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娣 歐陽愛冰 周裕梅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醫院,廣東 佛山 528329)
“護理五常法”是指在醫療護理工作中實施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等活動[1]。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工作效率為五常法的主要實踐目的[2]。目前,國內外部分醫療機構開始應用“五常法”管理模式。我院于2014月1月至2014年12月在全院15個護理單元(包括住院部、門診部、供應室、手術室,以下簡稱病區)實施五常法管理模式,評價實施前后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我院是一家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開放床位308張,全院臨床護理單元共15個,現有護理人員156名,其中副主任護師5名,主管護師24名,護師74名,護士51名,助理護士2名。
2.1 實施步驟
2.1.1 成立五常法管理委員會 由主管護理業務院長、護理部主任分別擔任組長、副組長,成員由各病區護士長及護士骨干組成。護理部統一制定病區五常法管理實施方案、工作計劃、工作制度、工作指引、檢查和考評標準。
2.1.2 動員培訓階段 在院內公布實施護理五常法管理工作方案,召開護士動員大會,舉辦五常法管理知識的培訓班,做到人人知曉工作流程,全員參與五常法管理。
2.1.3 檢查評比階段 護理部每季度進行一次五常法管理質量的督導工作,評選出“五常法管理示范病區”,每年進行1次全院性的評比。
2.1.4 交流獎勵和持續改進階段 每季度召開五常法管理經驗交流會,獎勵五常法管理優秀的示范病區,通過組織互相交流學習,不斷持續質量改進。
2.2 具體應用
2.2.1 常組織 是按距離、按需求、按分類進行管理,明確區分就診環境中必要與非必要的物品,以節省更多的利用空間。①明確科內物品的種類,留下必需的物品。②不用的物品不放在工作現場,偶爾使用物品集中放在工作區域范圍,經常使用物品放置工作區域最方便取用的地方。③對物品的使用頻率實施定期檢查,妥善保存各類型物品。④破損的醫療設備、電器、家具等按醫院規定及時報修清理。

表1 五常法實施前后各項指標情況
2.2.2 常整頓 是通過利用節約時間的技術,明確物品的放置位置。醫療用品主要包括:常用物品、平時備用藥、當日用品、備用物品等。①將需要的物品按照規定定位,要求做到30秒內可找到藥物和儀器。②做到使用后及時將物品回復到原位,如果沒有回復要在顯著的地方標示。③藥品存放定點定量、按有效期做到先進先出。④科室內各區域、各種器械有責任人,各種標識內容清晰完整。
2.2.3 常清潔 醫療器械、設備定期檢修、清潔,保證處于正常狀態及預防院內感染的發生,個人使用物品自已負責清潔。
2.2.4 常規范 按照病區規定的制度,促進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①持續改進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等工作。②制定五常管理組織結構和責任人,將各項操作規程制度化。
2.2.5 常自律 每年組織1次五常法知識培訓,新進院員工上崗前必須進行五常法的培訓與考核,使員工自覺執行五常法管理的規定,熟悉責任區域及職責,做到文明服務,著裝整潔,儀容儀表規范。
2.3 評價方法
采用本院自擬的住院患者對醫院環境滿意調查問卷,調查對實施五常法管理前后對醫院環境滿意率。于2013年度向10998例患者發放問卷10998張,收回10283張,收回率為93.50%,均為有效答卷。2014年度向12350例患者發放問卷12350張,收回11734張,收回率為95.01%,均為有效答卷。實施五常法管理前后對相關病區的醫療儀器設備完好率、無菌物品合格率各進行100次的抽查。
護理缺陷發生率根據廣東省《護理管理工作規范》中臨床護理質量評價指標,護理部每月匯總各病區上報的護理缺陷發生總例數。護理缺陷率=年護理缺陷發生數/年住院患者總數×100%。
2.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系統統計,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五常法實施前后各項指標情況見表1。
4.1 提高形象 實施五常法管理后,病區物品擺放整齊,地面清潔,空氣清新,為患者營造舒適清潔、和諧安全的住院環境。醫護人員穿戴整齊,使用文明的語言,增加了患者住院期間的舒適度,打造了良好的醫院形象。
4.2 提高安全性 實施五常法管理后,由專人管理各種醫療儀器設備,落實定期檢查、維護工作,確保醫療儀器設備的完好并處于備用狀態。護理缺陷發生率明顯降低,從根本上保障患者與醫療安全。
4.3 提高效率 實施五常法管理后,清除與工作場所無關的物品,病區各類物品、藥品進行分類放置,標識清晰,將工作范圍劃分區域,落實區域責任人;保持存量最低水平;制定先進先出的制度;提供適當的物架及物柜;保持通道通暢,光線充足,注意濕度及溫度;清除不必要的門、蓋、鎖;及時清除過期物品,減少護士查找物品和儀器時間,確保工作的精確性,提高工作效率。
4.4 提高自律性 通常30秒鐘內找不到用品的原因:未合理分類,無醒目的標志,無人定期整理補充,不知存放在哪里。實施五常法管理后,護理部統一編寫“5S”手冊,定期進行“5S”檢查,人人按照規定行事,養成好習慣,每天下班前執行5分鐘“5S”;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個人自律性大大提高,同時也提高了護士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4]。
4.5 改善品質 實施五常法管理后,護士們積極參與病區管理工作,并督導科室醫生、護工、陪人、清潔員、運送人員等共同落實五常法相關制度,自覺履行個人職責,醫療服務與質量明顯提高。
五常法是一種正式的技術和工作方式,其強調管理中的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五個方面。我院實施護理五常法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各病區持續改善醫院環境,樹立了醫院良好的形象,保障了醫療與患者的安全。
〔1〕 莊秀,林嬋蘭,方素萍,等.失效期登記及五常法管理在病區安全用藥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1):1332-1334.
〔2〕 蔣紅,汪志明,黃鶯,等.“五常法”在基于JCI標準下病區藥物管理中的實踐與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11):1012-1013.
〔3〕 趙倩,鐘晶晶,劉正聰,等.“5S”管理方法在眼科病區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5(17):56-56.
〔4〕 胡永玲.“5S”理論在病區藥品管理中的應用[J].天津護理,2013,21(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