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幸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云南省咖啡種植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云南咖啡從分散種植逐步趨于集中,形成了普洱、保山、臨滄、德宏四大核心主產區,主產區咖啡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到全省的85%以上。2014年云南省咖啡種植面積已達183萬畝,比2010年的64萬畝增長3倍,產量11.8萬噸,云南省咖啡種植面積、產量均占全國的99%以上。2014年咖啡出口48429噸,出口創匯14591萬美元,出口創匯比上年略有增長,成為僅次于蔬菜、煙草的第三位創匯農產品,全省咖啡種植農戶30多萬戶,咖農超過100萬人,咖啡產業已經成為云南獨具特色的優勢產業之一。根據全球咖啡的產銷形勢分析,到2020年云南咖啡種植面積有望達到250萬畝以上,年產咖啡生豆20萬噸,出口創匯3億美元以上,總產值將突破350億元。
在咖啡種植面積、產量、出口創匯額迅速增長的同時,咖啡企業也同步壯大。據數據資料顯示,目前有12家省級咖啡龍頭企業,云南省已有18家咖啡加工企業獲得了全國QS質量認證,全省咖啡初加工能力超過15萬噸,精深加工能力超過2萬噸。
云南省西部和南部地處北緯15°至北回歸線之間,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000—2000米,地形以山地、坡地為主,且起伏較大、日照充足、雨量豐富、晝夜溫差大,與世界優質咖啡盛產國哥倫比亞的自然地理條件極其相似,特別適合小粒咖啡的生長。在土地資源方面,云南熱區土地面積達8.11萬平方公里,其中適宜咖啡種植的耕地面積約34萬公頃。目前尚有大量的咖啡宜植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適宜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土地資源為云南成為全國產量最大、品質最好的咖啡產出基地奠定了基礎。
(1)國外市場需求
云南咖啡生豆主要出口歐美、亞洲、俄羅斯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歐洲是云南省小粒咖啡的主要消費市場,其中德國是云南咖啡豆的最大出口國,比利時、法國分別是云南咖啡豆的第二、第三大出口國,此外,美國、沙特阿拉伯等國對云南省咖啡生豆的需求一直較穩定。
(2)國內市場需求
據資料顯示,中國咖啡年人均消費量僅為50克,不及西歐等咖啡消費大國人均消費量的1/100。歐睿國際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消費約45億杯咖啡,遠低于北美1339億杯的水平,從2014—2019年,預計中國咖啡消費量將增加18%,而美國只會增加0.9%,中國消費市場的規模和吸引力,使得咖啡加盟行業正以25%的速度增長,也讓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開始入駐中國市場,星巴克在中國大陸已有823家店,希望到2019年能達到3000家。
隨著咖啡種植規模的擴大及前期建設與發展,云南咖啡加工能力也得到不斷增強。云南省已培育出一批咖啡生產加工企業,咖啡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2011年云南德宏后谷咖啡公司建成1.3萬噸速溶咖啡粉生產線,成為全國最大的咖啡深加工與研發基地,已獲授權的3件實用新型專利在公司建成投產的深加工生產線中全面運用。目前普洱愛伲咖啡公司已建成國內最大的焙炒咖啡生產線,德宏后谷咖啡公司已建成速溶咖啡生產線4條,年生產能力11000噸。
(1)產品開發
云南咖啡要想在世界咖啡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另辟蹊徑,開拓屬于云南咖啡的新“藍海市場”。在這方面,普洱咖啡研究所已經邁出了開拓者的領先步伐。他們以科技為引領,依托實力雄厚的科研團隊、與企業結盟,細分咖啡消費市場,開發出了區別于星巴克、雀巢等國際大牌的咖啡新產品,如速溶純珍核桃咖啡伴侶、咖啡核桃乳飲品等,改變了消費者對傳統咖啡產品的認識,獲得了大批新老顧客的青睞。
(2)市場定位
近兩年,云南咖啡市場流通最大的亮點是通過電子商務這一渠道銷售咖啡系列產品的數量增長迅速。零售商在淘寶商城、京東商城、當當網、亞馬遜等電子商務平臺開設網絡店鋪,或分銷或直銷云南咖啡系列產品。超市、百貨商場、便利店等傳統分銷渠道和咖啡館、咖啡連鎖店是云南速溶咖啡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云南咖啡烘焙豆和烘焙粉產品主要是通過咖啡館和咖啡連鎖經營店進入銷售終端,有少數通過咖啡專賣店的方式進行銷售。
(3)戰略行動
后谷咖啡公司沿著“速溶咖啡+貼牌加工+超市”的大眾路線,以速溶咖啡為主打產品,以自主和貼牌加工為發展方向,以超市為主要銷售渠道,走大眾化消費路線,擴大市場規模。普洱愛伲咖啡有限公司積極探索“頂級咖啡+咖啡莊園+咖啡館”的精品路線,以開發頂級咖啡品牌為著力點,以建設咖啡莊園為載體,以布局大城市咖啡館為切入點,營造咖啡文化氛圍,打響曼中田咖啡品牌,走精品形象路線,打造咖啡品牌內涵。
