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 莉
淺析建筑業“營改增”納稅籌劃
◎ 文/張 莉
增值稅是以商品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而營業稅是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為征稅對象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兩種都是一種流轉稅,但是其計稅依據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企業在使用不同的的稅種以后,對其所交稅費會有很大的影響,建筑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最初使用的稅種是營業稅,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該稅種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所以箭鏃也開始了“營改增”的業務,本文將從建筑業“營改增”的現狀和問題出發,分析建筑業“營改增”過程所遇到的問題,總結問題,提出適應性戰略,以供參考。
建筑業;營改增;納稅統籌;難題;策略
我國建筑業“營改增”的試點工作是在2012年1月的上海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的,目的是為了完善稅基,避免重復增稅,從而減輕第三產業的稅負。由于深受歷史的影響,我國企業營改增主要采取“地區加行業”的模式。2014年上半年,我國建筑行業的業務完成營業額達到615.8億美元,財政部集中收集了建筑類企業的“營改增”相關意見,為建筑業“營改增”的具體實踐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建筑業之前的營業稅是3%,在修改以后的增值稅稅率是11%,從數字來看,這似乎把建筑業的應交稅額提高了,似乎沒有減輕企業的負擔。
(一)納稅主體選擇上的困難
建筑業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集中程度不高,所以在選擇納稅主體上應該慎重,如果選擇作為小規模納稅人,則可以享受低利率的優惠,并且可以作為成本降低所得稅額,如果選擇作為一般納稅人,則可以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但是由于業務范圍比較復雜,在計算選擇上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二)供應商選擇上的難題
供應商的資質和開具發票都會影響到納稅統籌,對與一般納稅人的供應商,可以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建筑業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而在進行營改增以后,供應商所提供的是大額的增值稅發票,這會提高原材料和運輸價格,使得成本大大增加。
(三)對合同重視度的難題
供應商的選擇對于建筑業其企業來說非常的重要,和供應商監督合同也是為維護自身權利,規范雙方權益最好的書面證明,在建筑業進行“營改增”以后,對于合同的簽訂更加嚴格,現在的建筑企業更加意識到了合同中抵扣材料的缺乏會大大影響正常的稅務抵扣,導致過高的成本,但是部分企業對于這些問題清楚地意識,對于合同的重要性還沒有完全意識到。
針對我國建筑業面臨“營改增”這一現狀,為了減少企業納稅失誤,企業首要理清這一政策,進而形成“稅收政策 + 納稅主體構成 + 影響納稅額的相關因素” 的納稅籌劃思路。繼而根據這一納稅籌劃的思路,從以下幾點來分析:國家政策,納稅主體的選擇;進項稅額的抵扣問題以及供貨商的選擇問題;合同問題;企業自身財務管理問題。
(一)建筑業納稅政策的選擇問題
“營改增”之后,建筑業稅收發生了很大改變,企業不適應表現會更為明顯,為了平衡稅務關系,國家有針對性地提供了一些輔助性措施,這些輔助性措施集中在免稅政策上。一方面建筑企業應當充分利用免稅政策。如2013年8月后,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自用應征消費稅的交通工具,其進項稅可從銷項額中抵扣,在此之前此類稅務處理不可能實現。另一方面,建筑企業可以利用即征即退的優惠政策,如科技優惠退稅。企業可加大科研力度,對廢舊物資實現再利用。例如,建筑企業可研發新型混凝土,將廢舊瀝青、混凝土等材料融入混凝土中,開發可再生混凝土,也可研發攙兌廢渣比例不低于30%的建材等,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建筑企業的環保意識,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還能夠提高建筑企業的競爭力,推動新工藝、新技術的發展。
(二)進項稅額的抵扣問題和供貨商的選擇問題
