,是否含有泥質夾層對鹽巖破壞前期影響不大,但在試件破壞后期,含有泥質夾層的試樣更容易破壞,且次生裂隙沿層面方向發展。
對于管理會計來說,主要工作就是是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有效信息,對之前發生的多項事務進行分析,為企業管理者之后的決定提供參考。管理會計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對企業之前發生事項進行整理分析,然后對企業今后的發展進行預估、管控和測評。
2.信息的特點不同
對于財務會計來說開展工作時要實事求是結合實際進行,由于財務會計的信息需要真實精準,所以在最后對信息的確認還有相關的規定,最后呈現的結果是以財務報表的形式向企業的經營者進行匯報。而管理會計不會受到相關制度的干擾,它可以結合相關管控的規定進行靈便的選取,例如自身的管控以及成本的控制等,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從前一時期獲取的,是面對今后的,所以并不存在時間以及樣式上的干擾,它的形式更加靈活,涵蓋的內容更加多樣化。
3.工作者素質要求不同
對于財會工作者來說,要具備足夠的業務處理方面的專業知識,要了解活動的處理步驟,要對有關的信息進行分析編訂,所以存在真實的準則和規定。所以作為財務會計來說,要結合規定開展信息的處理工作,要熟知相關的法律法規,要保證工作的嚴謹,熟練地掌握工作的技巧。
對于管理會計來講,不僅要有扎實的財會知識和管控水平,還要求使用相關的軟件來開展分析工作。所以對管理會計工作者的要求標準會更高,不但要掌握財會知識,還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要結合規定來分析有關的信息,積極靈活的處理利用信息。
(一)外部因素
回顧會計行業的發展史,可以看到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相互分離是歷史進步的產物,但是在新的形勢下,財會在面對改變時會承受巨大的壓力。面對這些新的事物,首先在面對新要素的時候要切實的結合之前的規定來設置,但是傳統的財務會計系統很可能不能夠獨立解決這些問題。財務會計的模式往往不如管理會計先進,這時就要結合兩種會計模式進行工作,管理會計可以積極地展現自身的靈活性,使用最新的處理技術對信息進行分析處理,這樣不但提高了會計的工作效率而且保證了工作質量。但是這樣也并不是說可以摒棄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直接取代財務會計一枝獨秀,因為管理會計所需要的信息都要經過財務會計整合的,管理會計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的,所以脫離了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也不能獨立完成工作。
(二)內部因素
關于內部因素,即企業自身的要素,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調整內部結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前來劃分部門間的界限也不是很明確了,這些都導致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必然會融合。此外,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也不僅僅是傳統的產品競爭,逐漸轉移到技術和知識的競爭。所以傳統的財務會計也無法準確完全的展現出來財務信息,必須要借助管理會計合力完成企業的財務工作。
(一)樹立正確的會計觀
樹立正確的會計觀是實現兩者融合的前提,在傳統的管理觀念下,企業往往比較重視對財務會計的核算與監督,而忽略了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這一傳統的觀念已經不能滿足當代企業的發展要求。在新形勢下,會計人員在“低頭拉車”的同時要善于“抬頭看路”,在做好財務會計核算的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先進的財務工具進行總結分析,將會計信息有效地融合到企業的日常經營決策中去,積極地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管理者也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會計觀,科學融合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進而服務于企業的發展。
(二)循序漸進的進行
在新形勢下,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是要進行融合,但是要做到的是穩步地融合,不要操之過急,要在原來的財務會計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對會計體系進行系統合理的整合。因為管理會計在我國出現的較晚,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構建起相對完善的管理會計體系,才能夠實現兩者的最終融合。
(三)構建起健全的會計管理制度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已經過構建出了自己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管理會計出現較晚,所以管理會計的相關制度還不完善,所以在進行兩類會計融合時,要盡快完善管理會計的相關制度,明確工作人員的分工,建立起健全的會計管理制度。
(四)提高會計人員素養
優秀的會計專業人才是會計體系發展的有力保障,但是我國長期以來對會計人員的定位存在誤區,會計人員長期被定位為“賬房先生”,只需要熟知各項會計制度,處理好其相應的會計業務,對于會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沒有相應的嚴格規范,從而導致目前國內會計行業存在種種問題。在新形勢下,單純記賬的會計人員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因此,企業應積極聘用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員,加強內部會計人員的管理培訓,加強專業會計團隊建設,真正提高會計人員素質,讓會計人員為企業的發展積極地添磚加瓦。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一定會相互融合,作為企業來說,要做的就是根據自身的發展現狀對兩者的融合進行科學的指導,以到達提高企業競爭力、適應經濟發展的目的。
[1]曹淑萍.對新經濟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趨勢的探究[J].新經濟,2014,02:94-95.
[2]朱榮高.芻議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有效結合[J].當代會計,2014,08:58-59.
[3]高楠.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聯系、區別與融合[J].中國外資,2013,23:34-35.
(作者單位:上海金域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