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無論官員還是普通公務員,使用公車而沒有執行公務,一經查實,將面臨至少30天的停職,停發所有薪水和職務補貼。
如何管理好公務用車,是各國普遍面臨的問題,也是多年來困擾我國政府的一個痼疾。近年來,國內要求公車改革的聲音不絕于耳,說明公車管理存在諸多問題和漏洞,甚至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2014年7月16日,《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下發,備受全民關注的公車改革在醞釀20年后全面啟動。
發達國家在公車管理的實踐中已經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成功經驗,當下我國正在推進公車改革,很有必要汲取他國的有益經驗。
嚴格監管公車私用
美國政府嚴格管理公務車輛的用途,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準許公車私用。無論官員還是普通公務員,使用公車而沒有執行公務,一經查實,將面臨至少30天的停職,停發所有薪水和職務補貼。如果情節嚴重,不排除延長期限或開除公職處罰以及向法院起訴。
美國公務員開公務車外出必須用于工作,要經一定級別以上的部門主管批準并登記,下班前要檢查公務車是否已全部開回單位停車場,每年結束時往往還要統計每輛公務車使用汽油等費用情況,不得超過額度。
從聯邦政府到地方政府,公務用車管理部門每年向公眾出具政府機動車情況報告。以德克薩斯州為例,德州機動車管理辦公室必須要制定一年的公務車隊情況預算,對于車隊的數量、規模、車型、購車計劃甚至是油耗,都要以報告的形式詳細列出。
在使用公車的時候,規定途中不得在酒吧、娛樂場所和體育館等處停留;即使車上有空位,也要避免讓與公務無關的人員乘坐。為了打擊公車私用,很多公車上都安裝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用以監視車輛的行駛路線、停泊地點,避免不經濟行駛。
美國聯邦總務署還開發了公務用車管理信息系統,與定點加油站和修理廠聯網,實時獲取車輛行駛里程、加油數量、維修項目、費用支出等信息,防止駕駛人員從中謀取不正當利益,政府部門都需要把相關數據公之于眾。
為了便于公眾辨別和監督,聯邦政府對公車實行了標志管理,核發政府專用車輛牌照,上面都印有“美國政府”或“僅供公務使用”字樣。
聯邦政府設有專門的電子郵箱,供公眾舉報公車租賃和使用過程中的違規、欺詐行為。總務署接到舉報后,將有關情況通報給車輛使用單位負責人,責令其組織調查并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處罰,或報送司法部依法處置。
統一購置公務用車
發達國家嚴格控制購置公車,限制購置專車的金額、型號或馬力。許多國家對購置和更換公務用車都實行預算管理,嚴格控制公車數量。
法國政府規定,購車預算由政府各部委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在制定各自的年度預算時提出,由各省代表參加的“國有汽車購置委員會”進行預審;預算批準后,由代表國家的“國家購置集團聯合會”統一從市場上購買,然后轉賣給使用單位,避免車輛的多頭采購可能帶來的混亂局面。政府還規定,個人使用的公務用車的發動機排量不得超過1.4升,一切超標要求都應該向政府總理提出。各單位從市場上長期包車必須事前得到預算主管部門的批準。
在美國,將政府部門公務用車經費納入預算管理,經費的使用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購車計劃批準后,由后勤供應部門統一負責購置。由于受嚴格的約束和全方位的公開監督,美國雖然是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但其聯邦政府擁有的各種公車數量,包括公安、消防、郵政、救護等專用車輛,共計才14.5萬輛,其中政府部門及分支機構的公務車只有5.6萬輛。聯邦政府總務署為聯邦機構提供車輛購置和租賃服務。聯邦機構可以通過總務署購車自用,也可以租用總務署管理的車隊車輛。由于購車自用管理的成本較高,目前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從總務署車隊租車。