建筑企業成本費用構成較為復雜,包括工程成本、人工成本、甲供材料、技術設備等各方面,庫存材料及固定資產比重極大,建筑企業必須考慮庫存材料與固定資產進項抵扣問題。操作中,建筑企業工程項目異地施工較為普遍,各試點地區操作方案也有著較大不同,再加上納稅意識的缺失,建筑企業營改增增值稅抵扣可實現能力較弱。其次,建筑企業營改增后,勞務分包及班組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建筑企業人力成本高,勞務成本抵扣直接成為營改增后的大問題。最后,建筑企業項目建造所需材料量大、種類多,施工過程中極有可能出現由于供應商資質不足導致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現象,無法實現抵扣,因此,建筑施工企業應當盡可能選擇具備增值稅發票開具能力,能夠為建筑施工企業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單位。
(三)合同問題
在建筑企業納稅籌劃中,合同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有的企業為了簽下合同,在合同簽訂環節,本應分期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在對方要求下,卻一次性向對方開具。如果合同提前終止,對方已經實現全部進項抵扣,增值稅發票就無法退回,抵扣稅款不可能實現。因此,建筑企業一定要強化合同方面的重視,對雙方合同進行嚴格規范,重點注意采購、建筑、勞務等合同,重視抵扣法律憑據的獲得。
(四)企業管理問題
在我國建筑業企業管理問題上,從總體來看,人員素質普遍較低,建筑業資質不齊。因此,為了實現有效的納稅籌劃,企業需要采取精細化管理的理念,比如:建立境外子公司,通過改變企業的管理模式給少繳稅提供了納稅籌劃空間。
(一)建筑業營改面臨的難題
首先,根據自身的需求,合理選擇納稅的主體。建筑企業依據自身的情況對核算進行合理的選擇,例如,選擇一般的納稅人,可以對稅額進行抵扣,如果選擇小規模的納稅人,可以得到低征收率的優惠政策。其次,供應商的資質和開具發票對納稅籌劃的影響。如果選擇的是一般納稅人的供應商,可以開具增值稅的發票,這樣進項稅額就可以抵扣,但是,由于供應商提供了大量的大額增值稅發票,這就造成了供應商在原材料和運輸方面的費用大大的提升,在正常情況下,除非建筑企業采取外包運輸業務,否則運輸成本將沒有辦法進行折扣。最后,在和供應商合作的過程中,人機制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需要對建筑企業的合同簽訂實行高要求標準,避免由于缺乏法律保護意識、可以作為依據的合同而導致的納稅成本過高,從而影響了人工成本的預算。
(二)關于建筑業對 “營改增” 的策略
①規避風險,進行積極主動的溝通,雖然“營增改”可以使整個建筑企業稅負都有明顯的增加,但是,建筑企業針對出現的稅務問題,應該積極與財稅主管部門進行良好的溝通,為了避免稅收違法風險,應該積極與稅務機構進行溝通,共同商量抵扣的相關問題。同時,對于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應該及時向稅務部門反饋,以便于主管部門能迅速作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使問題最終得到解決。②注重業務模式的創新。建筑企業要想獲得增值稅的最大折扣額,就必須先了解“營改增”的實質,在依據相關規定的前提下,使業務模式不斷的創新,第一,建筑企業增強自身的判別能力,對供應商是否具有一般納稅人的資質、能不能提供增值專用的發票等等各方面進行合理的分析處理。其次,為到達內部成本外部化、擴大進項稅額折扣力度的目的,在建筑企業具有實力的情況下,成立相應的運輸裝卸和勞務子公司。此外,如果建筑企業對業務的形式進行創新,讓業務量不斷上升,就可以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③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的模式。建筑企業中面臨的一切稅務風險,都是與內部管理有著很大的關聯。在“營改增”過程中,應該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不能只是看到當前的小利益,另外,企業應該對發票管理提出較高的要求,避免由于發票的原因造成的不必要損失。此外,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和風險的意識,聘用具有較強會計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并引進國外先進的設備,使增值稅的抵扣鏈得到完善。
“營改增”是中國稅制改革的先導部分,建筑行業作為一個先驅來進行營業稅和增值稅的整改,應該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來進行規劃改革,改變之前固有的營業稅納稅觀,掌握增值稅的相關規定和稅率等問題。靈活運用納稅統籌策略,強化內部管理,從長遠的角度看問題,提高風險意識,逐步實現建筑行業的“營改增“,規范行業管理,降低稅負,實現建筑行業跨越式發展。
[1]余鑫.“營改增”背景下企業納稅籌劃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4(4):86-87.
[2]李建人.“營改增“的進行時與未來時[J].財經問題研究,2013(5):78-84.
[3]黃雅萍.從試點企業的實踐看營改增存在的問題及處理建議[J].新會計,2014(7):54-55.
(作者單位:浙江耀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