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墨文
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
——基于吉林省白城市H村的調查
◎ 文/李墨文
本文通過對吉林省白城市H村進行調查,就農村小額貸款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參考性建議,目的是讓小額信貸走進農村,支持農村、農業的發展,改善現在農村經濟發展滯后的現實,使農村經濟走向更好更快地健康發展之路。
農戶小額貸款;農民;生產;風險
(一)利率高,期限短
不管是信用貸款還是直補貸款,與農行的農業種植貸款相比相對較高。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周期為10個月,而農民從春耕夏耘到秋收直至出售往往超出10個月(部分農戶等待價格上漲),農戶為了明年的能夠正常申請貸款,不得不去借高利貸還信用社的貸款,這樣不僅給農民帶來經濟負擔,同時給不法融資分子提供可乘之機。
(二)貸款難,程序復雜
農民在申請貸款時必須填寫相應的資料,需要結婚證、土地證、直保證等相關證明材料,申請過程中需要照相,攝像等等,對于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民來說,往往為了申請貸款多次往返于信貸機構之間。
(三)申請貸款過程中存在腐敗現象
農民經常說“沒人貸款就費勁”這樣的話語,語氣中充滿的些許的無奈,案例中信貸員的故事讓我們深刻的體會到貸款過程中的腐敗,1000元的貸款要給信貸員200元的禮金,這樣的比例讓我們觸目驚心,農民貸款不僅要償還本金與利息,同時還要支付這樣的額外費用,加大農民的還款壓力。
(四)小額貸款對農民產生一定的依賴性
小額貸款雖然為農民提供了資金上的保障,但在解決燃眉之急的同時,或多或少縱容了農民的惰性,過多地依賴和等靠,同時又存在一些專款非專用,日常生活奢侈浪費等現象。
(一)完善小額貸款運行機制
1.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建立農業風險補償機制
農村信貸機構應進一步完善信用評定體系,要根據農村家庭基本情況、償債能力、經營狀況和信用程度等方面綜合評定,對于已評定農戶或個人進行動態管理。由于小額農貸主要用于農業領域,農業生產其本身的特點使得農業這種社會經濟類型受到自然資源、氣候及市場等因素的諸多條件的制約,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便產生了小額農貸的風險性,這種高風險性和農民的低承受能力決定了建立風險補償機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應出臺適當財政補貼和優惠條件,幫助農戶參與社會資本和商業性保險機構,參與農險業務,使政策性和合作性為主體的多元化農業保險體系得到充分的結合,增強農業抵御和防范風險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降低小額農貸風險。
2.合理設計利率、期限和金額,滿足多元化信貸需求
根據小額信貸的特點,具有期限短、額度小,同時也具有靈活多樣的擔保形式,這些特點促使它能很快的適應我國農村的貸款市場,在農村底層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即便有這些優點,小額貸款這種金融模式也存在著許多問題,阻礙了小額信貸的進一步發展,這些問題包含貸款品種單一、額度小、風險大。伴隨著農業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呈現了多元化的資金需求趨勢。然而,為了滿足農戶多元化的貸款需求,農村信用社必須要在相關方面加以界定,包括期限利率以及金額方面進行規定等等。更重要的是,要在小額信貸的政策和發展模式方面進行創新,以便吸納更多不同層次的農戶,并且培養良好的信譽度,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小額貸款帶給農戶的風險。
(二)強化農民的金融知識
之所以在小額貸款的過程中,出現農民個人信用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農民對金融知識的缺乏而造成的。因此,農民應主動加強對金融知識的了解,更好的融入市場經濟中來;農村基層組織應發展各種形式的“金融下鄉”,使廣大農民近距離的感受到金融服務行業的便捷,了解小額貸款如何操作與運用,幫助農民塑造誠信意識,這樣就會減少因信用產生的各種問題,使小額貸款這項政策更好的服務于農,最終實現農村信用社和農民的雙贏。
(三)端正農民的思想認識
思想有多遠,行動就有多遠,為了使農村信貸業務能夠良性發展,為了使農民能夠真正走上脫貧致富之路,首先要解決農民思想認識問題,使農民能夠理解、掌握黨的惠民政策,提高農民的思想信用意識,增強農民自覺還貸的主動性,在農村思想領域進行觀念更新,消除小農思想的陋習,通過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協調人際關系,解決思想問題,使農民充分發揮生產和建設的積極性,為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動力。
(四)推廣農民的科技應用
農業發展的潛力在科技,希望也在科技,農村經濟的發展還需要依靠農民自身才能脫貧致富,因此,要充分發揮財政杠桿和金融杠桿作用,走出一條科學化、規模化的農業發展模式。合理的資金利用、先進的生產技術、科學的經營方式,是提高農民在市場經濟中競爭地位的保障;是農產品走向市場、增強整個農業市場績效的前提;是實現農業現代化、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
本文以白城市H村的小額信貸為例,梳理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滯后原因探析,旨在為白城地區小額信貸的發展提出新的想法,建議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要在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不斷的進行完善、改革和創新,以此充分調動農民發展農村經濟的積極性,加快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步伐,使白城地區的小額農貸取得更廣闊的發展天地,讓中國的“農民夢”早日實現!
[1]何廣文.中國農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徑選擇[J].中國農村經濟,2006:74-76.
[2]張軍,王長志.關于“直補保”貸款情況的調查[J].吉林金融研究,2010.
(作者單位:延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