美國聯邦總務署負責政府公務用車的購買和維修。各部如果需要車輛,需要提出書面申請,而當車輛需要維修時,凡是超過100美元的花費,和所有更換輪胎及電池等費用,都要向該署報備。如果有人利用聯邦政府經費采購超豪華車輛,或是無故和超額報銷修車費用,都能夠在報表中一目了然。
鼓勵使用“國產車”是多數國家對配置公車的要求。德國政府雖然沒有明確要求把“國產車”作為公務用車的選型,但明文規定,不準購買歐盟以外生產的車輛。印度政府有關公務用車的規定中則特別強調,印度政府各級官員,包括總統和總理在內都必須使用國產汽車,嚴格禁止使用進口車,至今沒有人對此提出異議,更不敢違犯。
專車私用需繳稅
芬蘭將公車分為專車、公務車和工作關系車三大類。專車只有少數高級別的領導才配備。公務車通常由政府部門辦公廳主任掌握,提供給執行公務的官員使用。工作關系車由公家購買,提供給工作需要、有一定級別的人員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芬蘭沒有專門的公車管理制度。如何使用公車由各部門自己決定,但是這要受到其他種種規章制度的制約。芬蘭有嚴格的公務員法,其中明確規定了公務員要遵守的道德和法紀,以及維護清廉形象等行為準則,公務人員因用車小事觸犯刑律,實在是得不償失。在各級政府機構中,無論是為數極少的專車還是公車或執行公務的私車的情況,均必須實行嚴格的登記,每次出車的起始時間、地點、里程表公里數都要詳細記載,這既可監督公車使用情況,也可制約司機開公車辦私事。
芬蘭專車只限在執行公務時使用,正常上下班和個人私事都不得無償使用專車。使用專車上下班也可以,但這屬于額外的待遇,等于增加了個人收入,應該照單納稅。對享有“工作關系車”待遇的政府官員和公司職員必須將這種待遇折合為個人收入(大約相當于每月1000美元),按此標準繳納所得稅(每月約為300美元)。
芬蘭政府的司局級官員執行公務時通常是“打的”,一般工作人員經領導批準也可以乘坐出租車辦理公務。因公乘坐出租車者經過嚴格的登記手續后,領取一張出租汽車卡。車卡由出租汽車公司聯盟與銀行共同發行,可供一次性使用。
這一方法,給政府節省了一大筆買車、雇傭司機、燃油費和車輛維護的費用,同時,又拉動了出租車等交通行業的發展,提高企業和從業人員的收入,并帶動稅收。而且,對于政府管理層面來說,這種方式簡單又有效,要比帶有車輛維護和司機的管理容易得多。
高薪下的有效治理
在新加坡,許多人都知道部長并不配備專車,也沒有專職司機。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是自己開車上下班,工作以外更是如此。這并不是說政府沒有公車。據了解,新加坡一些部委也有公務車輛,總統和總理也有在禮賓等場合使用的公車,但可以證實的是公車數量非常少,一個數百人的機構也可能僅有兩輛公車。
如何防止公車被濫用?首先規則明確,使用公車都要申請登記,還要說明用途。公務員不會隨意提出不合理使用要求,因為都知道那樣做會碰壁,司機肯定不會同意。
新加坡公車管理的“功夫”也在條文細則之外。當地極為嚴格的反腐敗制度,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對于公務員來說,公私分明是絕對不能逾越的紅線,貪污罪名也沒有最低金額限制。
近年來,新加坡也曾有高級公務員因貪小便宜、虛報禮賓開支而砸了飯碗進監牢的案例。而這么做實在得不償失,因為高級公務員一般工資水平較高。正因如此,部長們寧可開私家車,也不愿因小額支出而招致公私不分的嫌疑。
新加坡公車管理的思路是貨幣化,一切待遇通過透明的工資反映出來。部長們可以拿上百萬年薪,但沒有住房,沒有專車,也沒有交通補貼。但不意味著他們一定要擠公交出行。高級公務員領取工資完全可以負擔開車出行的成本,可以聘請一位司機或自己開車,甚至租車。
公車待遇貨幣化的好處顯而易見:透明、干凈。高級公務員用車消費趨于合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開什么車。與此同時,新加坡對于高級公務員的生活奢華程度有著嚴格監督。超出公務員正常收入水平的表現有可能作為貪污罪名的證據,涉案者需要自證清白。
(作者單位: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
(摘自《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