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有人抱怨,那些最新潮、功能最強大的技術太缺少親和力,讓用戶無法享受人性化的體驗。那么,假如我們能開發出人性化的技術,是不是可以改善人際關系,增進人與人的聯系,讓人擁有更多的本領?
這個問題正是Cynthia"Breazeal前進的動力。Breazeal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的個人機器人小組創始人,也曾是該小組的主管,絕對稱得上是社交機器人領域里的領軍人物。最近,她從大學辭職,希望能專心開發出史上首個家用社交機器人——Jibo。Breazeal的發明有一個宏大的愿景,那就是讓人性化的高科技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
Breazeal認為:“它(機器人)不僅要具有自然的溝通能力,還要能理解人類的思維方式。每當我們體驗這個世界,做決定并采取行動,我們當然會考慮相關信息,但我們也會考慮其他因素。機器人可以有社交功能,也能有真情實感,更是實實在在的物體。不僅如此,只要支持人類全面體驗的技術越多,人類自身的本領就會越強大。社交機器人可以算是歷史上首次在上述所有這些層面內對人類體驗的一種綜合體現。”
多年以來,Breazeal一直在研究人性化的機器人,希望賦予他們人際交往的技巧,探究它們如何推進兒童教育、醫治慢性病、高級護理等各種類型的工作。甚至,社交機器人還可以幫助家庭成員更好地相處、互動。例如利用相關技術,它們可以讓住在千里之外的祖父看到自己的孫女,并且和她玩實時游戲。
Breazeal介紹,除了增進交互,機器人技術也能有效地鼓勵人們改進言行。機器人可以扮演教練,指導用戶鍛煉身體。Breazeal發現,和人類相似的外形、溝通手段、動作和互動方式可以產生比其他技術形式更持久、更重要并且更符合人們期望的成果。
她說:“如果可以創造一種人性化的技術,讓人感到它對所有人一視同仁,那么人們就會更有能力,也會把事情做得更好。”
相比于美國動畫片《杰森一家》里的保姆機器人Rosie,Breazeal開發的Jibo則是完全不同的一類機器人。雖然羅西非常友好,也能給家人提供幫助,但Jibo給人的感覺更像一位新家庭成員,因為它可以促進人際互動。目前,Breazeal已經在眾籌網站Indiegogo上面募集到了230萬美元,遠遠超出了他們設定的10萬美元融資目標。Jibo不僅擁有智能手機具備的所有功能,也能發出提醒、發送信息(它可以識別所有家庭成員)、講故事(兼具音效、圖像和動作效果)、充當人類的替身(利用一部可追蹤拍攝的攝像頭幫助召開視頻會議),以及充當家庭助手,而這些都不必讓用戶自己動手來操作。想象一下,只需說一個簡單的詞語或者做個簡單的動作,Jibo就能為全家人拍下珍貴的合影,無需任何一位家庭成員站出來為其他成員拍合照,犧牲拍照者本人的出鏡機會;因公出差的人也可以利用機器人的視頻聊天功能,在家族聚餐時和其他家庭成員聊天,或者哄孩子上床睡覺。Jibo甚至還可以下訂單、訂外賣。
Breazeal從事的研究工作還能進一步拓展上述體驗。她說:“技術賦予了人類巨大的潛力,讓人可以實現大規模生產并且降低成本。上帝知道,人們需要更多平價的技術支持。這是無可非議的需求,但技術專家、科學家、工程師若要創造一種技術,讓它更好地支持人類、體現人類自身價值,目前還有很大空間需要提高。”"譯"|"T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