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馨
(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北京102412)
中國一線城市面臨的后中等收入陷阱風險
——以北京市為例
陳佳馨
(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北京102412)
北京作為首都和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其經濟能否順利轉型升級,直接關系到中國經濟上升的高度,分析判斷得出,在更加強調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更加注重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取向下,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將進一步加碼,調整的節奏仍然保持在平穩較快的水平,北京市經濟將會保持平穩增長發展趨勢。
北京經濟發展;中等收入;經濟增長;經濟體轉型
北京經濟發展趨勢與國家高度相關,國家經濟增速提升的發展時期,北京也能夠實現快速增長;反之,若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北京經濟增速也將出現回落。因此,根據歷史數據規律判斷,未來國家潛在增長放緩勢必下拉北京潛在增長速度。
北京正處于從中等收入經濟體向高收入經濟體轉型的過渡時期,這決定了當前北京面臨的收入陷阱風險也將具備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的雙重屬性。
第一,同其他中等收入水平的經濟體相類似,北京面臨的資源約束、制度環境不盡完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等問題。一是產業發展層級不高,產業發展仍然未能擺脫資源環境依賴,資源環境壓力仍在不斷上升,能源、水資源對外部依賴程度依然較強,新型污染物影響下大氣質量有所下降,交通擁堵嚴重,通勤出行時長高居不下。同高收入國家相比,服務業在規模不斷擴張的同時服務層級依然不高,高端制造業未能搶占世界高點。二是收入分配不盡合理,在初次分配環節,勞動力相對于資本而言,依然處在弱勢地位,勞動者報酬所占比重依然偏低,并且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再分配環節中,財力較強的區縣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相對較高,并集聚了更多的優質公共服務,事實上形成了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近年來,北京居民收入差距并未實現明顯改善。三是制度尚不完善不健全,在企業制度上,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雖已基本建立,但國有資產的流失和管理層的腐敗問題較為突出;在市場體系上,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商品市場體系日趨完善,但要素市場體系僅僅達到初步建立的水平,價格機制方面存在諸多的不合理問題。
第二,與高收入發達國家相類似,債務壓力困擾經濟發展的問題也同時存在。特別是在北京步入潛在經濟增速放緩階段后,企業經營收入、政府財政收入與居民收入隨之放緩,并且與債務問題相互交織,收入中用于償還債務的比例大幅提升,用于釋放需求的比例有所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北京需求釋放。一是在國家及北京經濟放緩的環境中,企業難以實現快速擴張,“以新還舊”的高杠桿增長方式難以為繼,產業投資對外部需求的變化更為敏感,產業投資需求的不確定性有所上升。二是經濟放緩與國家推行的結構性減稅政策對于地方稅收的影響逐步顯現,房地產調控政策升級作用下土地財政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加之,地方融資平臺受限與地方債務償還高峰的來臨,將使北京財力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凸顯,財力不足對于基礎設施投資的制約作用更加突出。三是近年來居民為獲得房屋及與之捆綁的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舉債規模和負債比率上升較快,在收入增長放緩影響下,房貸等債務還款壓力有所上升,消費保持穩定增長存在較大壓力。
第一,維持較快的后發趕超步伐難度較大。2006年以來,隨著人口紅利減少和土地日漸稀缺,新增的勞動力和土地投入都將逐漸減少,勞動力、土地、能源、原材料已進入稀缺時代,依賴增加要素投入擴大生產能力面臨瓶頸。并且經濟尚處于積蓄增長新動力、孕育增長新勢能的階段,短期內通過技術進步與制度創新提升生產要素使用效率促進經濟增長尚不足以帶動經濟增速重回兩位數的高位。考慮到與北京發展階段相似的趕超型經濟體均在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后出現潛在增長放緩的經驗規律,初步判斷在現有的改革力度和科技創新力度下,經濟增長所需的要素效率提升與要素投入速度均有所放緩,當前北京潛在增長率下移是一種趨勢性下移,將會持續較長時間,因而未來維持較快的后發趕超步伐難度較大。
