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蓉蓉 編輯/丁小珊
Business 商業
打開出口信用保險工具箱
文/顧蓉蓉 編輯/丁小珊
面對當前動蕩的宏觀市場環境、日益加劇的國際競爭,出口企業應從提高風險意識、統籌內部管理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險這一工具。
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不穩,傳統出口企業面臨的挑戰加劇。特別是紡織行業,長期面臨需求縮水、行業低迷的情況。近期,國儲棉政策的調整以及人民幣匯率波幅的加大等因素,又進一步惡化了該行業企業的經營環境。逆境中,作為我國紡機設備領域最大的進出口企業之一的F公司,則通過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險,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
F公司是我國紡機設備領域最大的進出口企業之一,是H集團主要對外貿易窗口。其主要業務涵蓋紡織機械、紡織工業技術、紡織原料的進出口、工程承包以及投資合作等多個領域。2005年,在國際紡織工業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背景下,H集團具有傳統優勢的紡織機械設備出口業務的市場占有率受到歐美同行的極大擠壓,即使在具備地域優勢的東南亞市場,也面臨嚴峻的形勢。這導致該年F公司的紡機設備出口額尚不足2000萬美元,市場前景不容樂觀。為繼續保持該集團下屬紡機設備的品牌影響力、鞏固傳統市場份額,同時集中資源開拓新的市場,當年H集團對F公司下達了紡機設備出口三年達到1.5億美元的硬指標。
面對內部嚴峻的經營業績壓力和外部不斷加劇的國際同業市場競爭,如何突破現有的經營業績瓶頸,同時有效控制住國際貿易中伴生的不良應收賬款風險,成為擺在F公司面前的一道難題。2005年9月,F公司首次對部分市場和非信用證業務嘗試投保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是保障信用期限在一年以內的出口收匯風險的保單,可以承保買方的商業風險和政治風險。保單項下保障的風險發生時,F公司能獲得的最高賠償比例可達到90%,這為 F公司的收匯提供了有力保證。沒有了不良應收賬款的后顧之憂,F公司加大了出口業務的步伐,甩開膀子開拓新的市場,并輔之以公司不斷強化的內部管理和逐步完善的激勵機制等措施,當年即完成了5600多萬美元的紡織設備出口額,也開啟了公司利用信用保險工具的第一步。
2008年初,肆虐全球的金融風暴來襲,F公司專注的東南亞市場更成為金融危機的重災區。在這一年,中國信保通過積極批復已有短期險保單項下新買家的限額、增加對老買家的限額規模,加大了對F公司的支持力度。在出口信用保險工具的保障下,F公司在風險控制的基礎上采取了積極的市場進攻策略,不斷鞏固已有市場、拓寬銷售渠道和覆蓋面;同時,大膽嘗試與新買家開展賒銷業務,并由此培養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實現了全球經濟低迷背景下的逆勢上升。借助信用保險工具,F公司出口業務量當年保持了平穩增長,紡機設備出口額突破1.5億美元,不但全面實現了業績目標,還培養了印尼D公司、香港TH公司等一批緊密合作的海外重點買家,為企業未來的國際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F公司出口業務規模的穩定增長,其對國內業務的供貨、采購需求也在不斷上升。在此背景之下,F公司于2009年投保了中國信保的國內貿易保險。該保單承保了國內貿易中因買方破產或拖欠貨款而造成的賣方應收賬款損失,可以有效化解F公司國內貿易中的風險。借此,F公司形成了以本公司為中心,國內貿易與出口業務上下游全鏈條式的風險管控體系。出口信用保險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得到了該公司的認可和重視。
隨著F公司與重點買家的一般出口貿易業務的不斷鞏固和穩定增長,市場供需在互動過程中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企業也因此產生了對出口信用保險工具新的要求。在紡機設備出口的國際競爭中,隨著成套紡機設備的輸出比例越來越高,單一出口合同的金額也在不斷提高,買方面臨的還款壓力也隨之增大。各國紡機出口商的更長付款期限和更靈活的支付方式逐漸成為獲得優質買家訂單的軟實力。而在當時,既有的短期出口險保單項下的付款期限僅有一年,如何突破現有業務的付款期限,為買家提供更靈活的支付方式,就成為在商務談判中獲取更多優勢的關鍵。根據F公司這一新的市場需求,中國信保向F公司推薦了特定合同保險和海外融資租賃保險兩個工具。所謂特定合同保險,承保的是企業某一特定出口合同的收匯風險,適用于較大金額的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出口,以及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這一險種除了靈活的支付方式這一特點外,更將付款期限延長到了最長720天。而融資租賃保險產品則可通過引入承租商的模式,將既有的付款期限延長到五年以上。此外,這兩個出口信用保險工具除具備常規的對應收賬款風險的保障功能,還具備銀行對保單的接受度較高的優勢,由此可以為企業帶來較低的融資成本和更為便利的融資安排。
