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 競 李杜娟
探討行政事業類小金庫現象根源與治理對策
◎ 文/朱 競 李杜娟
近年來,雖然說中央政府已經小金庫問題做出了嚴厲的批評與禁止,但是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其仍然存在。本文在探討“小金庫”的現象根源的基礎上淺析治理對策。
行政事業;小金庫;主要原因;對策
從審計的視角對其形態、成因進行剖析,“小金庫”之所以得不到有效解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私欲作寵,造成了趨利行為
(二)監管不嚴,制造了作弊空間
1.單位內部監管不嚴
內控制度不能做到相互牽制、相互制約。比如出現會計出納“一肩挑”,支出審批“一支筆”以及所有的重大支出行為都是由一個人經手管理等現象。
2.職能部門的監管力度不夠
(1)實際監督存在盲點。在監管部門實際監督過程中,其所采取的監督方法主要還是依賴于賬目與經濟資料,這就非常容易導致部分的賬外賬演變為“小金庫”。
(2)對大項開支缺乏有效監督。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其對差旅費、接待費以及小車費的管理工作上,由于國家在對這些大項開支的管理過程中并沒有形成一個硬性的統一標準,從而導致部分單位出現了借機虛增支出的行為。
(3)財政監督落實不當。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政府采購、招投標等政策的落實與監督上。由于其對于這些財政監督落實力度不夠,導致其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出現弄虛作假的現象,著也是導致其中的部分“小金庫”不能被及時發現的重要原因之一。
3.財政財務不夠公開
在實際的財政管理過程中,如果財政部門不能夠真正做到將行政事業單位所產生的各種真實的收支情況與預決算進行公開,就會使得各個部門中所產生的經費收支得不到有效的監督,再加上部分單位所公開的財務內容不全面,數據不準確,使得小金庫問題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三)懲處不力,降低了設“小金庫”的責任風險成本,重經濟處罰,輕責任追究,誘發了僥幸心理
1.存在不正當的“法不責眾”觀念
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其往往會把小金庫的設立當做是經過單位領導的集體研究之后才開展實施的,使得責任并不能真正有效的落實到個人身上。
2.處理方法不當
一般情況下,受到人情世故以及權力打壓的影響,使得小金庫問題的責任追究更多的會落在單位身上,其往往只是對實只對單位進行罰款而并沒有真正去追究責任人的紀律與經濟責任。
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小金庫”出現表明,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體制、“小金庫”查處制度,已經基本喪失了“管理糾錯”功能。依據前述所提及的相關原因,小金庫治理難度可想而知。對于治理行政事業單位“小金庫”,應抓住根本,突出重點:
(一)嚴格教育
1.要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的主題引導,來積極組織各位領導干部進行政策、理論、黨紀政紀以及國家發展形勢的學習與研究,并在其基礎上來進一步樹立起正確的政績觀與科學的利益觀;同時,要求其必須要在行政事業單位中,更加深入的進行“警示”教育與廉政教育的開展工作,并努力進行財經法規的廣泛宣傳,從而進一步提高單位中各個領導自身的防腐拒變能力,確保其能夠自覺的抵制不良風氣。
2.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確保財務人員與各大領導干部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職業有足夠的熱愛,并且能夠做到始終堅持原則,自覺拒絕小金庫的誘惑。
3.不斷加強艱苦奮斗教育,使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干部及其工作人員發揚光榮傳統,做到吃苦在前,受累在前,不計較個人得失。
(二)嚴肅管理
1.要加強財政管理。財政部門在編制預決算時,要加強對收入的審查,特別要加強對預算外收入的審查,必要時開展收入來源普查,看有無未納入預決算的收入項目;對重大超支項目、特別是公務“三費”支出進行分析,看其是否合理。推行“經費限額包干制”。
結合各單位實際和物價水平,合理確定各項費用開支總額,尤其是對一些敏感性的支出項目,如接待費、小車費、購置費等,實行分項限額包干,計劃管理,不論資金來源如何,一律不準突破計劃,責任到“一把手”,縮小人為空間。遇特殊情況需要超計劃的,應報經特批;要督促各單位嚴格執行政府采購、招投標、國庫集中收付政策,定期開展國有資產清查,杜絕賬外資產,摸清“非轉經”資產底子。
此外,要求相關的審計部門必須要將小金庫問題劃到部門審計工作的重點當中去,確保小金庫的發現與處理能夠施工貫穿在完整的審計工作中,并且要在此基礎上將其中的個別收費與罰款數額巨大,且專項資金和資產處置過多的單位作為監督工作的重點,來全面落實和取締“小金庫”問題。
2.推行紀檢、監察、財政、審計聯合辦案,定期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同時,各部門在監督檢查中要拓展范圍,既要依托賬目搞檢查,還要跳出賬外,加大走訪調查和延伸檢查力度。
3.要對“資金支出審批制”進行嚴格的落實。對于單位中的非常規性支出以及大額開支等條目,都必須要在經過單位領導的集體討論研究之后,才能做出組后的決定,嚴格禁止其出現非正常開支現象,同時也要對領導的管理行為進行嚴格監督,確保其不會出現對現金收支業務的干預問題,并且要嚴厲禁止白條入賬問題。
4.推行財政財務公開。財政部門應推行預決算公開,行政事業單位應推進財務公開,提高公開的真實性、全面性、及時性。
[1] 李洪波.行政事業單位小金庫問題淺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
[2] 李淑蘭 .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小金庫問題的幾點思考[J] .大慶社會科學,2011.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