第二,收入水平下降到中等水平的可能性較小。近年來,國家及北京主動進行深度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應對國內外經濟需求放緩與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雙重挑戰,當前已呈現出諸多積極變化。今后一段時間,世界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復蘇發展趨勢,新一代技術革命將會加速興起,中國和北京將按照時間表、路線圖加速推動改革,提升城市運行效率的各項舉措也將逐步顯效,北京產業結構調整將繼續朝著更加廣泛、更為深入的方向快速展開,隨著現代產業發展動力的不斷夯實,北京經濟有望呈現更為穩定的發展態勢,收入水平下降到中等水平的可能性較小。
當前北京已初步扭轉了金融危機時期的各行業增速全面下行的發展態勢,“穩增長”壓力過大的問題已經開始有所改善,工業在優質產能集中釋放和企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等措施帶動下,克服了產能利用率下降的不利影響,告別了大幅減速和平穩運行的調整階段,進入到增速恢復的發展階段,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業在拓展增值服務與國家經濟穩定向好的共同帶動下,逐步告別減速調整發展階段。與此同時,金融改革逐步展開、房地產調控政策進一步加碼,各行業內部的調整也在穩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仍然保持了較快步伐,“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更多地體現出“以進促穩”的發展特征。
第三,未來北京有望保持較快產業結構升級步伐。新一代技術革命將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全球已掀起以綠色、智能為特征的新一輪技術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浪潮,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產業、現代科技服務民生的帶動下,未來北京產業演進升級的步伐將會有所加快。從生產來看,科技成果將不斷涌現,高新技術漸成體系,新興產業有望實現蓬勃發展,3D打印、新能源、物聯網、云計算、信息技術深度應用、節能環保領域的核心技術逐漸走向成熟,并且在不斷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中,與之相關的配套技術難題被逐漸突破,相關產品及服務也逐步為市場所接受;科技與傳統產業相融合,使原有產業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更新換代,獲得更大發展空間,延長了傳統產業的生命周期,數字化制造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也將大幅降低勞動力投入,從而突破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的制約,高技術將推動產業融合步伐加快,并催生出合同能源、互聯網金融管理等新業態,帶動生產方式從大規模生產向個性化生產轉變,大幅緩解特大規模城市的運行壓力。從需求來看,技術進步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創造出新的需求,智能手機、新一代互聯網服務逐步走入日常生活,開拓了新的產業部門,刺激和創造了新的需求,從需求方面拉動新興產業的產生和發展。
第四,未來北京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將不斷增強。外部經濟環境穩定有利于增強北京經濟增長的穩定性。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逐步褪去,歐美等發達經濟體正在走向穩定復蘇之路,世界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和不穩定因素有所減少;國內改革提速在即,各項改革措施穩步推進,并不斷釋放改革紅利,與此同時,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進一步增強,北京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趨于改善,有助于保持穩定經濟增長及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總體來看,在原有產業緩中趨穩、新興產業動力增強及居民公共服務業走向市場化的共同帶動下,首都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正在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可調控范圍在不斷拓展,更加有利于在“穩增長”、“調結構”之間尋求平衡,未來北京經濟增長的速度將取決于產業結構調整的節奏與力度。又考慮到自貿區推廣、“去壟斷”、“去行政”等相關政策舉措正在加大首都資源外流壓力,首都經濟也面臨著一些不確定的下行因素。初步判斷,在更加強調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更加注重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取向下,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將進一步加碼,調整的節奏仍然保持在平穩較快的水平,北京市經濟將會保持平穩增長發展趨勢。
[責任編輯:方 曉]
1005-913X(2015)08-0029-01
2015-06-01
陳佳馨(1995-),女,本科生,研究方向:收入分配。
F124.7
A