通過與中國信保的溝通,F公司采用了特定合同保險和融資租賃保險這兩個工具,又一次突破了支付方式和付款期限的瓶頸。在這兩個信用保險工具的助推下下,F公司的出口業務在2013年與2014年上半年實現了質與量的齊飛躍,不到兩年時間執行了4個特險項目、2個融資租賃保險項目,共計向包括全球最大的紡織商香港TH公司和印尼紡織行業龍頭企業D公司出口了總值達2.46億美元的成套紡機設備。
出口信用保險作為一種重要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其設立初衷是幫助企業在國際市場有效規避風險、增強自身競爭力。而對這一工具箱充分、合理的運用,不但可以避免出口風險帶來的損失,還可以幫助企業開闊國際化經營視野,理清全球化發展思路。企業要提高出口信用保險工具利用效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國際市場發展迅速,傳統行業的產品技術競爭優勢逐漸淡化;同時,買家對融資期限、項目融資安排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一是要關注特定國別、行業的市場變化趨勢,提高風險意識。近年來,國際市場情況愈加復雜,影響因素也趨于多樣。在這樣一種經營環境下,出口企業不僅有可能要承擔買方破產或無力償還債務、拒收貨物、拖欠貨款等商業風險,還面臨著出口國或地區頒布法令禁止匯兌、禁止貨物進口或撤銷進口許可證及戰爭等不可抗力的政治風險。身處復雜的國際形勢中,企業應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及時、充分地了解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分析市場未來的變化趨勢,探索應對問題的解決之道。在此基礎上,企業可以通過與提供相關服務的經濟主體的有效溝通,深入了解應對風險的手段、措施,從而充分利用社會提供的資源,合理規劃自身發展戰略。
二是要統籌協調內部管理制度。F公司在業務推進的過程中,逐步明確將出口信用保險作為整體風險管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全部出口進行了統保,而且在內控層面制定了《出口信用保險管理辦法及投保操作指引》,由財務部門牽頭負責對中國信保的業務進行歸口管理,明確出口信用保險的辦理規則,細化業務流程,實現了出口業務投保的規范化、制度化。借鑒F公司的經驗,出口企業可以通過學習、了解信用保險工具、根據自身企業發展特點和需要,構建合理的內部管理制度。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企業利用出口信用保險工具的穩步推進,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與提供服務方的合作效率。
三是要與服務方建立暢通、有效的溝通機制,積極創新業務模式。國際市場發展迅速,傳統行業的產品技術競爭優勢逐漸淡化;同時,買家對融資期限、項目融資安排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供需雙方作為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通過不斷的溝通才能深入了解對方,從而使需求方的意愿得到順暢的表達,使供給方提供更加符合要求的產品。F公司注重與下游買家溝通需求,并及時就買家需求與提供信用保險服務的中國信保保持良好的溝通,不僅在企業內部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機制,還通過簽署合作協議,從集團層面建立起雙方合作的機制和溝通平臺,拓展了合作深度,并充分利用了出口信用保險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幫助企業實現了業務的增長與拓寬。
作者單位: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第一營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