云南省政府2009年制定了《云南省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09—2020)》中把咖啡列為生物產業中的重點產業。2011年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咖啡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作為指導云南咖啡產業發展的綱要。國家也十分重視云南咖啡產業發展,2007年農業部制定的《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6—2015年),把云南西南部列為咖啡發展的重點區域,采取多渠道、多種方式支持云南咖啡的種植、加工和科研能力建設。同時,西部大開發、科技興農、退耕還林、生態保護以及農業結構調整等一系列國家宏觀政策也為咖啡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寬松的政策環境。
中國進出口銀行云南分行作為一家支持國際經濟合作的政策性金融銀行,近年來大力支持云南咖啡產業,累計投放了27億元,支持面從種植、加工、銷售等多環節到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從咖啡品牌打造到支持企業深加工發展,為云南省咖啡產業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近年來,為積極響應參與國家“一路一帶”戰略,進出口銀行以咖啡為載體,打造全新的中歐國際貨運通道,開創了云南通往歐洲各國貿易大通道的里程碑。中歐專列的開通一方面為將云南打造成全球咖啡倉儲中心成為可能,通過支持咖啡出口國際專列,可以把云南打造成亞洲乃至全球咖啡產業的采購集散地;另一方面開辟了云南通往歐洲的“陸上絲綢之路”,大大縮短了從云南到歐洲的貨物運輸時間,使咖啡國際貿易更加便利,加速了貿易資金的周轉,也為更多東南亞國家的貨物出口提供了通往歐洲的通道。
云南咖啡單純依靠產量競爭難以在世界咖啡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云南要將咖啡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咖啡產業,必須走優質、精品咖啡的發展之路。為保證咖啡種植和加工質量標準化建設的推動,建議如下。
(1)培育組建由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單位聯合的咖啡產業科技協同創新聯盟和農科教相結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對云南咖啡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進行聯合科技攻關。
(2)在咖啡生產種植的適宜區或優勢區建立咖啡標準化生產建設示范區,加強政府、企業對咖農的生產指導和技術培訓,進行種植和加工質量標準化試驗、示范和推廣。
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短板在市場。確立市場驅動的產業發展戰略、加速產品開發商業化進程、開辟咖啡市場新“藍海”領域、培育自主市場,是實現云南咖啡產業升級的關鍵。
(1)成立省級咖啡市場研究部。成立專門的市場研究部門,由學術界、企業界的戰略管理專家組成研究團隊,獨立開展市場調研;或借助外部管理咨詢服務外包,尋找消費者需求和引導消費需求,挖掘咖啡市場新“藍海”,創造云南咖啡新市場,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咖啡市場競爭結構,實現成本驅動發展戰略向市場驅動發展戰略轉型,以咖啡市場開發帶動咖啡產業開發。
(2)建立咖啡新產品孵化基地。應充分理解和運用現代競爭戰略理論,打好云南咖啡的差異化和專業化之牌,從現有和潛在的消費者需求和驅動出發,不斷研發新產品,并為新產品的商業化創造良好的孵化環境。
創新咖啡傳統的流通方式和交易模式,通過電子交易促進市場信息對稱,改變目前云南在咖啡交易中的弱勢地位,積極爭取成為價格形成中心,獲得咖啡價格的話語權。
(1)盡快搭建咖啡現貨交易平臺。加快方案設計和規則制定,盡快搭建咖啡現貨交易平臺。咖啡現貨交易平臺下設包括收儲(由第三方及銀行監管的)、倉庫、物流和拍賣中心,同時在普洱、德宏等咖啡主產區設立分中心。
(2)構建云南的咖啡期貨交易平臺。在現貨交易平臺的基礎上,實現咖啡現貨交割并逐步擴大交易量,待現貨平臺充分發育后,構建屬于云南的咖啡期貨交易平臺,使得云南咖啡豆價格權不再受制于美國期貨市場,通過金融手段來抵御各種風險。
云南咖啡發展可借力云南旅游休閑業的發展順勢而上,建設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咖啡館和咖啡莊園。
(1)建設一批咖啡莊園,實施“點”的布局。將咖啡莊園的建設與云南旅游線路的安排有效銜接,在一定程度上咖啡莊園可以分流部分游客的住宿、休閑需求。
(2)建設一批咖啡館,完成“面”的覆蓋。與咖啡莊園相比,咖啡館的布局有很大的靈活性,在各旅游景點、各交通樞紐均可實現,作為云南咖啡的窗口,咖啡館有助于樹立和傳播云南咖啡歷史和云南咖啡文化。
[1]歐陽歡:咖啡研究歷程和展望[J].農業與技術,2006(4).
[2]李貴平、楊世貴、黃健等:云南咖啡種質資源調查和收集[J].熱帶農業科技,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