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日,是每年一度的世界濕地日,2015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為“濕地:我們的未來”。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它關乎著人類的健康與繁衍,保護好濕地,就是保護人類美好的未來。
如果你生活在“東亞—澳大利西亞(EAAF)”一線,你可能不知道,這條線路上的5000萬只水鳥,包括28個全球瀕危物種,已經岌岌可危。
這是全球八大候鳥遷徙線之一,也是穿過中國的三條中的一條。
候鳥的萬里遷徙“如同史詩般令人瞠目”,全球遷徙網絡西北澳觀察站的站長克里斯·哈塞爾如此形容。這條史詩般的生命線長達13000公里,從俄羅斯遠東地區和阿拉斯加,途經22個國家,穿過中國的東部沿海省份,至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每年逾5000萬只水鳥都將通過這唯一的遷徙線,完成年復一年的生命延續。
中國東部濱海濕地是這條生命線的重要一環,然而,它可能被過度開發的命運引起了國內外生態專家的高度關注。
“中國渤海灣的不良生態狀況讓大量候鳥種群減少,這種現象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克里斯·哈塞爾說。
2012年9月2日,一封被公開的致浙江省溫州市領導的信揭開了冰山一角。
這是中國首個環保NGO“黑嘴鷗保護協會”會長劉德天半年前寫的一封信,眼看著已從遼寧盤錦啟程的黑嘴鷗將達到越冬地——溫州灣,不得已,他在微博里開始公開呼吁。
信不足千字,卻句句憂心:“令我擔心的是,圍墾意味著生態環境改變、原有灘涂生態功能喪失,在此越冬的黑嘴鷗將一去不返”。溫州灣灘涂是EAAF線上重要的候鳥越冬地。
這種“世界上最稀有的鷗禽”曾消失了整整一個世紀,在20世紀末才被重新發現。它已被錄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編寫的《瀕危物種動物紅皮書》中。在遼寧盤錦,劉德天保護這種小鳥已逾20年,當地黑嘴鷗數量也從1990年的1200只增至8600余只。
但令其揪心的是,黑嘴鷗南下越冬,已難覓落腳地。
2012年春,他到溫州灣尋覓黑嘴鷗蹤跡,“從漲潮盼到落潮再到漲潮”,居然“一只都沒有見到”。他失望地回到盤錦,寫下一首詩:“昨日去溫州,歸來犯憂愁。灘涂百萬頃,不見一只鷗”。
這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在一二月間的冬季調查結論相同。
“悠閑無塵跡,天地一沙鷗”的景象已不復存在。溫州灣這片廣袤的濕地曾是數十種珍貴候鳥的越冬地、中轉站。1998年,溫州曾被確定為全球最大的黑嘴鷗越冬地,彼時數量3000只,占全球越冬種群數量60%以上,如今幾近絕跡。
我國濱海濕地匯聚了全國水鳥種類總數的80%以上。2008年,全國鳥類環志(指搜集鳥類遷徙路線,繁殖,分類數據的研究方法)工作初步調查的數據證實,從我國過境遷徙的候鳥種類和數量約占世界20%至25%左右。從亙古時代,候鳥從未改變這古老的旅行規則,跨越重洋,循環往復,一鼓作氣。
以紅腹濱鷸為例,每年4月,這種鳥兒從南半球起飛,在萬里行程之前,它們會鉚足了勁:先吃成“大胖子”,還會將一些暫不需要的生殖器官如子宮等萎縮,之后不停歇、不睡覺、不進食,沿著“東亞—澳大利西亞”生命線連續飛行6000公里,歷時7天抵達渤海灣后,只剩下約不到一半的體重。
在WWF海洋項目的高級官員周宇晶的眼里,它們“幾乎是用生命在飛”。正像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所說:天上飛的最小的鳥兒,也是你的五官無法感知的巨大世界。
瀕危的水鳥更危險。2007年,國際鳥盟統計極危鳥類勺嘴鷸的數目可能少于200對,且以每年25%數量遞減。上海野鳥會會員李靜表示,江蘇如東是勺嘴鷸最重要的停歇地,他們在如東調查時,數目最高時僅有103只,是目前已知的最大遷徙種群。國際鳥盟亞洲部主任陳成彥也曾撰文:“勺嘴鷸瀕危最重要的原因是遷徙的越冬灘涂的破壞”。
濕地破壞,將直接導致水鳥的滅亡。
“如果灘涂繼續消失,它們飛幾千公里來到這里,可什么吃的都沒有,再繼續飛,繼續找,還是沒得吃,就死掉了。”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楊洪燕擔憂道。
由于人口增長和經濟增長的壓力,中國大片的灘涂逐年被轉變成鹽池、水產養殖池、農田、休閑娛樂區和工業區。
“我國濕地喪失的現狀非常嚴重。”全國鳥類環志中心江紅星博士憂心忡忡地說。2003年全國首次濕地資源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天然濱海濕地消失了50%以上。而從1990年至2008年,我國圍填海總面積增至1.338萬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新增285平方公里。
過去3年,楊洪燕的心情起伏得尤為劇烈。她研究紅腹濱鷸已近10年。近3年,她的觀測區因濕地圍墾縮小了1/3,區內這種鳥猛增約4倍,這意味著,“周圍濕地都被破壞了”。
“這樣大量聚集的風險非常大,種群集中度高,萬一出現類似禽流感的疾病會危害到整個種群。”江紅星解釋。
惡果已有先例。韓國新萬錦是在EAAF這條候鳥生命線上極為重要的中停地,卻因1991年開始動工的圍海工程成為“巨大的環保丑聞”。在公眾抗爭歷時15年后最終建成,長達33公里的海堤工程上,圍墾灘涂面積多達400平方公里。原有的大濱鷸10萬只,圍墾后不到一萬只。
如不及時遏制,中國東部濱海濕地將步其后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